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科技發展及創新是強國的必經之路,科技的發展自然離不開資金的支持,所以科技與金融更為高效的結合,是保證宏觀市場經濟社會健康運行的重要前提。在此背景下,將江蘇省及全國其他地區科技金融投入和科技產出效率作為研究對象,目標是研究江蘇省不同來源的科技金融的投入對于科技產出效率的影響大小。以江蘇省及其他地區科技資金投入和數據來建立面板模型分析對科技產出的效率影響,回歸分析比較兩個變截距模型和變系數模型,并得出結論。根據回歸結果,從金融市場,政府,銀行等角度,分別提出意見和建議,目的是找出進一步提高產出效益的可能方式,使得江蘇省的高技術行業拓寬融資渠道,促進科技成果轉化,轉型創新驅動,實現高效發展。
關鍵詞:科技金融;科技產出;面板模型
科學研究發現與技術進行創新是推動社會歷史發展前進與變革的有效力量,也是奠定一國經濟文化實力的重要基石。當代高科技產業,在其發展過程和工業化的過程中,比以往任何時間都需要更加強大的資金支持。科技金融是科技創新和金融兩者整合為一體而產生的事物,把當前時代之下最具有活力的兩種生產因素及科技資源以及金融資源更加快速深刻的結合起來。科技是第一生產力,資金是影響發展的重要因素。因此,科技金融就是經濟發展中的“第一生產力”和“第一推動力”相結合的產物。發展科技金融的目標就是從資金層面促進科學技術的發展、科技成果的轉化和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近年來,科技金融支持科技創新的話題受到國家的重視和學術界的關注。
1、文獻綜述
在國內學者的研究中,蘆鋒和韓尚容 (2015)把科技創新分成三種階段,根據面板模型,說明了科技金融能夠有效推動高科技的革新,然而也會產生地區和階段性的差別[1]。張玉喜和趙麗麗 (2015)根據我國省級面板數據,采用靜態以及動態方式,針對投入給創新帶來的影響,說明了資金的投入只能是在短期內顯著提升對于提高科學技術創新的影響效果,兩者在長期的作用關系并不顯著。此外還會產生明顯的地區性差距[2]。鄭磊和張偉科 (2018)根據我國的省級面板數據,將經濟社會發展設置成門檻變量,采用門檻模型,研究結果說明了,兩者具有明顯的門檻效應,科技金融給科技創新帶來的影響會體現為首先抑制后推動的U型關系。除此之外,他們還了解到科技金融和技術創新兩者間具有區域性的差別[3]。張紫璇和趙麗萍 (2018)將科技發展創新能力設置成門檻變量,其結果表明了中國科技金融對于經濟持續發展所帶來的影響,體現出了明顯的雙門檻效應。提升科技創新水平也必定會提升科技金融給經濟發展帶來的積極影響[4]。曹文芳(2018)建立了科技發展和科技金融指標體系,根據協整模型開展了實證研究,解析了湖北省科技金融和科技革新兩者間的聯系,所得到的結論是,科技金融市場總體都能給科技創新能力帶來明顯的積極影響,然而兩者的聯系依然具有類別差距。[5]
2、實證分析
目前,大多數文獻主要研究全國科技投入產出的影響關系,但由于我國幅員遼闊,區域間發展不平衡,這樣子的研究方法可以進行初步探索,但遠不能理解和比較各個區域自身的情況或者區域之間的差異情況,代表科技產出的變量的選擇也有些單一。為此,本文選取2009-2016年全國、東部地區和各地區代表省的相關數據為研究對象,構建面板數據模型,研究各種來源的科技金融投入對科技產出的影響效果,并且對于江蘇的數據進行重點研究,與其他地區的數據進行分析比較,最后根據結果提出合理的建議。
本文將科技金融量化為三個不同主體的投入,但影響科技金融的因素很多。今后,我們應該對科技金融進行更加細致的研究,并詳細說明科技創新各階段的影響。
2.1變量的選取及說明
本文建立了政府投入,銀行投入及市場投入三個重要指標,選取了江蘇和全國、東部地區、北京、上海、浙江、廣東共7組數據可以進行系統分析。數據均來源于2009-2016年《中國科技統計年鑒》、《中國高技術產業統計年鑒》等。
具體如下表:
2.2模型選擇
由于本文中所選數據既包含截面數據,也包含時間序列數據,所以綜合利用這兩個維度的數據構建面板數據模型,可以更好的比較不同地區之間的差異。
對于樣本數據中可能存在的異方差問題,在后續的估計過程中可以采用FGLS估計方法和帶有異方差的穩健估計方法來消除異方差對于回歸結果的影響,所以前期沒有必要類似時間序列數據的回歸對數據進行對數化處理,可直接設定模型為:
其中,i表示不同的地區,t表示年份,Y1it 為各地區各年度高技術產業主營業務收入,代表科技金融投入后產出的經濟效益,Y2it 為各地區各年度專利申請授權數,代表科技金融投入后對科技水平進步的推動作用,X1it 為各年度各地區政府資金的投入,X2it 為各年度各地區銀行資金的投入,X3it 為各年度各地區市場資金的投入,α 和β 為各項系數,ε為隨機誤差項。
