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梁衍
海南新綠神熱帶生物工程有限責任公司,海南海口570203
文心蘭(Oncidium),屬蘭科文心蘭屬植物,主要分布于熱帶地區,原產于中南美地區的巴西、墨西哥、圭亞那、牙買加和秘魯等地,由于文心蘭在形態、色彩、花姿上的特點,別稱又叫舞女蘭、跳舞蘭。文心蘭花序較長、花的形態、色彩美麗,為世界上重要切花品種之一。
近年來,切花文心蘭在海南生產規模開始變大,產量快速增加,2012 年就建立了年產3 萬枝鮮切花的產業化基地。但是,海南常年受臺風和熱帶風暴影響,使蘭花規模化種植造成較大的損失。因此,有效防御臺風災害成為文心蘭栽培中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另外,切花文心蘭大規模栽培技術目前還不完善,如切花品種的選擇、種植基質的選用、栽培管理技術、切花采收時期以及保鮮包裝等一系列問題,對切花產品品質和產量有較大影響。現將海南東部沿海地區夏秋文心蘭防臺風、設施管理栽培關鍵技術介紹如下,以期為切花文心蘭安全、高品質生產提供參考和指導。
海南島面積約3.4 萬km2,全部屬于熱帶地區。中國熱帶和亞熱帶地區僅占全國國土面積的1%,而其中有1/3 在海南。海南年均氣溫23℃~25℃,是中國冬季溫度最高的省,夏季長達9~12 個月,光熱資源十分豐富,年太陽平均輻射可達120J/m2~150J/m2,西部最高可達140J/m2,高于中國臺灣地區,低于非洲,與菲律賓相近。而在降水上卻是世界上同一緯度雨量最多的地區,年均降水在1600mm 以上,而位于五指山山脈東南坡的瓊中、萬寧、瓊海三市縣境內的三角地區,年降水量達2800mm 以上,雨熱同季為文心蘭生產提供了極其有利的氣候條件。
海南蘭花的種質資源豐富,特別是海南中部的山區有相當豐富的野生蘭花品種資源,僅五指山地區現已查明的熱帶蘭花就有170 多種,有開發利用價值的近30 個,這些野生蘭花種質資源貯存著豐富的基因,為品種的復壯、新品種的研發奠立了堅實基礎,同時也為野生種質資源優勢變成商品蘭花優勢創造了非常有利的條件。
海南省宜農、宜熱作土地面積為1827333hm2,扣除已經開發使用的耕地、水果、茶葉等田地和熱帶作物用地共計972133hm2,剩余可墾荒地達855200hm2。因此,目前大量閑置可開墾的土地,或用作附加值極低的林地使用,大量耕地種植結構單一,發展蘭花切花產業有充足的土地資源。
海南文心蘭的切花栽培起步較廣東等地要晚,從2008 年開始才形成小規模的種植。切花品種的選擇是生產中首個重要環節,關系到文心蘭切花的產量和產品的質量。目前在海南切花文心蘭的主要栽培品種有:夏威夷(O.Aloha Iwanapa‘Hawaiian’)、黃金2 號(O.gower ramsey‘ Gold 2’)、黃金3 代(O.gower ramsey‘ Gold 3’)、南茜(O.gower ramsey)、火山皇后(O.gower ramse‘Volcano queen’)、新奇士(O.gower ramsey‘Sunkist’)、檸檬綠(O.gower ramser‘Lemon Heart’)、博大1 號(O.gower ramsey‘BoDa N01’)等。2012 年柯海麗等[1]對文心蘭7 個品系的栽培進行比較研究,表明博大1號具有很強抗性,整體綜合性狀良好。其他依次為黃3 代、檸檬綠等,另外,除了博大1 號外,如新奇士、檸檬綠、火山皇后也有經濟價值。
綜合來說,南茜、博大1 號、新奇士、檸檬綠、火山皇后等是適合海南規模化生產的文心蘭切花品種。
3.1.1 臺風影響因素
在海南島工廠化生產蘭花,場地的選擇應重點考慮臺風的影響。在海南島東南部沿海岸線一帶建大棚種植文心蘭,更應考慮防臺風措施,因此,在場地區域內應有完善的防臺風的防護林體系,減少臺風對種植大棚和蘭花的損害。有研究表明林帶對于風速的降低能力遠大于空地,且不同種類的樹種、種植類型對于臺風的防護作用也有所不同。
3.1.2 場地選址的條件
