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由于社會發展過程中的環境問題日益突出,如何在環境保護背景下有效處置和管理危險固廢也成為備受關注的課題。本文簡要闡述環境保護背景下危險固廢的壓實、粉碎、固化、焚燒與熱解處置方法以及如何通過加大宣傳力度、完善法律法規、提高資源投入、重視技術研發合理研究環境保護背景下危險固廢管理的相關策略,以期能夠成為實現可持續發展戰略的重要推動力。
關鍵詞:環境保護;危險廢固;廢固處理;廢固管理
引言:危險廢固在社會不斷前進期間也在持續增加,破壞生態系統平衡的同時,也對人們的生命健康、企業經濟效益帶來威脅。這種情況下,不僅促使我國經濟轉型步伐深受影響,也難以與可持續發展戰略目標相契合,由此可見,重視危險固廢處置和管理顯得尤為重要。如何實現在環境保護背景下合理處置和管理危險固廢也成為當前必須解決的問題之一。
一、環境保護背景下危險固廢的主要處置方法
(一)壓實
壓實是危險廢固的常用處置方法之一,主要是通過特定機械設備進行擠壓等處理,促使危險固廢的整體結構發生變化。該方法可以有效減少危險固廢的空間占用比例,顯著降低對土壤、空氣等方面產生的影響。同時,也能在控制危險固廢處理成本方面發揮良好作用,適用于化工企業、制造工廠等會產生大量危險固廢的區域。
(二)粉碎
危險固廢的粉碎處置方法也是利用機械設備來完成,只是需要對其進行摩擦、切割、分解等破壞性處理,可以有效提高危險固廢的處理效率,適用于進行大量危險固廢處理的情況。同時,危險固廢經過粉碎后,也能有效降低運輸環節的壓力,也就是能夠為轉運處理提供便利,減少不必要的運輸成本。
(三)固化
固化是提高危險固廢處理效率和質量的重要方法之一,具體原理是借助固化劑來控制危險固廢對土壤、水體和空氣產生的影響,或者利用特定的固化材料改變危險固廢的結構,促使其較強滲透性能夠降低到可控范圍內。然而,固化處置方法也擁有明顯短板,比如,固化劑作用的危險固廢也應當在抗滲透、抗機械力等性能上表現優異,否則,將無法發揮固化處置方法的真正作用[1]。常用的固化處置包括膠質固化、瀝青固化等。
(四)焚燒與熱解
作為應用比較廣泛的危險固廢處置方法之一,焚燒與熱解能夠取得效果比較顯著,畢竟,通過高溫焚燒、熱解的方式處理危險固廢,能夠有效促使危險固廢的結構發生改變的同時,期間也會產生許多熱量,可用于進行針對性回收,滿足其他方面的日常需求。由此可見,該方法能夠契合可持續發展戰略目標。只是,焚燒與熱解方法的缺點也極為明顯,主要表現在不僅前期資源投入高,還會在焚燒過程中產生大量煙塵,從而引發對生態環境的二次污染。因此,此類處置方法仍然具備較大優化和提升空間。
二、危險固廢管理的相關策略
(一)加大宣傳力度,增強認知理念
危險固廢產生的源頭比較廣泛,主要包括人們日常生活、工業生產活動等,此類情況正隨著社會經濟水平的不斷發展而處于持續上升的態勢。在這種情況下,危險固廢不僅嚴重破壞生態環境,也讓人們的生命健康遭受較大威脅。因此,在開展危險固廢管理過程中,加大宣傳力度是應當率先關注的方面。具體方法為相關部門應當提升對媒體手段的運用,也就是不僅要利用電視、廣播、報紙等傳統媒體宣傳危險固廢產生的危害和進行危險固廢管理的重要性,幫助廣大群眾、社會資本和組織等形成正確認知。同時,還應當加大利用新媒體宣傳危險固廢管理的力度,畢竟,新媒體是以互聯網作為媒介,傳播速度、范圍等方面都遠高于傳統媒體,是當下極具影響力的宣傳手段,詳細措施可以通過制作短視頻、增設網站專題欄目等對廣大網絡用戶進行宣傳和教育,潛移默化效果更顯著的同時,也容易被人們接受。至于想要保證可以達到預期的宣傳效果,還應當針對不同的宣傳對象進行充分引導,比如,化工、制造企業作為產生危險固廢的主要源頭,每天的產量都比較高,長此以往,進行針對性治理和處置的資源投入、周期也都會比較多。相關部門應當對區域內的所有上述類型企業的危險固廢產生總量進行深入調研,對當中存在比較嚴重、情節比較惡劣的,應當及時約談企業負責人,并進行嚴厲處罰,端正思想認知。與此同時,為了更好的提升危險固廢管理質量,增強環境保護力度,相關部門還應當根據不同企業的實際情況,引導企業負責人就生產流程、工藝等方面進行合理優化,確保能夠提升危險固廢管理對源頭處的管控力度,減少危險固廢排量的基礎上,也能做到依照實際情況進行資源回收再利用,增加企業的經濟效益[2]。
另一方面,危險固廢的主要來源也涵蓋城市中人們的日常生活和各類社會活動等方面,在這種情況下,也需要做好對社會大眾的宣傳,例如,完善垃圾分類的相關知識培訓,便于更好的將危險固廢與其他垃圾分離出來,避免加大對生態環境的污染。或者,鼓勵更多消費者在進行購物過程中,可以自備購物袋或進行重復利用,減少對塑料包裝袋等制品的用量,能夠顯著降低城市中產生每日危險固廢的總量。
(二)完善法律法規,強化管理水平
