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瑞
2020年第24期《求是》雜志發表了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文章《共擔時代責任,共促全球發展》,這是習近平總書記2017年1月17日在瑞士達沃斯舉行的世界經濟論壇開幕式上發表的主旨演講。習近平總書記著眼于世界面臨的逆全球化等現實問題,準確把握時代脈搏,通過“陳利弊”“表態度”“析矛盾”“話中國”“展未來”等方式循序漸進地回答了“世界怎么了”“我們怎么辦”這一復雜難解的世界之問。闡釋了“中國何以成為今日之中國”這一舉世矚目的成就之因,展示了“為國家擔當,對世界盡責”這一勇于擔當的大國氣概。
2020年已經落下帷幕,在這特殊的年份里,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引發全球性危機,世界經濟增長面對嚴重挑戰,世界格局正在加速深刻演變,國際治理眾多環節的不確定因素大幅增多,部分國家單邊主義、民粹主義和保護主義盛行,世界仿佛走在了前進的抉擇路口,問題出在哪里?又要怎樣抉擇?要團結還是分裂?要開放還是封閉?要合作還是對抗?
所有疑問的焦點之一就是全球化的利與弊。疫情下的全球化受到比以往更多的質疑,很多人將某些社會與經濟問題歸因于全球化,卻忽視了其自身發展存在的結構性問題和全球化帶來的好處。與此同時,在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下,中國經濟堅持擴大對外開放,推動構建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社會穩定有序,經濟快速恢復。世界比以往更關注中國,世界比以往更需要中國。
“困擾世界的很多問題,并不是經濟全球化造成的?!闭劦健笆澜缭趺戳恕边@一問題,習近平總書記開門見山為被廣泛質疑的經濟全球化正名,并尋根究底列舉了戰亂、沖突、地區動蕩、資本過度逐利、金融監管嚴重缺失等導致各種世界問題的罪魁禍首。習近平總書記用“陳利弊”的方式為世界人民客觀分析了全球化對當前國際經濟運轉的利與弊,直面當前國際社會反全球化呼聲高漲的現實,“經濟全球化為世界經濟增長提供了強勁動力,促進了商品和資本流動、科技和文明進步、各國人民交往”“當然,我們也要承認,經濟全球化是一把雙刃劍”“反全球化的呼聲,反映了經濟全球化進程的不足,值得我們重視和深思”。2020年的新冠肺炎疫情就是全球化這把雙刃劍的生動注解,新冠肺炎疫情在參與全球化很高的發達國家蔓延最為迅速,使得疫情對全球生產消費、金融等方面影響加重。而另一方面,疫情的蔓延又催生了新的全球化發展。與疫情關聯的公共衛生產品的國際交易大幅增加,網絡技術加速升級,迅速擴張,網絡數據產業進一步具有了空間化全球化的特征,將為全球化的發展提供新的動力。
近年來,關于全球化的爭議和質疑愈演愈烈,然而,正如習近平總書記“表態度”所言,“經濟全球化確實帶來了新問題,但我們不能就此把經濟全球化一棍子打死,而是要適應和引導好經濟全球化,消解經濟全球化的負面影響,讓它更好惠及每個國家、每個民族?!比蚧鳛槿祟愇拿鬟M步的標志,是歷史的潮流,其進程不會輕易終斷,也不能中斷。全球化進程中的很多問題應通過完善全球治理來解決,而不是因噎廢食,倒退回封閉割裂的時代。面對這一現實,習近平總書記在演講中“析矛盾”,指出經濟領域存在三大突出矛盾:動能不足、治理滯后、發展失衡。這三大矛盾如何解決?即針對“世界怎么辦”這一問題,習近平總書記進行了破題,提出了四點主張。一是“堅持創新驅動,打造富有活力的增長模式?!碑斍笆澜缑媾R的根本問題是增長動力不足的問題,只有創新才能持續動能,將世界經濟帶活。要以創新為重要抓手,挖掘世界經濟增長新動力,推動創新的經濟增長模式。二是“堅持協同聯動,打造開放共贏的合作模式?!彪S著全球化的發展,人類社會呈現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高度相互依存狀態,要引領世界走出困境就需要世界協同聯動,用共贏思維推動世界經濟增長,實現共同繁榮。三是“堅持與時俱進,打造公正合理的治理模式?!彪S著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崛起,當前的國際治理模式已經不適應國際經濟力量的對比變化,有必要賦予新興國家更多話語權,以完善國際經濟治理的手段和方式。四是“堅持公平包容,打造平衡普惠的發展模式。”平衡普惠,即讓更多國家擁有發展的機遇,讓更多國家共享發展成果,因此要讓所有的勞動成果得到尊重,著力解決貧困失業等問題,保護生態環境,實現平衡發展。
改革開放40多年來,我國在全球化進程中經歷了從被動卷入到主動把握的轉變,逐步從國際舞臺的邊緣地帶走向舞臺中心,中國道路的世界意義日益凸顯。
