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樺 李啟沐 劉朝霞 王柏榮




摘 要:近年來,為響應國家精準扶貧政策號召,高校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不斷建立和完善學生資助體系,加大學生資助力度,提高資助育人成效。目前(2021年),在廣州C區三所民辦高校當中已基本解決了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助學”問題,但在受資助群體的“育人”效果方面不太理想,部分受助學生自主參加勞動活動的意識不強、積極性不高?!胺鲐毾确鲋尽薄ⅰ胺鲐毐胤鲋恰?。為了促進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內涵式發展,實現從“助人”到“育人”的轉變,本研究以廣州C區三所民辦高校為例,從“資助育人受眾中對勞動教育的認知與實踐”的調查出發,分析將勞動教育融入資助育人體系的意義與價值,探討當前面臨的問題,對勞動教育融入資助育人體系的實施路徑進行探究,更好地實現勞動教育與資助育人體系的深度融合。
關鍵詞:勞動教育;資助育人;家庭經濟困難學生
一、勞動教育融入資助育人體系的意義與價值
(一)普及勞動教育,促進班風學風建設
有學者認為在部分民辦高校中,大學生自主勞動積極性相對不高,存在忽略勞動的內在價值等問題。將家庭經濟困難學生作為普及勞動教育的群體,可以帶動身邊勞動意愿一般的同學參與到勞動實踐中,在此過程中幫助共同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形成正確的勞動觀。
勞動教育融入資助育人體系可以拓展立德樹人的內涵和外延。在勞動教育中,“第一課堂”和“第二課堂”融會貫通,理論和實踐相輔相成,可以將課堂學到的知識轉化為實踐技能,幫助學生鞏固知識與提高技能,達到知行合一的效果。勞動教育融入資助育人體系可以規范學生的日常行為,提升人文素養,實踐促使實踐者的認知再構建,從而在群體中營造優良的學習環境,激發學習興趣,促進班風和學風建設。
(二)培養感恩之心,提高幸福感與認同感
雖然高校資助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幫助貧困生減輕了經濟負擔,但是部分受助學生存在感恩意識淡薄、缺乏責任感與擔當等問題。勞動教育融入資助育人體系有利于引導學生再構感恩認知,讓學生在實踐活動、志愿活動等勞動中體驗服務精神,將感恩意識內化于心、外化于行。
馬卡連柯曾指出,“勞動永遠是人類生活的基礎,是創造人類文化幸福的基礎”。勞動教育融入資助育人體系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幸福感。在物質上,可以通過勤工助學、兼職等多種形式獲得勞動收入,減輕經濟壓力,提升物質生活的幸福感。在精神上,在志愿活動等勞動中可以幫助到他人,提升自我價值感與效能感,獲得愉悅和社會認同感,提升精神世界的幸福感。
(三)提高學生綜合素養,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資助育人即資助與育人,在給貧困生提供經濟與物質支持的同時,也要幫助學生提高綜合素養。勞動教育融入資助育人體系,可以讓受助學生通過實際行動回報社會、服務社會,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勞動觀,同時可以獲得一定的志愿時數,獲得自我效能感,進而形成熱愛勞動、勤儉節約、自立自強的品質。此外,通過勞動教育培養資助學生的自信心和責任心,磨練意志和毅力,增強團結協作和集體意識。通過勞動教育與資助育人體系的深度融合,有利于構建多層次、全方位的資助育人體系,實現從“助人”到“育人”的轉變,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二、勞動教育融入資助育人體系的研究現狀及調研分析
(一)研究現狀
關于勞動教育的主要著作有:曾天山、顧建軍主編的《勞動教育論》;郭明義、巨曉林、高鳳林主編的《勞動教育箴言》等。這些著作的關注點在勞動素養的培養、勞動教育的時代特點、勞動模范的教育格言等方面,而缺乏勞動教育與資助育人體系相融合的研究。以“勞動教育”、“資助育人”作為關鍵詞通過CNKI檢索,目前相關文獻主要是勞動教育融入資助育人體系現狀分析、勞動教育融入資助育人工作的現實意義、勞動教育視域下高校資助育人工作的反思等方面。以“勞動教育”、“資助育人”作為關鍵詞通過CNKI檢索,目前相關文獻主要集中于勞動教育融入資助育人體系現狀分析、勞動教育融入資助育人工作的現實意義、勞動教育視域下高校資助育人工作的反思等方面。
關于勞動教育融入資助育人體系現狀研究。孫璐璐認為,勞動教育融入資助育人體系的現狀主要有三個方面:一是高校勞動教育工作沒有根據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特點,制定針對性教育。貧困生在關注勞動、注重勞動、參與勞動教育力度中沒有得到關注。二是貧困生的能力資助體制還未形成,以學生家庭深層原因出發的精準資助手段還未實施。三是勞動教育對貧困生的培育作用未得到重視。
關于勞動教育融入資助育人工作的現實意義研究。陳建紅認為,勞動教育是促進貧困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需要。勞動教育是進一步拓展資助育人教育路徑的需要。在資助育人工作中,不僅要對貧困生進行“助學”,還要通過各種育人手段,提升貧困生的修養。
關于勞動教育視域下高校資助育人工作的反思研究。孫倩茹認為,當前資助育人體系下貧困生勞動價值觀、勞動動力、勞動能力等方面存在的問題,主要表現在:資助管理重服務,輕引領,由此不利于貧困生勞動價值觀的樹立;資助模式重“輸血”,輕“造血”,不利于貧困生勞動動力的激發;資助過程重參與、輕培養,不利于貧困生勞動能力的提升。
