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小微制造業需要進行工業生產,區別于同等規模的商貿企業、電商企業、文娛企業等。工業生產是一個集采購、銷售、生產于一體的綜合過程,對于資金負擔承載能力不強的小微型制造業來說,生產質量的高低直接決定了企業經營質量的高低。由此,制度化管理對于小微型制造業,顯得尤為重要和不可或缺。但是實際情況中,小微制造企業通常忽略制度的重要性,沒有一套嚴謹規范、行之有效的管理體系,而企業的運營質量也確實很差,基本處于管理混亂與微盈利的狀態。
關鍵詞:小微制造企業;企業管理制度;有效措施
1、強化小微型制造企業的薪資制度管理
1.1建立有效、公正的考核機制
小微型制造企業由于訂單、規模、資金的限制,無法仿效大型制造業的“白班夜班”制度,因此,加班對于小微型制造企業來說,是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對于實際生產有著十分重要的促進意義。依據“多勞多得”的基本原則,應該以加班的時長與加班的質量為參考,對員工作出有效的考核,并予以相應的獎勵,激發員工的工作熱情與自我成就感。
同時,考核機制要做到公平公正信息化。通過考勤機、電子簽到等互聯網形式來進行考核,引入指紋、人臉識別等技術進一步強化考核的真實性、有效性。需要注意的是,任何考核都不能由某個人、某個部門來獨立操作,這往往會引起企業內部的不公平、階層化,也不利于員工的正常發展。不公正的考核,只會渙散員工的積極性、上進心,導致一系列的負面作用。在考核方式上必須建立起長效的監督機制,通過有效、公正的考核模式,真正帶動全體員工工作的積極性。
1.2實施定期的普遍性加薪
普遍性加薪是為了順應社會生活成本的上漲,同時也是為了避免與其他制造業存在較大的薪資差距而造成員工的流失。普遍加薪,有利于維持企業員工的穩定,但也要切實考慮企業的收益狀況。因此,普遍加薪必須要注意加薪的幅度、加薪的頻率。對于遵守規則、服從安排的員工,可以提高加薪的標準;而對于經常遲到早退、違規違紀的員工,可以減少加薪的幅度,甚至不加薪。企業管理者必須正確看待普遍加薪的作用,絕不能夠把普遍加薪作為管理企業的有效手段,甚至視為留住員工的唯一對策。普遍加薪,只是為了消除與其他制造業的薪資差距,消除與當前實際物價的差距。
1.3杜絕非正常加薪
非正常加薪,指隨意地、無憑據地為部分員工漲薪。隨意、無憑據地漲薪會破壞企業公平公正的工作環境,違背制度化管理“公平公正,有據可循”的初衷,不利于企業日后進行制度化管理。因此,涉及漲薪的問題,應當實事求是、客觀公正地去討論一下,甚至可以全員投票,從而決定是否漲薪、漲薪的幅度等問題。這樣,不僅有利于強化制度的公平公正性,更有利于小微型企業開展制度化管理。
1.4突出優秀員工的加薪標準
強化突出優秀員工的加薪標準,是對辛勤付出的員工的認可與嘉獎,也是對于其他尚且不夠優秀的員工的勉勵與鞭策,有益于提高集體的工作競爭性,使員工在相互的競爭比較中,優化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突出優秀員工的家庭標準,也有利于推行好的工作模式,傳揚優良的工作作風,對于企業全體員工的工作素質的提高有著不可或缺的作用。強化優秀員工的加薪標準,能夠不斷促進企業內部的自我競爭,提升自我激勵能力,從而形成良性循環,不斷優化企業內部的運行機制。
2、強化小微型制造企業的銷售制度管理
2.1對產品的成本進行周期性核算
制造業的產品成本往往是不固定的,主要包括人工成本與原材料成本2個部分。人工成本始終都保持一定速率的增長,可通過構建函數來預判具體數值;原材料成本受到各種因素的不定期影響(如新冠疫情期間噴絨布的價格急劇上漲),無法作出預判和估計,因此需要安排銷售部門協同采購部門作出周期性(建議為15天)的核算,對所有產品的盈虧狀態作出判斷,并及時合理地漲價以避免企業利益受損。
目前,我國的許多行業,如電子產業、信息產業,原材料的價格不斷提高,使得產品的利潤被不斷壓縮,甚至出現了虧本的風險,這非常不利于企業的發展。如果企業能夠根據市場的物價,及時對各個產品進行計價,掌握每個產品的盈虧情況,積極地與客戶溝通價格問題,就能夠有效減少企業利潤上的損失。強化企業的產品成本核定制度,能夠實時監測、控制產品的盈虧狀態,進一步優化和保障企業的盈利。一套行之有效、準確及時的核價制度,往往能夠帶給企業巨大的利益,應當被足夠重視。
2.2對客戶訂單進行甄別和選擇
小微型制造業在接收客戶訂單時絕不能夠“來者不拒、逆來順受”,必須考慮自身當前的資金儲備與未來的資金回籠能力,對所有訂單作出準確的甄別,分為盈利訂單、微利訂單、虧損訂單3大類。對于盈利訂單,銷售部門可自行接單,按照流程簽訂合同;對于微利訂單,需要與領導協商后作出一致的決定;對于虧損訂單,需立刻向客戶提出提價請求,并報請領導知曉。在當今這個競爭激烈的營商環境中,客戶的質量參差不齊。