環境保護背景下的危險固廢管理屬于具有較強系統性、復雜性與周期性的工作,不能在憑借個人經驗等無依據的條件進行,必須擁有更加全面的法律法規作為保障和理論支撐。然而,目前我國在危險固廢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規仍然處于優化階段,涉及范圍和管理措施尚不健全。因此,必須要在完善相關法律法規方面加大完善力度,確保所有產生危險固廢的源頭都能被納入法律規范和約束范圍內的基礎上,提升對危險固廢的管理力度,比如,對化工、制造企業的危險固廢排放情況進行詳細明確,最大程度限制危險固廢的生產和排放量,持續降低對生態環境的侵害。或者,將與上述企業相關的行業、領域都列入危險固廢管理的對象,擴大法律法規的監督范圍。與此同時,在實際開展危險固廢管理過程中,還應當積極融入各類有效機制,提升管理水平,例如,對于惡意生產和排放危險固廢的企業,應當在加大處罰力度的過程中利用專職專員機制提高整改監管力度,也就是由相關部門于企業整改期間派專人進行全程監督、檢測、評估等,保證能夠達到排放標準。如果目標企業的生產流程、技術等相對落后,經濟實力不強,可由相關部門采取扶持機制,通過調撥專項資金、技術等協助企業進行及時調整,優化每個生產環節和要素,不斷提升對危險固廢的管理水平。也可通過施行激勵機制來調動企業的積極性,也就是可以對那些能夠積極優化、降低危險固廢排放的企業,相關部門可以提供大比例資金扶持、較低貸款門檻等優惠政策。
(三)提高資源投入,賦予多重保障
想要達到在環境保護背景下有效管理危險固廢的目的,離不開對資源投入的依賴,畢竟,只有積極加大各類資源的投入,才能讓危險固廢管理能夠得到多維度保障,各項工作的開展也會更加有序、便利。至于資源投入主要包括人力、財力、物力、技術四個方面。其中人力資源方面,無論是相關部門,還是企業,都應當加大對危險固廢管理人才的引入,也就是政府部門吸引專業人才能夠不斷提升監督管理力度,保證危險固廢對環產生的危害能夠得到充分抑制。企業招聘此類人才能夠為優化生產流程、要素等提供更多創新動力,降低危險固廢排放量的同時,也能增加企業的經濟效益,最終實現經濟與社會效益雙豐收。財力資源方面為政府部門可以加大危險固廢管理專項資金的投入力度,不僅能夠保證各項工作擁有充足保障,也能為那些真正有需要的企業提供更多幫助,既能減少危險固廢排量,也能緊隨時代發展步伐,即便是面對復雜的外部環境也能穩步前行,助力我國經濟水平快速增長。物力資源主要用于危險固廢管理的實際工作中,也就是投入大量的物質資源用于建設危險固廢集中處理基地,降低危險固廢來源廣泛且滲透、蔓延范圍廣影響的基礎上,也能為助力領域發展提供充足便利,例如,可以通過建設危險固廢處理產業園,主要目的是為了能夠在利用焚燒與熱能處置危險固廢的過程中,對當中存在的二次污染問題進行針對性優化,即將高溫焚燒當中產生的熱量進行回收、存儲,便于能夠滿足園區日常對能源的需求[3]。技術資源方面應當在危險固廢處置過程中加大先進技術的運用,比如,將大數據、云計算等技術可以實現更加自動化、智能化的危險固廢處置,對危險固廢影響的控制效率和質量也會得到大幅提升。
(四)重視技術研發,促進合理優化
由于社會經濟發展趨于多元化的特征極為明顯,促使危險固廢的來源也變得更加廣泛,此時,危險固廢管理措施也必須能夠與該方面相契合,才能真正實現保護環境的目的。由此可見,重視技術研發顯得尤為重要。只是,我國在該方面相較于發達國家仍然存在較大差距,應當積極與領域的國外專家進行積極交流,進行更加深入的技術研討,從而研發出既能高效管理危險固廢的方法,又能符合我國的實際國情,才能真正展現危險固廢管理在我國社會經濟發展中的價值與作用。另一方面,技術研發過程中,也不能忽視對現有技術的優化與改進,比如,等離子氣化技術能夠通過制造高能熱環境促使危險固廢發生化學反應,對環境的危害性會得到大幅降低,然而,這種較新的技術仍然存在著較多缺陷,比如,等離子氣化技術使用的氣化爐中存在凈化系統過于復雜、耗氧量較高等問題,此類影響仍然未能得到解決,因為該方面尚處于國外技術封鎖階段,只有不斷自主研究和探索才能獲得針對性的處理措施。
結論:綜上所述,隨著危險固廢量逐年增加,生態環境遭受破壞的程度也在不斷加劇,所以,應當提高對環境保護背景下危險固廢處置和管理的重視,并在實際中合理運用壓實、粉碎、固化、焚燒與熱解等處置方法和加大宣傳力度、完善法律法規、提高資源投入、重視技術研發等策略,確保各類危險固廢均能得到充分管控,最大程度降低對生態環境產生的影響,積極為實現可持續發展戰略奠定良好基礎。
參考文獻:
[1]張柳青.環境保護背景下的危險固廢處置和管理研究[J].清洗世界,2021,37(3):112-113.
[2]寧顏妍.基于環境保護背景下危險固廢處置和管理分析[J].明日,2021(19):0408-0408.
[3]王小妍.環境保護背景下危險固廢處置和管理思考分析[J].魅力中國,2021(20):553-554.
作者簡介:徐溢渭,男 1981.10.23,浙江新昌人 大學學歷 工程師,環境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