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我國農業經濟的逐漸發展,“互聯網+農業”的運行發展模式逐漸興起和發展,對于農業經濟的高速穩定發展提供了強大的技術支持。現階段農產品冷鏈物流可追溯體系建設越來越成熟,但是在實際的運行過程中還存在一定的意識淡薄、行動欠缺等問題,非常不利于農產品冷鏈物流可追溯體系的正常運轉。因此要對其重要型以及運行策略進行探究,旨在進一步提升農產品冷鏈物流可追溯體系的高效發展。
關鍵詞:農產品;冷鏈物流;可追溯體系;策略;運行模式
農產品冷鏈物流建立和運行過程中,包含很多種影響因素,對農產品運輸過程中的質量存在很大影響。因此建立農產品冷鏈物流可追溯體系,可以對農產品運輸過程中的質量變化情況進行實時在線監測,并結合具體情況對冷鏈運輸狀態進行調整與優化,如溫度、濕度等,從而保障農產品物流運輸安全,減少其在運輸途中的品質損耗,從而推動農業經濟的高速發展。
一、重要性分析
(一)為農產品質量提供保障
通過農產品冷鏈物流可追溯體系的建設,可以對農產品加工質量制定統一化的評價標準,推動農產品物流行業的集中化管理,從根本上保障農產品質量安全性和可靠性。[1]一旦在農產品加工、運輸、銷售等環節中出現質量隱患問題,就能夠利用科追溯系統對具體的影響因素進行探尋,并對其溫度、濕度等存儲條件進行優化調整,對變質、損壞的農產品進行追回,對影響范圍和影響程度控制在合理范圍內,減少整體經濟損失。
(二)強化農產品質量的綜合競爭實力
隨著農業經濟的高速發展,農產品出口途徑日益拓展,同時很多國家對農產品進口質量進行了嚴格把關,通過可追溯體系,可以對農產品從生產到上市銷售的各個環節進行實時性跟蹤監督,為其質量提供保障,消除農產品走向國際市場的消極因素,打破貿易壁壘,強化農業經濟的國際競爭實力。
二、運行模式
該系統主要由生產者信息輸入以及追溯碼打印系統、運營商信息輸入系統、銷售商信息輸入及追溯碼打印系統、監督管理系統、監督管理系統、信息查詢系統等構成。其具體的運行模式為:(1)生產者登錄生產者信息輸入系統,并將產品信息、級別等進行輸入,就可以打印生產者追溯碼,并可以對產品流通信息、環境溫度進行動態性監控;(2)運營商接收產品后,可以登錄他們的信息輸入系統,對產品追溯碼信息進行讀取,同時對車輛信息、冷庫信息等進行輸入,還要在車輛、冷庫中安裝溫度測量儀,以便對其環境溫度進行實時監測;(3)產品達到超市后,銷售商進入信息輸入系統,讀取產品信息,添加銷售商的信息和日期,并將其存入到銷售系統中;(4)銷售環節中,標簽打印系統會對追溯碼信息進行讀取,稱取重量、添加銷售時間,形成追溯碼標簽,傳遞給消費者。(5)消費者以及相關部門可以通過追溯條形碼,在相關數據平臺中進行查詢,獲得生產商、經營商的相關信息。[2]
三、建設策略
(一)完善農產品標準
我國農業生產相對分散,而且很多農產品加工企業不大,難以形成規模,而且農產品生產、加工缺乏專業化技術,質量標準不統一,難以形成專業話與組織化的經營性管理。基于此,為了進一步推動農產品冷鏈物流可追溯體系的健康發展,需要結合實際情況,對農產品質量標準進行統一,形成集成化管理,對小規模的生產經營者進行融合發展,從而推動農產品冷鏈物流可追溯體系順利建設。
(二)對運行成本進行有效控制
只有在農產品冷鏈物流可追溯體系運行中獲得可觀的市場效益,才能激發農產品生產商積極參與可追溯體系的積極性與主動性。但是現階段可追溯體系的參與度較低,導致沒有參加的農產品與參加的農產品之間形成較大的價格差,影響該體系的普及性,導致參與方難以獲得預期的市場效益。[3]基于此,要加大宣傳力度和范圍,鼓勵更多的生產商參與進來,并對可追溯系統的運行成本進行有合理控制,政府要給予一定的財政、稅收、技術等方面的政策性扶持,對相關設備制造成本進行控制,并同時加大信息采集力度,降低信息采集費用,只有這樣才能提高可追溯體系的市場競爭實力,強化整體效益
(三)加強監管與懲罰力度
為了保障農產品冷鏈物流可追溯體系的高效運轉,需要相關部門加強監督與管理力度,保障農產品質量,強化關聯企業的質量意識,及時發現農產品的質量問題,并提出針對性的解決措施,確保質量問題得到切實性解決;要出臺相關法律法規,建立專門化的監督管理機構,能夠對信息平臺進行及時更新與管理,并能夠在第一時間發現物流問題,采取有效措施進行解決,從而對農產品冷鏈物流的各個環節進行規范性監管,一旦發現違規現象,要進行嚴肅的懲罰,增加違規成本,為農產品冷鏈物流可追溯體系的順利建設提供保障,推動農產品在冷鏈物流運輸中的質量安全性。[4]
(四)提高消費者的食品安全意識
提高消費者對農產品質量意識和安全意識,才能充分發揮市場的檢驗作用,強化生產商的安全意識,提高農產品質量安全管理,推動可追溯產品市場收益的提升。只有提高市場收益,才能吸引更多生產商參與到可追溯體系中來,推動該系統的高速建設與運營。
結語
在農業經濟發展背景下,農產品冷鏈物流可追溯體系的建設,可以有效保障農產品質量,促進農業高質量生產,促進農產品安全性,既可以推動農業經濟的高速發展,也能為消費者提供更加優質的農產品服務。
參考文獻:
[1]王侃亮,姚國章.我國冷鏈物流發展的驅動因素制約因素及對策研究[J].物流工程與管理,2021,43(08):26-28+22.
[2]王湉湉,夏瑜,劉昊明,陳姝屹.基于物聯網技術的食品冷鏈物流跟蹤及追溯問題研究[J].中國物流與采購,2021(15):61.
[3]鐘惟鈺.構建農產品冷鏈物流可追溯體系的必要性探討[J].中外企業家,2020(15):102.
[4]曹巨江,楊瑋,黨培. 智慧城市下的智能冷鏈物流體系構建[A]. 全國各省區市機械工程學會、云南省機械工程學會.2015年第五屆全國地方機械工程學會學術年會暨中國制造2025發展論壇論文集[C].全國各省區市機械工程學會、云南省機械工程學會:云南省機械工程學會,2015:11.
作者簡介:
鐘惟鈺(1982—),女,苗族,湖南長沙人,碩士,講師,研究方向:新媒體營銷,網絡營銷。
基金項目:湖南省教育廳科學研究一般項目《構建農產品冷鏈物流可追溯體系策略研究》編號:19C1237,主持人:鐘惟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