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介紹了老哈河元寶山區近幾年的環境現狀,闡述了元寶山區老哈河的自然概況、水資源的構成及其特點,分析了元寶山區老哈河水資源開發利用現狀及存在的問題,提出了老哈河水資源可持續利用的措施.
關鍵詞:水資源;美麗河
一、元寶山區美麗河鎮概況
(一)社會經濟狀況
元寶山區美麗河鎮位于元寶山區中部,距元寶山區政府所在地平莊鎮11公里處,距赤峰市中心50公里。東隔老哈河與遼寧省建平縣相望,錦赤鐵路和赤朝公路貫穿其中,地理位置十分優越。全鎮轄7個村,70個村民組。全鎮6382戶,現有人口22673人,其中農業人口21633人。境內總土地面積83.64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5.7017萬畝,水澆地3.1123萬畝,林地2.9265萬畝。截止2020年底全鎮固定資產投資完成15015萬元,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20800元。
(二)氣象、水文
美麗河鎮屬中溫帶半干旱大陸性季風性氣候區。地勢西南高、東北低。由西向東構成丘陵與河谷平川地貌類型。海拔高度一般在480—694米之間。
全年平均氣溫在6—7℃之間,月平均最高氣溫出現在7月份,最高可達40℃左右;月平均最低氣溫出現在1月份,最低溫度可達-30℃左右。
西遼河一級支流老哈河流經美麗河鎮的四家村、前美麗河村、后美麗河村及青山村。東隔老哈河與遼寧省建平縣相望。
近幾年年平均降雨量350mm,降水特點是多年分配不均;年內分布不均(六、七、八三個月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70%左右);強度高,歷時短,經常出現暴雨。
二、河流管理保護現狀與存在問題
(一)河流水系
老哈河流域地跨河北、遼寧和內蒙三省區,發源于河北省七老圖山脈的光頭山,為遼河的源頭。老哈河流經元寶山區美麗河鎮四個村,境內總長度21.2公里。從南到北依次是四家村、前美麗河村、后美麗河村、青山村。此段一級支流5條,均從左側匯入老哈河,形成不對稱的扇形水系。河槽呈寬淺型,河流兩岸比較開闊。
(二)土壤植被
老哈河流域元寶山區美麗河境內土壤分黃土、褐土、草甸土、黑壚土等土類,其中以褐土分布最廣。河灘草甸植被植物以楊樹、柳樹、沙棘為主,草本植物有芨芨草、堿蓬、苔草等。
(三)歷史災害情況
在最近年份,1994、1998年均出現境內流域洪水出岸淹沒農田、漫進農戶情況。
(四)水資源保護利用現狀
境內流域地表水主要依靠降雨,降雨量不及蒸發量,地下水補給嚴重不足。在此元寶山區美麗河鎮在上級水利部門指導下,實施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嚴守水資源開發利用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區限制納污三條紅線,嚴格考核評估和監督,實行水資源消耗總量和行動,嚴格實行取用水量控制制度。全面實行計劃用水、規劃用水,嚴控地下水超采,嚴格控制開采深層承壓水。在地下水超采區禁止農牧業,實施節水灌溉,按計劃消減超采量。
(五)水域岸線管理保護現狀
依據氣象、水文資料,我鎮6--8月為主汛期。老哈河元寶山區美麗河鎮境內河道有九處存在林木、高桿作物,四處簡易便橋,汛期嚴重影響行洪。現鎮防汛指揮部已對上述地段責任人下達清障、整改通知單,責令限期整治,確保安全度汛。
(1)老哈河四家村段
老哈河四家村段河道有一處便橋,中段有林木、高桿作物,汛期影響行洪。
(2)老哈河前美麗河村段
老哈河前美麗村段下游河道中段有林木、高桿作物,汛期影響行洪。
(3)老哈河后美麗村段
老哈河后美麗河村段有一處便橋,上游河道有林木、高桿作物,汛期影響行洪。
(4)老哈河青山村段
老哈河后青山村段有一處便橋,下游河道有林木、高桿作物,汛期影響行洪。
(5)9號山洪西六家村、公格營子村段
9號山洪從西六家、公格營子村穿過,汛期急雨發生時,易形成山洪,河道有林木排水不暢,易造成洪水漫溢,危及兩側住戶及耕地安全。
(6)前美麗河小河子段
前美麗河村小河子兩側堤防薄弱,河道內有林木,多處高桿作物,影響正常行洪,急雨發生時,易造成山洪,危及兩岸村莊及耕地安全。
(7)新安屯村小河南河段
新安屯村小河南河兩側堤防薄弱,河道內有林木,多處高桿作物,影響正常行洪,急雨發生時,易形成山洪,危及兩岸村莊及耕地安全。
(8)青山村小五家河下游段
青山村小五家河下游段河道有林木,易造成渠道堵塞,影響行洪,危及村莊和耕地安全。
(9)青山村青山河段
青山村青山河中段有林木,易造成河道堵塞,影響行洪,危及住戶和耕地安全。
(六)河流污染源情況
元寶山區污水處理廠入河排污口在老哈河美麗河鎮四家村東,污水已經經過處理,達到排放標準。河道沿線內無化工、餐飲業、養殖等污水直接排入現象。
(七)水源地管理狀況
我鎮有水源地保護地六處,均為一類保護區。一級保護區內無居民,無與取水無關的構筑物。
(八)存在問題分析
(1)我鎮境內防洪堤達到二十年一遇洪水的不多,且年久失修,存在險情、隱患,需上級部門安排資金維修加固。
(2)流域內地下水豐富,農民都是用來灌溉,開采量大,農民節水意識不高,不愿意用節水設備灌溉。以后工作,在節水宣傳方面多下功夫,大力發展節水農業。
(3)耕地擠占河道現象嚴重,下步加大宣傳、執法力度,杜絕這些現象發生。
作者簡介:
劉武平,男,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元寶山區平莊鎮 ,1973年9月 本科學歷,副高級水利工程師,研究方向:水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