在選擇場地時應考慮:(1)對防臺風有利的用地。調查當地防風林建立的情況,盡量選用臺風影響較小的場地;(2)水熱條件良好。區域內應能滿足文心蘭生長的光照和氣溫條件,并要有良好的灌溉給水條件;(3)平地或稍微低洼的地。以平地或稍微低洼的地為最理想,有利于種植文心蘭;(4)通風條件良好,但避免選擇風口的場地。
3.2.1 防臺風遮陽網大棚特點
針對海南,尤其是東部沿海地區夏秋季節(6月~10 月)臺風多發的特點,設施文心蘭切花的生產容易受到嚴重威脅的現狀,應采用防臺風遮陽網大棚。主體結構采用無縫鍍鋅鋼管,大棚跨度7m~8m,主體立柱直徑110mm,柱高3m~3.5m,完成埋土后棚高2.7m~3.2m,主體立柱之間7m,中間加一條次立柱。關于立柱的埋深為0.5m×0.4m×0.4m,并用混凝土固定。
為了防臺風,宜在遮陽網大棚的主風方向或向海一面營造防風林,防風林帶寬應在14m 以上,樹高達到12m 以上效果會更佳。在有條件的情況下防風林可形成風格狀。
3.2.2 栽培苗床的配置
栽培苗床的設計可根據需要,調整高度和寬度來獲得較佳的效果,架高度為0.5m~0.6m 為宜,寬度在1.2m~1.3m。水泥樁作為支柱,方形10cm 寬,每隔1.5m 立即1m 支柱,苗床架用鍍鋅管制作,寬度不超過130cm,為阻隔蝸,應安裝防蝸器。
3.2.3 遮陽網大棚水肥條件
在水肥的管理上,防臺風遮陽網種植大棚主要配套三大系統,包括灌溉系統、施肥系統和農藥噴施系統。并接霧化噴頭,為提高水壓和施肥,在系統中還配有液肥池以及增壓泵。霧化噴頭的選擇應考慮較抗堵塞,故障極少,對水質的要求不高,這樣才方便肥水管理。噴灌系統還要兼顧農藥的噴施,可設置固定的藥桶或藥池、打藥機[2]。
3.2.4 遮陽網大棚光熱條件
文心蘭屬熱帶蘭,對光照、溫度有較嚴的要求,熱帶蘭大多原產于熱帶和亞熱帶的森林中,在整個生長過程都有樹木遮蔭,又屬于半喜陰的植物。遮陽網大棚遮陽網的設置,可以起到調節光照和溫度的作用。可在鍍鋅鋼管立柱頂端鉆組孔,分3 層架設層鋼絞線,設上下兩層遮陽網,上層遮陽網做成固定遮陽網,遮光率為60%~70%,下層做成可活動的遮陽網,遮光率40%~50%,上下遮陽網之間距離以10cm~15cm 為宜。安裝成活動的遮陽網,通過電動馬達進行收放,方便對光照的管理。
遮陽網在設計上既要做到能通風,又能抗風。遮陽網遮光率50%。
文心蘭的根系為肉質根,一般較為粗壯,要求透水和排水良好,栽培時多采用無土的栽培基質,在海南常見用木碳、火山石、椰殼、樹皮等。有研究認為海南文心蘭切花產業化栽培最佳基質配方和比例為:V(蜂窩碎石)+V(松樹皮)+V(椰子殼)+V(木炭)=2∶2∶1∶1[3]。但從成本來說,選用海南特產材料,其優點是原料產量豐富,價格低廉,運輸方便等,有利文心蘭的大規模工廠化生產,如海南椰纖。
因此,從成本控制和種植效果考慮,海南切花文心蘭的種植基質的選擇,小苗種植基質可選用椰纖作為栽培基質;而大苗可選用椰纖與混合基質、水苔、泥炭作為栽培基質。
4.1.1 光、溫、濕條件管理
苗期的光照和溫度等條件的管理至關重要,適宜溫度為15℃~30℃、濕度60%~80%。在大棚的條件下,小苗的移栽以春季和秋末冬初適宜,通常光照強度在移栽后2 周內不能超過7000Lx,2 周后控制在10000Lx 左右,2 個月后光照強度可增加至20000Lx[4]。光照強度主要通過調節遮陽網大棚的遮陽網來滿足光照強度要求,可定期使用光度計測量光照強度,實時做調節。適宜的光溫、濕度條件利于文心蘭小苗的生長和的養分積累。
4.1.2 水肥條件管理
遮陽網種植大棚配套設施包括灌溉系統、施肥系統和農藥噴施系統,小苗的水肥管理得到了保障。小苗定植后通過灌溉系統適當控制水分。可根據盆中椰纖的干濕來決定澆水量,使椰纖保持濕潤狀態。定植后2 周文心蘭開始有新根長出時,可通過施肥系統開始施肥。氮磷鉀可按比例為20∶20∶20 的肥料施用[5],施用濃度3000 倍,也可每隔20d 施用葉面肥。施肥的次數可根據季節及氣溫做相應的調整,春冬季及陰雨天氣施肥間隔時間長,1 周1 次為宜,夏秋季及晴朗天氣施肥間隔時間縮短,5d 一次為宜。
4.2.1 換盆