“中國何以成為今日之中國”。習近平總書記將中國道路總結為四點:一是“這是一條從本國國情出發確立的道路?!蔽覈纳鐣髁x建設,必須從我國的國情出發,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在中華民族積貧積弱、任人宰割的時期,各種主義和思潮都進行過嘗試,但都沒能解決中國的前途和命運問題。最終是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引導中國人民走出了漫漫長夜,建立了新中國,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使中國快速發展起來。歷史和現實告訴我們,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只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能發展中國,這是歷史的結論、人民的選擇。二是“這是一條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的道路。”即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根本立場,這一根本立場顯示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我將無我,不負人民”“始終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始終為人民利益和幸福而努力工作”的精神,堅持人民的主體地位,虛心向人民學習、傾聽人民呼聲、汲取人民智慧,把人民擁護不擁護、贊成不贊成、高興不高興、答應不答應作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標準,著力解決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正是這一執政理念成為中國共產黨保持長期穩定的執政地位和政府體制穩定運轉的基石。三是“這是一條改革創新的道路?!闭俏覀兞⒆銍?,堅持摸著石頭過河和加強頂層設計相結合,不失時機、蹄疾步穩深化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才鑄就了當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繁榮發展。中國堅持通過改革破解前進中遇到的困難和挑戰,敢于啃硬骨頭、涉險灘,勇于破除妨礙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不斷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不斷解放和增強社會活力。四是“這是一條在開放中謀求共同發展的道路?!睂ν忾_放是中國的一項基本國策,開放是中國實現經濟騰飛的強大動力,是國家繁榮發展的必由之路。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中國開放的大門只會越來越大。”因此,中國將不斷完善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營商環境,完善知識產權保護法律體系。不斷增強國內消費對經濟發展的基礎性作用,積極建設更加活躍的國內市場,為中國經濟發展提供支撐,為世界增長擴大空間。
當前,中國經濟面臨一定的下行壓力和不少困難,如產能過剩和需求結構升級矛盾突出,經濟增長內生動力不足,金融風險有所積聚,部分地區困難增多。面對這些問題和矛盾,習近平總書記向世界展示了中國面向世界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的決心,一是聚焦于經濟增長質量和效益層面,二是聚焦于增長動力和市場活力層面,三是聚焦于投資環境的營造層面,四是聚焦于建設共同發展的對外開放層面。四個方面層層遞進逐步顯示了中國求穩定、求繁榮、求合作的強烈意愿。
面對世界人民對中國能為其他國家和地區帶來怎樣的影響?我們要告訴世界,中國要怎樣“為國家擔當,對世界盡責”。為了引導好經濟全球化的順利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倡議世界攜手面向未來。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中國是經濟全球化的受益者,更是貢獻者,中國人民張開雙臂歡迎各國人民搭乘中國發展的‘快車’和‘便車’?!庇绕湓诋斍?,經濟全球化遭遇逆流,世界經濟低迷,國際貿易和投資大幅萎縮,給世界人民生產生活帶來前所未有的挑戰和考驗。然而,越是面臨困難,越是亂云飛渡,中國擔當越顯得難能可貴。在疫情期間,中國堅持舉辦進博會,這就是中國主動向世界開放市場,為世界經濟提供動能的重大舉措,體現了中國支持全球化的實際行動。與此同時,中國堅持向世界提供更多公共產品,從堅決支持《巴黎協定》并承諾將完全履行中國義務,到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的建設,再到“一帶一路”倡議的堅實發展,無不顯示了勇擔責任的大國擔當。
“一帶一路”是中國向世界經濟發展提供的最大國際合作經濟平臺,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言“‘一帶一路’倡議來自中國,但成效惠及世界?!碑斍?,“一帶一路”已經發展為沿線各國互利共贏的“大合唱”,為地區穩定與發展提供了難得的機遇。面對逆全球化的挑戰,中國通過“一帶一路”大力推進全球多邊合作,積極通過合作和在全球主義視野下的雙贏方式來提升和運用我們日益增長的國際影響力,這是一個區域和全球主義的雙贏舉措。截至2020年一季度,已規劃或在建“一帶一路”項目共計3164個,總金額達4萬億美元,大幅提升了參與國的基礎設施建設水平、工業發展水平等方面??梢哉f“一帶一路”倡議順應了全球化發展的新趨勢,正在成為推動全球貿易投資轉型發展的關鍵因素。
“國之大者,兼善天下”。中國擔當世界責任絕不會止步于“一帶一路”倡議,我們會源源不斷地向世界提供中國方案、中國智慧,與世界攜手推動全球化的健康發展,推動人類社會不斷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