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霞
摘 要:青巖古鎮建筑主要體現的是明清風格,在古建筑上,蘊含著豐富多彩的文化,有傳統工藝文化、宗教文化、教育文化、壽文化、福文化、雕刻文化、這篇文章主要探討青巖古建筑上的戲臺文化,戲臺雕刻精美做工精細,主要展現《封神演義》《韓信點兵》《周瑜用計》《三英戰呂布》《煮酒論英雄 》《張飛獨斷當陽》《曹操點兵下江東》《關云長水淹七軍》等故事。
關鍵詞:建筑;戲臺 ;探究
一、青巖古鎮基本情況及建筑現狀
青巖鎮位于貴州省貴陽市南郊29公里,距花溪12公里,全鎮總面積92.3平方公里,是貴州省四大名鎮之一。青巖鎮始建于明洪武十一年(1378年),至今已有600余年歷史,青巖古鎮景區以四座城門和古城墻圍合的四條主街、26條小巷及明、清兩代所建九寺、八廟、八牌坊、五閣、三洞、二祠、一院、一宮、一樓組成的遍布全鎮的古建筑群為核心區域。在此,不得不重點講一下青巖建筑戲臺文化,目前保存較好的四處建筑戲臺,分別為龍泉寺戲臺、萬壽宮戲臺、慈云寺戲臺和壽佛寺戲臺, 均為明清時期建筑。
二、戲臺文化建筑及內涵
龍泉寺位于青巖鎮北街,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占地面積1800平方米,建筑占地面積600余平方米,坐西向東。建筑由戲樓、前院、南北廂、二進院南北廂、真武宮、三進院南北配殿、后殿及純陽殿組成。一層為過道,面闊三間,通面闊12.5米,進深三間,通進深9.35米,二層為戲臺,頂置藻井,藻井為仙鶴圖案,做工精細,雕刻精美。戲臺后壁雕刻有一幅圖畫,一書生模樣之人騎著匹龍頭馬身的神獸,騰云駕霧,穿梭于天際。在古代社會,書生重仕途,進京趕考路途遙遠,在沿路寺廟中借宿休整或是潛心讀書的情況也屬常情。此圖既正對大殿,又為戲臺后壁, 似蘊有平步青云之意。
慈云寺位于青巖鎮背街西側,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始建于康熙年間,占地面積4200平方米,建筑面積898平方米。戲樓寬12.8 米,深7.8 米,分兩層,底層架空,上層為戲臺。底層戲臺額枋處依舊雕刻著精美的木雕畫,但并不是長篇巨幅,而是以立柱為分界,左中右各3 幅,共9 幅,主要描繪了三國時期與蜀國劉備、關羽、張飛等歷史人物有關的故事,比如“周瑜用計”、“煮酒論英雄”、“曹操點兵下江東”、“關云長水淹七軍”等。舞臺后方由龍鳳相交組成的“福”字大型浮雕是戲臺的一大亮點。 可見,中國古人幾乎將吉祥的寓意用到了極致。
萬壽宮有名江西會館,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位于青巖鎮西街3號,始建于乾隆四十三年(1778),坐南向北。有山門、戲樓、前殿、兩廂、后殿等,占地面積1500余平方米,建筑面積700余平方米。
萬壽宮戲樓處于原有主軸線上,兩邊輔以一些客廨和廂房,四周則用圍墻和廊屋環繞起來,形成院落。戲樓面闊三間,進深9米,中間為戲臺,戲臺寬約8米,兩側為戲廂和演員休息室,戲樓主體結構架為四棵金柱支撐,周長1.85米,柱礎為花紋各異的八角形白綿石鑿成,周長1.95米,高0.5米。
戲樓檐口下有獨具匠心的木質透雕“雙獅爭雄”的撐拱,雙獅前爪撐住金柱,后爪緊抓吊墩(俗稱垂花柱),二目圓睜,好似要跳下地來比武,精美無比,活靈活現。戲臺頂部為八角藻井,中央蟠龍高臥,龍頭倒懸 雙目炯炯有神,威嚴有加。 四周由8幅彩色繪圖構成,雖因歷史洗禮而略顯斑駁,但依舊能感受其明快之色調,絢麗之色彩。 幾幅“美女圖”為這所道教氣息濃郁的會館增添出幾分柔美,但在這樣的場所繪制此類圖畫的狀況非常少見,著實難揣古人心思。
壽佛寺位于青巖鎮書院街閣上,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建于道光九年(1829)。有山門、戲樓、兩廂、正殿、后殿等,占地面積1376平方米,建筑面積600余平方米。跨入正門,是戲樓的后身,門樓與戲樓“背靠背”相依, 儼然成為青巖鎮古戲樓共有的特點。戲樓分兩層,以深灰色為底色,屋檐邊角處以褐色略作點綴,恰到好處。戲樓下檐處自然少不了浮雕,均取材于《西游記》,都是大家耳熟能詳的“蟠桃宴”、“三打白骨精”、“勇擒紅孩兒”、“橫渡通天河”等故事。戲樓上部為戲臺,戲臺后壁雕花極為豐富,各類圖案令人眼花繚亂,全不似外觀看上去那樣簡單。雙龍雙鳳交相輝映,著實氣派。
三、青巖古建筑戲臺價值
第一、歷史價值。就戲臺整體的建筑特點及價值而言。四座戲臺皆為明清時期的山門戲臺,采用“門樓倒座”的建筑形式。戲臺高低與所在祠廟或會館的大門有機結合,空間互借、相依,形成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四座戲臺雖在建筑風格上各有特色,但倶規格宏大、結構繁復、雕梁精細,彰顯出中國西南地區古建筑的風采,傳達出中國傳統文化的意蘊,可謂集歷史價值、藝術價值、科學價值于一身。
第二、研究價值。戲臺即戲曲演出的常態空間,四座戲臺自明清建造始存活至今的歷史價值本身就是戲曲研宄不可多得的一筆寶貴財富,它們以其“靜”的姿態為后世對明清戲曲演出形態的推測與遐想展開了無限豐富的“動”的空間。四座戲臺的屋檐、額枋等多處建筑空間都以大量豐富精致的木雕做雕飾,并以描述歷史神話故事為主。雕刻在戲臺之上的歷史故事是否與曾經臺上所演的劇目有關系,女性觀眾何時、以何種方式進入戲曲演出場所,以及女性藝人何時登臺演出等一系列問題都具有非常重要的研究價值。
第三、宣傳價值。戲臺作為文化空間的載體,在宣傳方面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戲臺雕刻精美,做工精細,戲臺故事文化豐富多彩,主要通過《封神演義》《韓信點兵》《周瑜用計》《三英戰呂布》《煮酒論英雄 》《張飛獨斷當陽》《曹操點兵下江東》《關云長水淹七軍》等故事,講述令人振奮的精彩故事,使人們在感受中國傳統文化魅力的同時,將中國傳統文化傳播出去。
標注:
1、《徐霞客游記》
2、《貴州府志》
3、《花溪區志》
4、《貴陽文物景點》
5、《青巖鎮志》
6、《山西古戲臺》
7、《青巖軍事文化集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