文孝榮,唐福森,康民泰,周 相,王奉斌*
(1 新疆農業科學院溫宿水稻試驗站,新疆 阿克蘇843100;2 塔里木大學,新疆 阿拉爾843300)
水稻是墨玉縣主要的糧食作物, 是墨玉縣人民最喜愛的主食之一(當地人民喜愛抓飯),水稻種植效益在全縣糧食作物中占有優勢[1]。 為加快墨玉縣優質高產水稻機插秧推廣步伐和品種更新, 滿足優質稻米品牌建設和廣大稻農對優質高產水稻新品種的需求,以適應供給側結構性改革,2019 年,新疆農科院溫宿水稻試驗站在墨玉縣開展優質高產水稻新品種(系)機插秧比較試驗,進一步鑒定各品種(系)在墨玉縣生態條件下的適應性、抗逆性和豐產性,篩選出最適宜該縣種植的優質、高產水稻品種,推進墨玉縣優質高產水稻新品種的更新換代和機插秧技術的示范, 為不斷提高水稻單產水平、改善品質、增強市場競爭力進而大面積推廣提供理論依據。
由新疆農業科學院培育的新品種 (系)8 個:新粳1 號、新粳2 號、新粳4 號、新稻39 號、新稻49 號、 新粳伊20 號、 新粳伊24 號、 新稻11 號(CK)。
墨玉縣加罕巴格鄉恰爾巴格村, 前茬種植水稻,土壤肥力中等,土質為沙壤土,耕作層主要集中在0~20 cm。
試驗參照國內北方稻區學者的試驗設計方案[2-5],結合當地生產實際情況,試驗采用隨機區組排列, 不設重復, 每個品種種植面積667 m2,于2019 年4 月13 日播種,5 月18 日移栽, 秧齡35 d,采用洋馬高速插秧機進行插秧,插秧密度統一為30 cm×14 cm。
試驗按照當地常規生產管理進行[6-7]。 基肥:施磷酸二銨10 kg/667 m2、農用硫酸鉀5 kg/667 m2、尿素5 kg/667 m2;追肥4 次:尿素26 kg/667 m2、農用硫酸鉀5 kg/667 m2。 雜草防治:插秧前土壤封閉1 次,后期莖葉噴霧1 次,人工拔草2 次。
試驗過程中記錄生育期, 每個品種采用五點法定點調查基本苗、最高莖、有效穗,成熟期每個品種取有代表性樣株10 穴進行考種,產量進行實收記產。
從表1 可以看出, 8 個水稻新品種(系)在墨玉縣均能安全成熟,且生育期在150~163 d 之間,新粳4 號與對照相當;新粳2 號、新稻39 號生育期為160 d, 比對照新稻11 號早熟3 d; 新稻49號生育期158 d,比對照早熟5 d;新粳伊20 號生育期為156 d,比對照早熟7 d;新粳伊24 號生育期為152 d,比對照早熟11 d;新粳1 號生育期最短,為150 d,比對照早熟13 d。

表1 8 個水稻參試新品種(系)的生育期表現
從表2 可以看出,8 個水稻參試新品種 (系)株高在93.8~105.1 cm 之間, 株高最高的品種是新稻39 號,最矮的品種是新粳4 號;平均單穗長變幅為15.9~18.1 cm, 穗長最長的品種是新粳伊24 號,最短的品種是新粳2 號;平均穗粒數最多的品種是新粳1 號,為132.3 粒,最少的品種是新粳伊20 號,為98.3 粒;結實率最高的品種為新粳2 號, 為90.5%, 最低的品種是新稻39 號,為83.1%。

表2 8 個水稻參試品種(系)主要農藝性狀
從表3 可以看出, 8 個水稻參試新品種(系)中,667 m2有效收獲穗數最多的品種是新粳4號,為41.6 萬穗,最少是新粳2 號,為23.2 萬穗;分蘗最強的品種是新粳4 號, 其次為新稻49 號、新稻39 號;成穗率高最高的品種是新粳伊24 號,為91.3%,其次是新粳4 號,為91.2%,最低的是新稻49 號,為76.1%;產量最高的品種是新粳2號, 為739.5 kg/667 m2, 比對照新稻11 號增產7.6%,位居第二位的是新稻49 號,產量為716.3 kg/667 m2,比對照增產4.2%,位居第三位的是新粳4 號, 產量為706.4 kg/667 m2, 比對照增產2.8%。 新粳1 號、新稻39 號、新粳伊20 號、新粳伊24 號產量均較對照品種減產。

表3 8 個水稻參試品種(系)的主要產量性狀
從8 個水稻參試品種(系)的比較試驗結果和墨玉縣氣候條件看,各品種(系)均能安全成熟,其產量、綜合性狀有一定的差異。 新粳1 號、新粳伊20 號、新粳伊24 號表現為早熟,且產量較低,建議作為當地中熟品種進行種植;新粳2 號、新粳4號、新稻49 號生育期與對照相當,產量均高于對照品種新稻11 號,新粳2 號表現結實率高,新粳4 號和新稻49 號兩個品種表現分蘗強。 綜合考慮供試8 個水稻新品種(系)在機插秧模式下的生育期、農藝性狀和產量表現,決選出新粳2 號、新粳4 號和新稻49 號三個水稻新品種(系)表現突出,建議在墨玉縣大面積示范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