3、結果及相關建議
3.1 研究結論
本文的實證部分以高技術產業為研究對象,綜合各種因素選取了江蘇和全國、東部地區、北京、上海、浙江、廣東共7組數據作為樣本,分析了科技金融投入對科技產出的經濟效益及科技水平進步的不同影響程度,得到結論如下:
①在假定全國所有地區科技金融投入對科技產出的經濟效益及科技水平進步的影響程度相同的情況下,考慮其他未考慮到的因素,江蘇的整體科技產出水平高于全國大部分地區。
②不同科技金融投入主體對于不同的地區來說,作用效果也是不同的,甚至有可能是抑制作用。
③在江蘇省的政府投資和銀行資金對科技產出的影響程度是正向的,且要高于其他地區,有的甚至遠高于全國水平,而市場資金在江蘇省對于產出的影響,不管是對經濟效益還是科技進步水平都是反向的,這與全國的情況相符。
④對江蘇省和全國數據來說,政府資金投入都是起到主導作用。
3.2相關建議
本文在前人研究和分析的基礎上,認為現階段我國科技金融的發展在促進技術創新方面發揮了一定的作用,但多種科技金融的主體沒有發揮應有的作用,有許多問題需要去不斷的摸索和解決。因此,根據結果,為了能夠更好地促進高新技術產業的技術創新和國家經濟發展,針對研究的三類不同的科技金融主體提出了如下政策建議:
①江蘇省政府的財政支出對科技革新發揮了主導性的影響,可以明顯推動科技創新產出。因此,政府和有關部門要建立科技金融支持體系,提高其戰略地位,更加全面的完善相關法律法規,改善制度環境,提供政策引導和支持。
②江蘇省的市場科技金融投入對于科技技術創新產出的影響因素作用還不夠顯著,說明創業風險投資等還存在一定的問題,這可能是由于區域分布不平衡、資金管理制度還不夠完善,因此,深化市場上科技金融產品和服務創新是現在急需解決的問題,應該引導相應的部門和企業開發跨機構、跨市場、跨領域的產品和服務,督促搭建科技創業企業信息共享平臺,激勵優秀的創新型發布自己企業的技術信息,吸引感興趣的投資者,投資者也可以發布新的想法,促使有能力的企業和個人做出創新型的技術和產品,這樣就可以提高投融資需求匹配度,不讓資金閑置,促使社會的資金流通,讓每一分錢都能夠找到自己發揮作用的地方。
③銀行資金對技術產出的影響相比較而言中規中矩。第一,商業銀行可以根據需求設立專門的提供有關科技金融服務的部門,或者單獨設立只為科技型企業服務的下屬支行,明確相應的工作范圍和服務方向,提供更高效更加專業的相關服務。第二,商業銀行在創新地提供企業投融資管理服務的工作過程中,應分階段、分行業,以風險與收益相平衡為前提,推出新的產品,改進對應的流程和服務模式。江蘇省的農業銀行科技支行所研發的金融產品說明了,江蘇省的科技貸款模式的創新是在一步步發展的過程[8]。第三,商業銀行應對高技術產業的企業建立有針對性的信用評級體系,加強對于風險的防范、監測和控制能力,做到事前預防,事后及時止損。第四、商業銀行可以與其他的金融服務機構進行合作,建立起一個風險共擔機制。
④中國的科技金融歷經了幾十年的發展,在各種金融服務領域都設立了大量專營機構,在極大程度上滿足了高新技術企業在資金融通方面的需要。然而這部分金融服務機構的作用通常都是單一化的,無法同時在各種發展階段處理高新技術企業在融資方面的需要,指引政府投入資源和的經營團隊的能力顯然較為低下。為了有效提高各種科技金融服務管理機構的積極性和創造力增強其協同聯動以及信息資源分享,更加良好的處理中小企業開展資金融通的需要多元化、復雜化的問題,我們還可建立區域性科技金融服務中心。
⑤伴隨著不斷出現的創新活動以及快速變化的創新成果一同產生的便是技術創新活動的風險以及有關引發負面影響的不穩定因素,這就說明當前依然必須針對信用擔保和風險防范體系作出更加深入的改善。
參考文獻:
[1].蘆鋒, 韓尚容. 我國科技金融對科技創新的影響研究——基于面板模型的分析[J]. 中國軟科學, 2015, (6) : 139~147.
[2].張玉喜, 趙麗麗. 中國科技金融投入對科技創新的作用效果———基于靜態和動態面板數據模型的實證研究[J].科學學研究, 2015, (2) : 177 - 184,214.
[3].鄭磊, 張偉科.科技金融對科技創新的非線性影響———一種 U型關系[J] .軟科學, 2018, (7) : 16~20.
[4].張紫璇, 趙麗萍.各省科技金融發展、技術創新水平與經濟增長的門限效應分析———基于2000~2015年的省際面板數據[J].科技管理研究, 2018, (5) : 93~98.
[5].曹文芳.科技金融支持科技創新的實證檢驗[J].統計與決策, 2018, (13):160~163.
作者簡介:
金浩杰(1998-),男,漢族,江蘇無錫人,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金融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