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林
摘 要:問題意識和創新能力是學術研究者所必須具備的能力,其不僅是學術工作者研究能力提升的需要,也是學術理論豐富和發展的需要。就兩者關系而言,問題意識是研究創新的源泉,而創新則是解決問題的重要路徑。增強研究者的問題意識,提高其研究創新能力,是目前學術研究工作中的一個重要問題。
關鍵詞:問題意識; 創新能力 ;學術研究
問題意識是科學研究活動的中心,可以說從事科學研究活動的過程就是不斷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與此同時,解決問題的過程也是不斷創新、不斷開拓的過程。增強學術研究者的問題意識、激發其研究的創新能力是我國學術發展需要解決的重要問題。
一、相關概念界定
要提高科研工作者的問題意識和創新能力,首先就要搞清楚何謂科研問題意識、何為研究創新。
(一)問題意識與科研問題意識
目前,學界關于“問題意識”的定義多傾向于將其理解為“問題”和“意識”的組合。所謂“意識”,簡單地說就是客觀物質世界在人腦中的映像,是人的感覺、知覺、思維等各種心理活動的總合。而“問題”則可以理解為實然和應然之間相差的結果,而且這種差距需要主體采取行動。那么將兩者組合就來就可以將“問題意識”理解為主體在認知活動中意識到某種難以解決的困難,從而產生的一種焦慮、不安并且迫切想要探索的心理狀態。并且,這種特殊的心理狀態能夠讓主體積極地進行思考,不斷地發現問題且積極地解決問題。
學界對于“科研問題意識”概念的界定目前還沒有統一,其中較普遍地觀點認為“科研問題意識”是指:“個體在進行科學研究過程中面對問題所反應出的心理特征及思維方式”。具體而言,科研問題意識就是指學者在進行科學研究活動的過程中自主發現的具有價值的科研問題,并且針對這些問題進行主動研究的一種內心活動,這種特殊的心理意識能夠促進學者在科研活動中自覺地發現問題,考證問題的價值以及積極地解決問題。
(二)研究創新
從辯證唯物主義發展觀和聯系觀出發來理解創新,可以將創新看作是摒棄不符合事物發展的舊思維和舊方法,并在繼承符合歷史發展進程的成果上積極探索事物的新聯系和新規律,以此促進客觀事物的發展的過程。
“研究創新”,是指在從事某一項具體的科學研究活動中,通過大量收集和整合,繼承前人優秀研究成果同時摒棄其中已經不符合時代和社會發展的舊思想,同時,結合時代和社會發展的規律,積極探索出新的領域、新的規思想等的活動。
二、問題意識與研究創新的內在關系
問題意識作為一種特殊的心理狀態,它能夠促使個體積極地進行思維,從而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那么,在某一問題的刺激下,主體進行思考和探索的過程必然就孕育著創新的種子,而這種創新思維和方法正是解決這一問題的特效藥。
(一)問題意識是創新的動力和起點
任何學術研究都離不開發現問題、辨別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接受實踐檢驗等一系列過程。我們認真剖析優秀的科研成果就不難發現,其往往是從普通人忽略的問題出發來進行一系列理論建構的,問題意識對科研工作者來說十分重要,科研工作者有無問題意識以及其問題意識的強弱直接影響著科學研究活動的質量。在風云變幻的時代中,堅持以問題為導向,提出具有價值的真問題和新問題,不僅是學術理論創新性發展的需要,更是我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不斷向前發展的需要。
(二)創新推動現實問題的解決
問題意識是創新的源泉和動力,而創新反過來也會推動現實問題的解決。某個問題之所以存在,是因為事物的發展存在應然和實然之間的差距,而創新則是消除這一差距的關鍵。培養學術研究者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不僅是豐富和發展學術理論的需要,更是時代發展對其提出的必然要求。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保持學術理論的鮮活性離不開創新,社會發展新矛盾的解決更離不開創新。對學術研究而言,創新思維是推動學術豐富和發展的重要力量。學術研究中的創新包含了多個方面,包括研究角度創新、研究內容創新、研究方法創新等等??偠灾瑒撔虏粩嗤苿又F實問題的解決。在學術研究中,難以攻堅的學術問題的解決更需要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
三、培養問題意識和研究創新能力的路徑
高度的問題意識作為學術研究所必須具備的能力,說到底是一種對客觀世界的質疑精神,同時也是學術研究創新的基礎。學術工作者要想增強問題意識和研究創新能力,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考慮:
(一)針對性地培養自身問題意識和創新精神
積極投身社會實踐活動、更多地接觸現實問題。作為我國的學術研究者,理所應當積極地投身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其應該成為時代發展的弄潮兒,在我國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偉大浪潮中,在時代大發展的洪流中,切身實際地去感受問題、發現問題,抓住其中對于我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發展而言的主要矛盾、關鍵問題。
不斷思考、分辨真假問題?,F實世界中客觀存在的問題并沒有真假的分別,但是,對于學術研究而言,研究者在提出問題或描述問題之時則有真假問題之分。部分研究者因為其認識和專業知識的局限,會提出一些假問題,這些假問題往往具有含糊、沒有界定清楚等特點。假問題的識別是真問題確立的條件,在識別出假問題之后,真問題就一目了然了。
以問題為導向、推進研究創新。問題是創新的源泉,新的問題的提出必定會引起研究內容的創新。此外,在確立好自身的研究課題之后,科研工作者可以從研究方法、研究手段等多方面進行創新。
(二)系統性地培養自身的科研綜合能力
改進自身學習方式,提高學術研究的主動性。學術研究工作需要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從事學術研究的工作人員應該提高自身對科研工作的專注度,充分安排好科研時間。提高自我充電的意識,充分利用自我學習的時間,俗話說,最大的敵人是自己,也只有自己知道自身的不足和缺陷,因此,研究者根據自身發展的需要不斷自我學習、自我訓練是十分必要的。
善于利用學術研究資源,抓住每一次學習的機會,向學術研究領域中的“大佬”虛心請教。搞學術研究并不意味著“閉門造車”,一個開闊的學術視野有利于發現學術研究中的空白,而學術空白正是學術研究的創新點。在學術研究工作中,研究者應該充分發揮自身的主動性,任何優秀的學術研究成果不是消極被動地搞出來的。
適當學習其他學科知識,提高科研能力。優秀研究成果彰顯了研究者高度的問題意識、學科思維能力、理解能力和創新能力。而這些能力的形成需要厚實而豐富的科學知識,單單僅限于本專業領域的知識很難形成系統的學術思維,科研創新的可能性也會大大減小。就我國目前學術研究而言,學科之間的區分越來越細化,從某種意義上來講,這對學術研究而言并不是一件好事。學術研究工作者不應該僅僅局限于本學科的研究,應該打破這局限性,涉足更多領域,豐富自己身的科學知識 ,為自身科研工作打下堅實的知識基礎。
參考文獻:
[1]李貝.科研問題意識的結構及其對創造性思維的影響[D].武漢:華中科技大學,2012:
[2]常晉芳.問題是創新的起點和動力源[N].人民日報,2016-7-28.
[3]吳照云.對研究生學術創新能力培養的幾點思考學位與研究生教育[J].2007,(11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