文心蘭從小苗到大苗的栽培,換盆這一個環節是必不可少的。種植6 個月左右的文心蘭苗,原來的盆已不能滿足其生長的需要,表現在新根纏繞盆底,根受到擠壓,生長變緩,即應換盆。換盆前適當調節水分澆灌,這時改用大苗栽培基質,椰纖加混合基質,兩株小苗種植于18cm×12cm 的軟塑料盆中。在苗床上每1m2排放80 盆~100 盆植株。
4.2.2 光、溫、濕條件管理
大苗營養生長期光照強度控制在20000Lx~35000Lx。在溫度、濕度的管理上日夜溫差在適宜值,濕度值大,有利文心蘭的生長,可通過噴霧來調節溫濕度。
4.2.3 水肥條件管理
營養生長期施用氮磷鉀比例為20∶20∶20 的肥料,2000 倍溶液,采用施肥系統噴施,正常情況下每周2 次。通過觀察苗木生長情況,也可噴霧噴施葉面肥,4000 倍溶液。施肥的原則一般冬春季節及陰雨天氣每周施肥1 次;夏秋季節及晴朗天氣增加到每周施肥3 次,溫度在15℃以下時停止澆水和施肥。
4.3.1 光、溫、濕管理
控制溫度是影響文心蘭開花質量的關鍵。從營養生長轉入開花期后,夜間溫度宜控制在15℃~20℃。而夜間溫度25℃以上時,抽梗短,分枝率低、分枝數少,花序品質差,花期短;隨著植株的長大,光照強度逐漸增強,開花期光照強度應控制在30000Lx~40000Lx,文心蘭花芽分化快。可通過調節遮陽網大棚的兩層遮陽網的開關來獲得適宜的光照條件,冬天宜遮光50%,夏天宜遮光70%。開花期濕度控制在濕度60%~80%。
4.3.2 水肥管理
進入花芽分化及花梗發育期后,應增加對植株的施肥,尤其施用更多的磷、鉀元素來滿足要求。花芽萌發前可用速效肥1500~2500 倍澆灌,葉面噴施的KH2PO41000 倍溶液。
4.4.1 病害防治
文心蘭常見的病害有:軟腐病、灰霉病、花葉病、炭疽病、白絹病、疫病等。對于文心蘭病害的防治方針應堅持“藥物防治,預防為主”,即平時應做好保持栽培環境清潔的工作,苗床蘭花擺放密度適當,通風良好,適量澆水,光照充足;一旦發現有病害株時應盡快清除病葉、病株,并集中進行銷毀;在藥物防治上可每15d 通過農藥的噴施系統噴1 次抗菌素,鏈霉素、春雷霉素、氫氧化銅、多菌靈、烯酰嗎啉、冠菌清、甲基托布津、鋅錳乃浦等抗菌素輪換使用。發病期,應針對病害,選擇合適的藥物,每隔7d 噴施1次,連續3 次[4]。
4.4.2 蟲害防治
文心蘭主要的害蟲有螨蟲、蚜蟲、紅蜘蛛、蚧殼蟲、白粉虱、斜紋夜蛾及蝸牛和蛞蝓斜紋夜蛾等。以防為主,如對大棚周圍環境定期清理雜草;使用低污染藥劑,如,螨蟲、紅蜘蛛可用:5%尼索朗(噻螨酮)1500~2000 倍噴殺;介殼蟲可用氟氯氰菊酯1000倍、25%功夫乳油2000~3000 倍等防治[6];文心蘭大棚蔭涼潮濕,是蝸牛、蛞蝓生存繁殖的最佳環境,對蝸牛和蛞蝓的防治,在苗床安防蝸牛隔離裝置防治外,亦可用生石灰撒在苗床架下驅殺;文心蘭開花期,還應防止鳥類啄吃幼嫩花梗。
文心蘭切花要按照相關的標準執行,選擇符合標準的花序花朵。可將文心蘭切花分為四級管理(海南省地方標準):(1)特級的標準:整體感非常好,新鮮度非常好,潔凈度非常高,具有該品種鮮明特性;其中花序長≥100cm 等;(2)A 級花的標準:整體感非常好,新鮮度非常好,潔凈度非常高,具有該品種鮮明特性;其中花序長100cm~90cm 等;(3)B 級花的標準:整體感較好,新鮮度好,潔凈度高,具有該品種完整特性;其中花序長90cm~80cm 等;(4)C 級花的標準:整體感一般,新鮮度一般,潔凈度一般,具有該品種基本特性;其中花序長80cm~50cm 等。
文心蘭切花的采收期可按不同季節的變化略有不同,夏季(6~8 月盛花期)溫度高時,主枝花朵達50%~60%開放時采收;冬季溫度低時主枝花朵達60%~70%開放時采收。
文心蘭屬于熱帶蘭種類,適合在海南島種植。但是,臺風災害是制約切花文心蘭大規模生產的不利因素,防臺風場址的選擇和防臺風遮陽網大棚的建立,是海南切花文心蘭種植的關鍵影響因素。在海南島文心蘭設施栽培主要分布在海口、文昌、瓊海、定安、陵水、三亞、瓊中和樂東等8 個市縣[2],因此,期望今后對切花文心蘭設施栽培深入研究臺風的影響,確保穩定的規模和產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