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數字化背景;濕地保護;修復管理;創新
隨著濕地保護與修復管理工作的持續推進,濕地的潛在價值獲得了進一步開發與挖掘。而且,在概念界定方面,對傳統時期的濕地含義進行了有效擴展,將諸如沼澤淺湖泊水體及水深2米以下的條件,延伸到了天然、人工等水域。并且將淺水區域的范圍限定在了0.5米到6米。另外,明確指出了生物群落特征,在水深方面以低潮作為限定條件,囊括了6米以內淺海區域等。可見,在保護與修復管理不同階段,對濕地保護和修復的管理也應與時俱進。
1、濕地保護與修復管理的價值
首先,濕地多處于水陸兩區域生態交錯區域,做好濕地保護與修復管理工作,可以從管理的層面上適度的預防水域對陸地的侵蝕,控制含有毒和有污染物的水體進入濕地,進而使濕地的生物群落的棲息與生存環境得到有效保護。其次,從地質學到生物學再到動物學,有一個漫長的演進過程。濕地中的動植物屬于演進鏈條中的重要一環。因此,在保護動植物生存的同時,一方面可以使水陸兩大區域在各個層面處于穩定、均衡狀態。另一方面,濕地雖然占全球陸地的1.4%的面積,但有20%的生物種類生存于淡水濕地,做好濕地保護和修復管理工作,能夠借助相關經驗,開發與挖掘濕地系統在宏觀、微觀兩個方面的潛在價值,為濕地進一步發揮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奠定條件,讓濕地在調節生態、防洪、環境保護等方面發揮更大作用。
2、數字化背景下濕地保護與修復管理需求
2.1數字化管理需求分析
從當前濕地保護與修復管理的信息化改革成果看,正處于信息化管理向數據化管理轉型階段。在該階段的數字化管理需求主要體現在兩個層面:一是開發濕地保護與修復管理要素、管理指標、管理信息方面的共性因素,將數字化管理的信息特征基礎上,挖掘數據特征。二是需要結合數字化技術,創建能夠進行數據分析的管理體系。具體而言,在局部的濕地保護與修復管理方面,各個濕地信息管理系統之間的數據關聯問題,需要進一步借助開發數據特征解決。同時,為了確保濕地數據化管理體系發揮更大作用,則要求創建一個以數據采集——傳輸——存儲——抽取——分析——生成分析報告——分發報告——調整濕地保護與修復管理方案為基本內容的理性管理程序。
2.2高效化管理需求分析
近年來,經過系統性治理,濕地保護與修復管理中的法治化基礎建設相對較好,管理制度規范條例的細化程度明顯增加、管理機制中的評估考核與權責劃分及協同管理也達到了預期的管理目標。但是,在數字化背景下,濕地與修復管理中的效率問題越來越突出,需要轉入到高效化管理水平。例如,在新時期濕地的概念界定發生了變化,而這種基本定義的變化,往往會引起一系列的內涵變化與價值定位變化。所以,需要在這種基礎變化的條件下,快速、高效的處理變更后的各項信息。再如,一直以來,在濕地保護與修復管理中強調技術要素的比較優勢,弱化了管理要素的比較優勢。而在當前高效化管理需求擴增的條件下,則需要增強管理要素比較優勢。
3、數字化背景下濕地保護與修復管理創新
3.1運用數字化思維,推進管理體系創新
首先,應該以數字化思維為準,制作濕地保護與修復管理要素清單、再完善管理指標體系。在確保管理要素——管理指標一一對應的條件下,結合數據庫技術搭建管理要素庫、指標庫,進而使整個濕地保護與修復管理中的初級信息化,提升到數據化管理階段。其次,應該利和數據化管理思路,將現場終端的濕地保護與修復管理數據采集、與虛擬網絡PC端的濕地保護與修復管理數據分析對應起來,如此,只需要在終端做到數據采集設備的配置、在PC端建立數據管理中心。然后,利用現用的信息管理系統通訊技術完成關聯,即可達到數據化管理升級,最終完成數據管理體系建設。
3.2高效配置管理要素,提升管理實踐效力
首先,建議以《濕地公約》、新修訂的《環境保護法》,以及濕地保護與修復管理相關文件,對濕地保護與修復管理中的制度規范條件進行全面評估。然后,按照濕地保護與修復管理要素清單、管理指標,一一檢驗評估考核機制、權責對等機制、協同管理機制,刪除冗余要素與指標,增添新的管理要素與指標,完善制度機制,并在此基礎上建立制度牽引、各項機制并行運作的管理模式。其次,應該對相關人員開展全面培訓,建議先優化其知識結構,再實施專項技能拓展訓練。逐漸使濕地保護與修復管理從封閉的內部管理,擴展到全社會,使其系統性管理與綜合治理相結合,最終推動高效化管理目標的實現。
4、結束語
總之,數字化背景下突出了數字化思維與數字化技術特征,因而,在濕地保護與修復管理中,一方面,應該根據新時期濕地保護與修復管理高質量發展需求,精準剖析數字化管理、高效化管理方面存在的實際需求。另一方面,應該以此此類需求為前提條件,通過數字化思維、數據化技術、數據化組織方式,較好的推進濕地保護與修復管理方面的創新。
參考文獻:
[1]周新影.淺談濕地生態保護、修復及可持續發展對策[J].現代農業,2020,14(10):90-91.
[2]徐小樂,張盛才,陳軍.左云縣十里河生態濕地修復與保護工程案例探析[J].綠色科技,2020,5(22):48-50.
[3]曹佩佩,程敏,楊波,等.試論濕地保護管理意義與優化對策[J].現代園藝,2020,16(4):162-163.
[4]陸健健,張利權,童春富,朱曉君. 世界與中國濕地及其保護現狀[C].上海市濕地利用和保護研討會論文集.,2002:11-22.
作者簡介:
羅鳴(1989-),女,環境工程碩士,工程師,主要從事水處理、生態修復等方面研究及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