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冰 陳馨
一、鋰電池基本情況及相關政策
鋰離子電池(以下簡稱“鋰電池”)作為一種新型綠色電池,由日本索尼公司率先研制成功并于1991年實現商業化。作為二次電池,鋰電池具有能量密度大、平均輸出電壓高、使用壽命長、無環境污染等優點,被廣泛應用于新能源車、3C消費、電力儲能等領域。
(一)鋰電池基本情況
1.概述。鋰電池在結構上主要分為五部分:正極、負極、電解液、隔膜、外殼與電極引線。2.分類。鋰電池名字通常用正極材料來命名,正極材料對電池的能量密度及安全性起主導作用。根據正極材料的不同,鋰電池主要分為磷酸鐵鋰,鎳酸鋰,錳酸鋰,鈷酸鋰,以及鎳鈷錳酸三元鋰、鎳鈷鋁酸三元鋰;根據形狀的不同,分為圓柱形鋰電池、方形鋰電池、紐扣鋰電池和薄膜鋰電池等;根據用途的不同,鋰電池可分為動力電池、儲能電池等。
3.應用領域。鋰電池在傳統領域主要應用于數碼產品,在新興領域主要應用于動力電池、儲能領域。(1)在消費電子領域,主要應用于手機、相機、筆記本電腦等電子數碼產品;(2)在動力系統領域,主要應用于電動乘用車、電動客車以及電動物流車、電動船等;(3)在儲能領域,主要應用于發電、輸配電和居民用電領域,涵蓋太陽能或風能發電儲能配套、工業企業儲能、商業樓宇及數據中心儲能、儲能充電站、通信基站后備電池等。
(二)政策分析
隨著“碳中和、碳達峰”成為全球共識,新能源汽車因符合各國能源獨立、安全戰略以及“碳中和”的長期發展目標,成為各國能源轉型的主戰場。鋰電池從生產環節上看是綠色環保產業,是支撐新能源在電力、交通、工業、通信、建筑、軍事等領域廣泛應用的重要基礎,鋰電池成為世界各國推行“雙碳”戰略最為重要的板塊之一。
近年來,為促進鋰電池材料技術升級,我國政府頒布了一系列鋰電政策,引導和推動新能源汽車產業鏈、電化學儲能和電池材料技術的健康發展。2021年10月,國家發改委發布《2030年前碳達峰行動方案》,提出大力推廣新能源汽車,到2030年,當年新增新能源和清潔動力交通工具占比達到40%。在儲能電池方面,根據《關于加快推動新型儲能發展的指導意見(征求意見稿)》,到2025年,我國新型儲能裝機規模達3000萬千瓦以上;到2030年,新型儲能裝機規模基本滿足新型電力系統相應需求(主要政策梳理詳見附件1)。
二、鋰電池市場和行業概況
我國鋰電產業經過十余年的發展和完善,逐步建立起包含鋰礦采選、材料供應、電芯及PACK 、電池回收等各個環節的完整產業鏈。現階段,我國不但是全球最大的鋰電池材料和電池生產基地,也是全球規模最大、產業鏈配套最齊全的國家,還擁有全世界最完善的鋰電池產業鏈。主要具備以下幾個特點:
一是我國鋰電池行業呈現快速增長態勢。當前,我國鋰電池及原材料廠商憑借成本優勢和制造優勢正在主導全球鋰電供應。今年以來,受益于我國政策端的大力扶持和下游需求端的推動,鋰電池需求持續高增長。據統計,2020年中國鋰電池出貨量為138GWh,同比增長22%,全球占比高達53.8%。據預測,到2025年我國鋰電池產業規模將超過6000億元,年復合增長率超過25%,鋰電池需求量6年增長6倍,其中主要增長點來源于動力電池。
二是頭部鋰電池企業擴產呈爆發式增長。據不完全統計,2021年上半年,鋰電產業鏈新增項目達123個,總投資已超5332億元(不含已開工項目)。動力電池成為鋰電池產能擴張的主力軍,新增規劃產能達745GWh,投資總額超2587億元,超百億項目占50%,單個項目平均投資超92億元。其中,擴產規模超100GWh的就有寧德時代、中航鋰電、億緯鋰能、瑞浦能源等多家上市公司,投資總額超1248億元。
三是鋰電板塊成為資本市場熱門賽道。今年以來,以鋰電池為代表的新能源行情持續高昂,鋰電產業鏈相關企業已經成為A股“頭號熱點”。隨著鋰電池企業業績的不斷釋放,2021年鋰電池行業指數漲幅超過一倍。截至2021年二季度末,共有2.24萬家機構持倉鋰電、新能源車的龍頭股,持倉市值達2.67萬億,機構抱團的數量和市值均創下有史以來最高。
三、鋰電產業鏈情況分析
(一)鋰電上下游產業鏈情況
鋰電上下游產業鏈主要包括原材料、電池制造、終端應用等環節。
1.產業鏈上游。鋰電產業鏈上游主要為鋰、石墨以及稀有金屬礦等原材料。其中,金屬鋰是鋰電池核心材料,全球鋰礦生產主要集中在澳大利亞、智利和中國,2020年市場份額分別為49%、22%和17%。我國是全球最大的鋰鹽生產大國,近年來鋰鹽產能擴張較快。
2.產業鏈中游。鋰電產業鏈中游主要指鋰電池制造環節,鋰電池的正極、負極、電解液、隔膜的制造工藝難度較大,約占鋰電池總成本的55.2%。其中,正極材料是鋰電池中最重要的材料,主要影響鋰電池的能量密度、安全性、循環壽命等,是其電化學性能的主要決定性因素。
3.產業鏈下游。鋰電產業鏈下游主要指動力電池、儲能電池及終端應用。在新能源汽車方面,隨著新能源車的“三電”(電池、電機和電控),取代燃油車“三大件”(發動機、變速箱和底盤)成為汽車關鍵零部件,動力鋰電池成為新能源汽車的核心構成之一,新能源車的旺盛需求助推鋰電池行業發展。另外,受益于政策對新能源行業的推動作用,鋰電池在通信儲能、可再生能源并網配套等儲能領域的需求有望迎來快速增長。
(二)鋰電產業鏈上市公司情況
據統計,鋰電產業鏈中有83家上市公司,主要分為鋰電池、鋰鈷、正極及前驅體、負極、隔膜、電解液等十二個子行業。今年以來,已有10家上市企業先后跨界布局鋰電產業鏈,細分領域包括鋰鹽資源、四大主材、鋰電設備、結構件等。
鋰電產業代表性龍頭企業寧德時代,它是全國乃至全球最大的動力電池企業,被譽為“鋰電茅”,占據國內鋰電池行業半壁江山,目前市值已突破1.5萬億,在滬深A股總市值排名第三位,僅次于貴州茅臺與工商銀行。2021年8月,寧德時代發布582億元巨額定增計劃,募集資金主要涉及新增鋰電池年產能137GWh、儲能電柜年產能30GWh,除此以外,將有7億元用于開展儲能電池關鍵材料體系研發、鈉離子電池產業鏈關鍵材料及設備開發等。
2021年,鋰電池板塊平均動態市盈率60倍~150倍,鋰電池產業鏈各細分行業龍頭目前動態市盈率都達到或超過100倍。目前,寧德時代動態市盈率156倍,電解液龍頭企業“天賜材料”動態市盈率87倍,鋰資源龍頭企業“贛鋒鋰業”動態市盈率91倍,隔膜龍頭企業“恩捷股份”動態市盈率120倍,鋰電隔膜新貴“星源材質”動態市盈率高達121倍,三元正極材料“容百科技”動態市盈率高達175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