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旸
摘 要:消費級無人機是民用無人機領域最大的市場熱點,據不完全統計目前我國市場保有量超過兩百萬臺。但是隨著市場熱度的增加,無人機產品技術水平參差不齊,相應的配套標準也不夠完善、安全管理手段的滯后、檢測認證的缺失都是現存的問題。因此,有必要推動制定無人機自身安全、通信安全等相關標準,來范行業行為、促進產業發展,保障消費級無人機產業的繼續快速發展。
關鍵詞:消費級;無人機;標準化
一、消費級無人機標準的制定必要性
無人機最早應用于軍工領域,具有很強的技術機密性和行業壟斷性。在實施軍民融合戰略,和逐漸開放的低空空域改革政策的配合下,近年來無人機飛速發展,大大地降低了無人機的使用門檻,而隨著無人機應用領域的不斷拓寬,消費者的興趣大大增加。此外,無人機對于大眾來說也不再陌生和遙不可及,許多媒體不斷報道無人機被廣泛用于戶外攝影、拍攝活動甚至婚禮。很多人都知道,消費級無人機始于可以飛行的高端相機。這種“消費級無人機”因為適宜于一般消費者使用、上手容易,一直是娛樂圈的熱門話題,消費級無人機由于淘汰率低,市場保有量逐年增加。
據美國聯邦航空管理局(FAA)發布的無人機產業年度預測報告,小型無人機將成為航空領域中強勁的增長點,美國小型無人機總量將達到 700 萬架。其中,消費無人機 430萬架,270 萬架用于商業目的。國際消費級無人機市場的增長,很大程度上帶動了國內消費無人機的出口。近幾年無人機公司中大疆創新、 零度智控、億航、極飛等品牌獨占鰲頭,占據了全球消費大人機市場的半壁江山。
消費級無人機并沒有滿足僅僅用于航拍用途,它被發掘出了更多的應用場景。最先是進入新用與影視行業,在這些行業,消費級無人機頻頻大展身手,從天津爆炸到河南水災等突發事件,媒體利用消費級無人機拍攝迅速取得第一手畫面。而在一些電祝劇、真人秀的航拍畫面也是由消費無人機完成拍攝。
但是,無人機相關安全標準的制定并沒有跟上無人機的發展步伐。無人機市場的快速擴張也增加了監管難度。在規范無人機用戶行為的同時,應同時規范無人機的設計和制造標準,與技術進步的步伐保持一致。
二、消費級無人機應用現狀及存在的問題分析
無人機按應用領域可主要包括航拍、測繪、植保、巡檢、警用等多個領域。無人機按機身結構可分三類:固定翼、直升機和多旋翼。隨著技術的進步和成本的降低,小型消費級多旋翼無人機成為市場最大的熱點。基于多旋翼構型的小型消費級無人機以其操作靈活方便、消費門檻低等特點被廣泛應用于航拍等領域。但是,隨著近年來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購買和使用無人機,與此同時,由于無人機質量問題和操作不當導致的事故也越來越多。消費級無人機存在以下幾個特點:
一是無人機價格的逐步降低,無人機普及率逐年提高,進而也增加了因操作不當引起的傷害概率。由于無人機自身故障或操作錯誤,無人機有可能從空中墜機,高速旋轉的旋轉螺旋槳在墜機時也會給地面人員造成很大傷害。
二是無人機質量參差不齊,由于消費級無人機零部件易于購買和組裝和開源飛控的廣泛出現,一些小作坊式的工廠可以輕易采購到各種無人機零部件來組裝一架未經安全驗證的無人機。而這些“小作坊”通常把不設電子圍欄作為與正規無人機品牌競爭的“優勢”之一,這種無人機可以輕易進入飛行限制區造成“飛黑”。
三是無人機屬于“輕小慢”,其體積小、飛行高度低、飛行速度慢,雷達難以探測,給監管帶來很大困難,有可能給民航領域和國家安全帶來很大隱患。
三、消費級無人機標準制定原則及建議
(一)消費級無人機標準制定原則
1.飛行安全原則
無人機飛行安全應該作為民用無人機監管標準的核心,是確保國家、公共安全、社會安全和人身安全的關鍵。影響無人機安全飛行的因素包括但不限于惡劣環境、無人機設備或軟件錯誤、通信鏈路信號不穩定或信號丟失、控制失誤等人為原因或突發的緊急情況。在技術層面,可以加強無人機安全控制系統的研發,提高無人機的抗干擾能力,增強無人機避障系統的有效性。在運行層面,對無人機運行的監管和無人機電子圍欄的也是提高飛行安全的重要途徑之一。
2.公共利益原則
無人機標準應注重公共利益,在現行法律法規和民航規章基礎上,強調保護維護公共安全和社會秩序。同時不能忽視公民權利的保護,在制定相關標準時,不僅要考慮保護公共利益,還包括保護個人權利。其中,個人權利保護應當包括個人隱私權、公民權保護以及個人財產權保護。
(二)消費級無人機標準制定建議
無人機行業正在蓬勃發展,有的人認為監管和標準出臺會限制無人機發展,但在無人機業內,普遍認為加強標準監督能夠規范行業行為、促進產業發展。消費級無人機的發展迫切需要建立嚴格的安全標準。對此的建議:
一是制定通信安全標準。盡快建立無人機
通信安全國家標準,確定無人機飛行操縱和圖像通信系統的安全。尤其是近幾年出現的通過公網通信方式控制的無人機,更需關注通信安全。
二是制定無人機監控安全標準。及時制定無人機監控安全標準,能夠進行超視距運行的消費級無人機(BVLOS)須在無人機系統中設計監控模塊,并定期發送無線信標,包括無人機唯一識別碼、三維地理位置坐標、速度、高度等信息。以解決用雷達檢測和識別無人機的難題。
三是加強對無人機生產企業的監管。無人機生產企業應嚴格按照無人機相關安全標準進行生產,并進行充分的實驗驗證工作。對不符合國家安全標準和監管規定的無人機制造商、銷售商加強處罰,建立黑名單制度,限制無人機生產、銷售,嚴重危害國家安全的,將面臨應當從重處罰或者移送司法機關處理。
四是加強市場監督。可以考慮無人機實名制注冊和銷售,在無人機激活使用之前,簽署遵守國家航空安全法規、維護國家安全、社會安全的承諾,建議有關部門建立無人機銷售和使用數據庫。
參考文獻:
[1] 李延蘅, 賀金蘭, 蔣夢晨. 針對我國消費級無人機應用的制造標準及相關規范的研究[J]. 軍民兩用技術與產品, 2018(18):2.
[2] 晨心. 國外對無人機的管控[J]. 現代世界警察, 2017(11):3.
[3] 潘曉菲, 劉琪. 消費級無人機飛行規則創設問題研究[J]. 法制與社會:旬刊, 2018(25):3.
[4] 冉瑩瑩, 李貴卿. 消費級無人機行業規范管理與技術趕超研究[J]. 管理觀察, 2017(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