作為小微型制造企業,我們應當“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準確區分優質客戶與劣質客戶。加強與優質客戶的合作、聯系,與其保持良好的關系,盡力提高服務質量,確保產品的優越性;對于回款能力長期較差的劣質客戶,應當果斷地與其結束合作關系,避免風險升級。在實際生產生活中,往往存在著“一個大企業的倒閉,伴隨著許多小企業的倒下”的現象。
2.3對庫存進行周期性的統計
生產過程中存在產能損耗與產能剩余,產能損耗會一定程度消耗庫存,產能剩余會一定程度增加庫存。銷售部門應及時做好統計,總結產能損耗的原因并制定對策,記錄產能剩余的產品并盡快消耗、變現。維持庫存的動態平衡對企業的發展有著深遠的意義。在庫存統計的方式上,應當引入信息化統計設備,如電子標簽、NFC數據庫等。一方面,能夠減少工作量,不需要由人來每天統計;另一方面,數據庫不會出錯,提高了統計的準確率。一列準確、清晰的庫存數據,能夠讓企業更好地開展銷售、采購方面的工作,避免企業出現“成品過量堆積和原料采購不及時”的問題。
2.4對發貨的順序制定計劃
對于已接訂單要有一個科學合理的發貨計劃,需要考慮采購、生產的實際情況,并放有一定的時間裕量,在計劃制定好之后,上報給領導征求意見,當發貨計劃得到批準之后才可以告知客戶,銷售部門不得私自與客戶商定發貨日期,因為不合理的發貨計劃只會加重小微企業的生產負擔,延長生產周期,降低資金的回籠能力。發貨計劃是企業的生產指南,指引著企業的采購任務、生產任務。
2.5對銷售備庫進行監督
提前準備庫存是制造型企業日常經營過程中必要的手段。一方面是為了緩解產業高峰期時的生產壓力,另一方面是為了解決產業空窗期時生產任務不足的問題,避免產能的浪費。但是備庫對于企業來說,是存在相當高的風險的。不合理的備庫只會加重企業資金鏈的負擔,額外占用企業有限的產能,弱化微小型制造企業的盈利模式。長期不合理的備庫,很可能導致企業出現周轉資金短缺,出現不可扭轉的困局,甚至瀕臨破產。
對于小微型制造企業而言,資金是企業賴以生存的根本。任何自作主張的備貨行為都會直接或間接地對企業的資金儲備造成沖擊、削弱,使運營效益明顯降低,資金周轉能力明顯下降,是極其不負責任的行為。作為企業,必須要切實履行監督職責,對所有的備貨訂單嚴格把關,以免造成不可逆的資金虧損。
2.6提高產品的售后服務質量
產品售后應當包含質量售后與尾款售后2個部分。對于返修或是退貨的產品,銷售部門要及時作出處置,既不能給生產部門造成過重的負擔,也不能不斷推遲,引發客戶的投訴。在應收賬款上,必須及時收回,對于延期未收回的尾款應及時敦促、時常提醒;對于尾款逾期嚴重的客戶,須暫時中止相關的合作,直到回款正常方可考慮是否繼續開展合作。
3、強化小微型制造企業的生產制度管理
3.1合理安排已有的大批量訂單
生產部門應該始終將大批量訂單放在第一位。因為大批量訂單完成的時間久、周期長,需要早做安排,以防突發情況的產生。另外,大批量的訂單通常能夠帶來較大的盈利,是小微型制造企業生存的根本,必須予以足夠的重視。生產部門在進行大批量訂單生產之前,必須對訂單信息進行核對校準,在信息準確的前提下,才可以進行生產。
絕不能夠在信息模糊、信息不對稱的狀況下,擅自進行生產。因為大批量的生異常,很可能導致生產停滯、擱淺,無法產生實際效益,反而占據了企業巨大的資源,引發一系列的資金問題,給小微型企業增加巨大的資金負擔。因此,必須強化生產大批量訂單的監督制度,做到生產謹慎、生產準確、生產有效。
3.2妥善安排已有的小批量訂單
對于小批量的訂單,生產部門應該作出科學合理的穿插,充分利用時間的空隙,并結合加班等安排,保質保量地完成小批量訂單。對于小批量的訂單,生產部門必須作出系統化的、有計劃的生產安排,決不能無計劃地進行無規則的生產。無序的、不規則的、不系統的小批量生產,一方面會阻礙大批量訂單的有效進行,給企業的生產質量帶來巨大的影響,降低企業的生產效率,不利于提高企業的整體效益。另一方面抬高了企業的生產成本,耗費了巨大的企業產能。小批量訂單的利潤并不是很高,因此,需要妥善地處置小批量訂單,強化小批量生產的監督制度,是節約產能、提高效益的有效措施。
4、結束語
綜上所述,小微制造業企業是當前占比較大的企業類型,其明顯區別于大型制造業與其他類型的中小型企業。大型制造業往往具備現代化企業的管理模式以及科學管理的能力與體系,而其他類型的小微企業沒有制造生產的過程,因而缺失了許多與制造相關的管理經驗。因此,強化制造企業的制度化管理,對于小微型制造業有重要的意義與積極的促進作用。
參考文獻:
[1]小微型電機在電子制造行業的應用[J].現代制造,2021(02):46-47.
[2]劉向磊.小功率電源微型開關動態控制技術[D].南京理工大學,2019.
[3]張惠,李成松,成斌,陳永成,李西洋.小微型農機制造企業設施布置方法研究[J].農機化研究,2014,36(05):102-105.
作者簡介:施奇,男,漢族,安徽安慶人,就讀于東南大學經濟管理學院,研究方向:工商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