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華靈


期末迎考時學生每天都有大量的作業,學習的時間都非常緊.要想在短期內提升學生的認知水平,教師就必須從“茫茫題海”中精挑細選,選擇出合適的題目作為例題原型,通過適度改編呈現出符合學生認知需求和認知規律的教學活動,讓學生從“解一題”走向“會解題”的能力發展.近期,在八年級(上)期末復習中,筆者采用“一題一課”的形式選擇和設計問題引導教學,研發了一節習題課,本文梳理出來,與大家分享.
弗賴登塔爾說,學習數學就是要學習“數學化”.“數學化”分為橫向數學化和縱向數學化,橫向數學化對數學內在知識進行綜合和系統化,如倍角三角形的主要元素及其相關元素的性質進行系統化的探索,并同拓展到新的情境中,學生在解題的遷移中學會轉化等數學思想方法.縱向數學化,從兩倍角三角形拓展到三倍角、四倍角三角形,學生在操作中學會探究和遷移能力.
3“一題一課”教學實踐思考
筆者發現不少同行們在期末復習時,讓學生做試卷而后講試卷對答案,有做不完的試卷,數學復習讓學生覺得厭煩,教師沒有對入選的試題進行深入分析和預設,只是就題論題,出現“滿堂灌”的現象,結果導致基礎一般的學生跟不上,好的學生囫圇吞棗,學生疲于應付,只是簡單記錄的低效學習.
如何進行有效的期末復習呢?“一題一課”走出“題海戰術”,追求“簡潔”卻不簡單的課堂,體現“一題一課”的價值,真正凸顯“以生為本”有效的教學理念.本節課開始于兩倍角三角形性質的探索,由于受八年級學生受知識的限制,還不能探索主要元素的性質,如邊的性質,涉及到相似三角形等相關知識,僅探索相關元素的性質,如角平分線、中線、高線等.
學習幾何就要讓學生感悟幾何圖形的一般觀念,人教版教材非常重視學習幾何圖形的一般觀念的滲透和領會.教材中三角形和四邊形都是按幾何圖形的一般觀念下編排知識,在教學時教師要歸納出研究幾何圖形的思路、內容和方法,把這種研究幾何的方法上升到觀念層面,思想層面,發揮一般觀念的引領作用,滲透到習題教學.不僅讓學生學會解題,而且讓學生學會從不同的方向和側面提出問題,推廣數學題.課堂中有意識地滲透如何研究幾何圖形的活動經驗,使學生從知識的接受者轉變為知識的探究者,讓學生從純粹的做題到玩味數學題、自覺地探究數學題.
探究的過程實際上是讓學生經歷“數學化”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學生一方面享受探究的樂趣,另一方面感受到自己怎樣在課堂中學會探究,探究什么,從而體會到數學課中創造的樂趣、發現的樂趣、純粹思考的樂趣.正如G·波利亞所說:“也許你要解答的題目可能很平常,但是如果它激起了你的好奇心,并使你的創造力發揮出來,而且如果你用自己的方法解決它,那么你就能經歷那種緊張狀態,這樣的經歷可能會培養對智力思考的愛好,并對思想和性格留下終身的影響……他們在嘗到了數學帶來的樂趣以后,就不會輕易地忘記,于是數學就很有機會成為他生活的一部分:一種愛好,或者他專業工作中的一種工具,或者他的職業,或者是一種崇高的抱負.”在幾何圖形的習題教學中,這就是滲透一般觀念引領下的一題一課的意義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