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子楊
摘 要:近年來,隨著社會經濟和互聯網的飛速發展,同時金融市場也在不斷的改革和進步,金融市場起到的作用也越來越廣泛。值得深思的是,在社會改革的過程中,金融機構的發展不斷加強,經濟發展方式不斷轉變,導致了金融市場的信息和資源的得到不成正比。目前來說,占大多數的小型企業和相對于一般的企業在發展的過程很難得到自身所需要的金融資源,而少部分的大型企業則相反,它們往往通過優勢的產業,能夠更加輕而易舉的得到所需要的金融資源。隨著金融不斷地進步發展,這一點出現的問題需要立馬采取措施。除此之外,我們應該從金融市場生產的源頭去探索關于金融的一些特性和關系,并且充分考慮到社會經濟的調整,金融資源出現的問題,從而推動我國經濟的發展和進步。因此,從金
關鍵詞:金融結構;發展方式;轉變研究;
引言: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科學的飛速發展,互聯網的普遍存在,我國的金融機構的改革也在不斷的進步。實現經濟發展全面化轉變必然是重點。金融對我國的經濟起著重要的作用,我們可以通過對金融機構的調整,在一定程度上加強社會經濟的發展速度,從而進一步的推動金融發展方式的轉變,為以后國家的社會經濟發展奠定堅定的基礎條件。除此之外,我國目前的經濟金融發展方式不太理想,不能長時間持續以這種方式發展下去,對國家的經濟發展有很大程度上的影響和限制。由此可見,金融行業的工作人員必須站在金融機構的情況來解決問題,并且對目前國內的金融發展模式轉變制定出科學合理的建議[2]。
一、我國金融發展現存方式缺乏不足
近年來,伴隨著我國的經濟飛速發展,金融起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站在金融行業工作人員的角度來看,雖然金融的整體水平范圍有著明顯的進步,但是現在金融的發展方式缺乏很多不足之處,并且這些不足之處對我國的經濟發展的轉變帶來了一定的阻礙和限制的影響。首先從第一點來說,之前的傳統的金融發展模式太過于單一,主要核心只在實現盈利最大化的目標上,從而導致了我國的金融機構數量多而不精。另外,國內的金融還存在著資源分配不合理,比如,從各地區上來看,城鎮的資源和農村的資源形成鮮明的對比,一般來說,城鎮的資源廣泛而農村的資源匱乏,產業方面也是如此,工業資源豐富,農業資源則缺乏。再者,從我國的企業的規模上來看,一般大型企業資源豐富而那些中等或者中等以下的企業金融資源缺乏。最后,我國的金融發展明顯表現出結構失衡,不成正比,由此可見,我國目前的金融發展需要得到改善[3]。
二、金融發展的方式轉變的建議
在此之前金融是以盈利最大化為主要目標,這個目標存在著明顯的不足,并且非常不利于我國目前金融發展方式的改變,我們有必要針對金融發展的理念采取改正措施。首先對金融的新思想觀念有全方位的認識,并且對國內目前的金融行業發展的關鍵性有著深刻的認識,比如在經濟發展的時候,采取經濟手段的同時,還要顧及增長結構的調整,在政策的促進下,發展經濟外貿。最后在金融機構的調整時,應該使得地區、產業、企業等相互和諧發展。因此,才能夠將商業性、合作性等落實到位,對改善金融體系起著關鍵的作用。另外,從金融的結構視角來看,我國目前金融的發展方式轉變中,有一定的必要需加快金融立體體系建設,從而打造良好的法律氛圍,推動金融發展模式轉變的進程。比如關于政策的金融業務法律改善的時候,應該從市場的不足和實現國家經濟發展的策略角度上著手,從而進一步的探索市場的不足之處,并且加大政策的宣傳力度,促進金融發展方式的飛速轉變[4]。因此,金融結構在我國經濟發展起著一個重要的作用,在目前,金融內部的失衡對國家經濟的發展方式轉變在一定的程度上受到了限制和阻礙的影響,因此,我們要推動我國的經濟發展的方式轉變,必須要加強金融結構方面的改善和調整。主要針對我國目前現存的金融發展方式的不足之處。之所以加強政策的支持力度,是因為在一定的方面上可以更好的推動國內金融發展的模式轉變。因此來說,首先,大力激活金融的發展活力,將之前的傳統金融機構轉變。要求政府部門積極促進金融機構的改革。其次是推動金融行業往服務方面發展,打破以往傳統的方式,實現數量的延續性和質量的轉變。
結語:由此可見,隨著我國金融體系的建立的日益完善,存在原來的金融市場發展過程中的問題也逐漸的慢慢浮現出來,因此,人們對于金融結構的角度上金融發展的方式轉變的研究也逐漸深入了解。由此看來,在這個改革的大背景下,從事金融行業的工作人員應該放開眼界看待實際的金融發展的現狀,探究適合我國的金融發展的途徑,從而進一步的實現本質意義程度上的金融發展[5]。
參考文獻:
[1]趙軍,張如夢,李琛.金融發展對環境規制提升工業綠色全要素生產率的創新補償效應[J].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學報,2021,2301:38-49.
[2]石全虎,王宏巖.金融集聚水平與地區經濟增長——基于內蒙古面板數據的比較分析[J].財經理論研究,2021,01:38-49.
[3]黃倩,李江城,熊德平.金融風險視角下金融杠桿對經濟增長的影響研究[J].改革,2021,04:78-94.
[4]吳騰華,胡耀元.建設高標準金融市場體系的基本內涵與對策建議[J].廣西社會科學,2021,05:59-64.
[5]程軍,滿超,王曉霞,羅小偉,楊樂超,陳佳敏.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與經濟高質量發展研究——基于金融結構與金融效率視角[J].西部金融,2021,06: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