(二)調研分析
為了更好地探究勞動教育融入資助育人體系的實施路徑,以“資助育人受眾中對勞動教育的認知與實踐的調查”為主題進行問卷調研。本次共收到問卷203份,采用第三方信息平臺收集,對數據進行格式限制,回收率和有效率均為100%。
1.問卷信效度檢驗
首先將問卷進行預處理,即非常符合對應13分,非常不符合對應1分,如此類推,一共分成7級。將預處理的問卷導入SPSS,進行數據信度分析,得出表1。由表1可知克隆巴赫系數為0.911,達到高信度。
接著進行問卷的效度分析,即在SPSS中計算KMO的值,得到表2。由表2所示,KMO值為0.904,達到了非常合適的程度。由此可見,問卷的數據可以進入數據分析環節。
2.問卷數據分析
將問卷數據的每一項問題評價數據進行整理,計算出三級維度評價得分(平均值),每一個三級維度最高分為9分。由此進一步計算二級維度的得分率,得到表3。
由表3可知,實踐過程評價維度的得分相對明顯較低,概念認識的得分相對較高。
問卷受訪者對于勞動教育的概念認知比較深刻,但是在實踐過程方面有所欠缺,在實踐目標方面也有待提升。尤其需要關注的是實踐頻率,根據調研數據顯示,在“自己一學期參與校內外勞動(志愿性質)的次數較多”選項中,一般為28.8%,比較不符合為5.1%,非常不符合為0.5%,實踐頻率相對欠缺,實踐效果不夠顯著。
因此,勞動教育實踐路徑的設計中,需要加強實踐渠道、實踐活動設計,搭建勞動教育平臺,做好信息發布和活動宣傳,動員大家積極參與,把勞動教育的實踐行動落到實處,提高學生參與自主性與積極性。同時,可以通過加強課程體系建設,將勞動教育融入課堂建設中,幫助學生樹立科學、明確、合理的實踐目標。
三、勞動教育融入資助育人體系的實施路徑分析
(一)厚植勞動價值觀,提高受資助者的自主性與積極性
在資助育人工作中,要引導受資助者樹立正確的勞動觀念,營造崇尚勞動、尊重勞動的氛圍。同時,樹立勞動榜樣并進行表彰、宣傳。例如,通過舉辦“自強之星”評選、三支一扶分享會等活動,對受資助者進行扶志和引領,讓受資助者真正感悟、內化與理解勞動的價值,提高參與勞動的自主性與積極性。
(二)加強公益勞動課程體系建設,健全勞動教育制度
家庭經濟困難的學生作為民辦高校勞動教育的特殊群體,應加強公益勞動課程體系建設,將勞動教育融入課堂建設中,不斷挖掘各課程的實踐內容,把價值引領、知識傳授、能力培養有機統一起來,進行多維度勞動教育。鼓勵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參與實操課、技能培訓等活動,幫助貧困生克服自卑心理、樹立自信意識,提高動手能力,使勞動教育常態化、系統化。
同時,建立健全勞動教育相關制度。例如制定貧困生勞動教育評價制度,制定量化的考核評價體系,有效地考察貧困生的綜合表現,避免主觀評價。以志愿時數為例,可以從貧困生參與志愿活動的情況、勞動態度、勞動紀律等方面進行量化考核,避免出現不勞而獲的錯誤思想。
(三)拓寬勞動教育渠道,挖掘勞動教育內容
當前勞動教育形式較單一、內容老舊,需要不斷創新勞動教育形式,挖掘勞動教育內容,拓寬勞動教育渠道。第一,加強校企合作,組織受助學生在假期參與實習,提高專業技能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第二,通過校園文化活動,抓住勞動節、雷鋒月、三下鄉等契機,引導受助學生參與實踐;第三,結合宿舍文化建設,組織受助學生開展宿舍安全檢查、清潔衛生等活動,在學生校內生活中的宿舍區營造勞動氛圍;第四,定點幫扶附近小學,開展繪畫、音樂、書法等以第二課堂為主的義教活動。
(四)搭建勞動教育平臺,服務學生個性化成長
目前,民辦高校逐漸重視勞動教育,但是較少針對貧困生這一特殊群體開展勞動教育,缺乏勞動教育與資助育人融合的平臺。因此,需要立足學生發展需要,搭建勞動教育平臺。例如,轉變育人模式,打造“立體復合型”勞動教育平臺——學長計劃,即在傳統自上而下的管理模式中,加以學生之間的平行管理。以朋輩互助成長為機制,以社會實踐和志愿服務為載體,打造勞動教育與資助育人深度融合的特色平臺。借助學長的“傳幫帶”,在志愿服務、社會實踐、社區共建活動等方面層級推進,引導受助學生實現“受助—自助—助人”的角色轉變,由單向的資助向互助成長、激發感恩轉變,促進學生內涵式發展,服務學生成長成才。
小結
綜上所述,將勞動教育融入資助育人體系有利于促進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內涵式發展,實現從“助人”到“育人”的轉變。民辦高校應該把握勞動教育與資助育人的切合點與融合度,厚植勞動價值觀,提高自主性與積極性;加強課程體系建設,健全勞動教育制度;拓寬勞動教育渠道,挖掘勞動教育內容;搭建勞動教育平臺,服務學生成長成才。
參考文獻:
[1]曾天山、顧建軍.勞動教育論[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20
[2]郭明義、巨曉林、高鳳林.勞動教育箴言[M].北京:中國工人出版社,2020
[3]孫璐璐.新時代高校勞動教育與資助育人體系融合的路徑探析[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19(12):63-64
[4]陳建紅.新時代高職院校勞動教育融入資助育人工作的實施路徑[J].河南農業,2020(18):49-51
[5]孫倩茹.新時代勞動教育視域下高校資助育人路徑探析[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20(09):85-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