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審計風險出現的因素較為復雜,其中包括經濟環境和社會環境,企業開展內部審計活動要盡量避免審計風險的出現,要想更好的應對宏觀的變動,就需要科學的了解審計風險,只有對審計風險熟悉才能更好的控制和預防審計風險這也是市場經濟有待解決的重要問題。有鑒于瞬息萬變的經濟環境,社會各界也廣泛重視審計風險的防范。本文通過系統的探究審計風險概念、成因,指明如何更好的預防審計風險。要想在不斷變動的宏觀環境中穩定的發展,就需要認清審計所承擔的責任,市場經濟條件下審計難度不斷提升,只有不斷優化審計意識,探索審計風險,才能實現較好的控制、規避審計風險。探索科學的預防措施不單單是審計工作刻不容緩的重要任務,更是優化審計信譽和質量的重要因素,無疑能夠協助審計事業迅速健康的成長。
關鍵詞:會計、管理;審計;風險
一、引言
審計質量在整個審計活動的生產流水線中起著獨特的性質,目前在審計訴訟案件的不斷攀升中我們可以窺見審計風險是不斷提升的,這個問題已經上升為審計工作者、內部審計機構、社會審計組織和國家審計機關都需要密切關注并嚴格預防的重要課題。[1]有鑒于此,深入探究如何更好的預防審計風險,是現代審計活動的首要前提,也對維系審計質量不斷壯大強化有著重要意義。為了更好的理解審計風險的實質,提升審計工作者的責任感,需要不斷塑造嚴謹的審計風險預防意識,從而提升審計工作的防線防范水平,通過主動高效的控制手段嚴格掌控審計風險,維系財經紀律的穩定和鞏固,從而推動宏觀經濟環境的健康成長。[2]
二、審計風險的成因
(一)審計執業環境不佳
我國宏觀經濟環境和法律環境的相對滯后是客觀上引發審計風險的重要因素,《獨立審計準則》從法律上賦予了獨立審計的合法地位,責任和義務的雙重屬性也賦予了注冊會計師在處理自身審計工作中所必須承擔的責任。但是從客觀國情來看,我國注冊會計師的規范化僅僅二十余年,其實踐經驗并不充足,仍然落后于西方發達國家,西方發達國家超過三百余年的注會規范化歷史賦予了它們科學完善的理論基礎。有鑒于此,我們在開展內部審計活動中要投入更多的時間精力,但是這種行為并不利于我國盈利機構組織高效管理活動的達成,審計工作的內容是繁瑣且復雜的,開展審計工作需要提高效率,但是也要滿足精準要素。[3]
(二)審計范圍的拓展和審計對象的復雜化
經濟全球化、知識經濟都在為國內經濟創造了更加活躍的條件的同時也引導出更為繁瑣復雜的審計環境。受托責任的不斷推進也不斷擴充了審計涉及內容范疇,審計統計領域不再是過去那種較為簡單的內容范圍,而是從過去管理咨詢、財務報表驗證等基礎性范圍開拓到風險評估、質量審計等領域。審計范圍的更新壯大不僅僅是一種工作范疇的演變,更會為審計行業帶來新的壓力和機遇。隨著企業運營范疇的不斷提升,過去傳統意義上的單一化審計模式不再適應市場經濟的宏觀環境,現代商業貿易活動所通用的審計模式是多元化經營模式。在龐大的業務范疇內容中,審計在職者與審計資源卻沒有得到有效的提升,有限的時間與精力無法高速處理大量的內部審計業務內容,從而直接導致內部審計承擔的風險越來越多。[4]
(三)審計方法方面的缺陷
當下的審計主流模式是以企業內部控制制度的完善性為奠基進行的抽樣調查,始終圍繞效益與成本的平衡作為審計的中心,而這原則直接決定審計風險是無可避免的。通過抽樣調查的手段,審計人員永遠遵循最低成本實現效益最大化的目標,對數據存儲容量龐大的樣本資料采取抽查手段本身就會降低審計結果的準確度,所以出現審計結果的誤差自然也是因為在審計成本上面的簡化使然。[5]
四、審計風險的預防措施
(一)從審計環境上創造健康的狀態
健康的職業環境是注冊會計師順利實現審計活動的必須條件,只有審計職業環境的科學合理才能鑄就審計工作的健康進行,在科學合理的審計環境中注冊會計師不僅能夠得到愉悅的工作情緒,更能堅守公正、客觀、獨立的審計原則,使得審計質量得到維系。新《會計法》的頒布實施不僅僅是審計行業新的風向標,更能夠切實的將單位負責人所應當承擔的會計責任主體身份落實,再配合相關法規互相調節,從而提升了預防會計造假的效果。有鑒于此,只有從審計環境上創造健康狀態才能為注冊會計師審計活動開拓一片純凈的領土,提升審計人員的客觀公正。
(二)完善審計法律法規,優化審計質量內部控制制度
市場經濟的飛躍式成長引發更多的考驗,在新的市場機制中審計工作所需要應對的新困難、課題和工作任務也不斷涌現,只有合法合理科學健全的審計法律法規才能為審計質量提供最為權威的保障,并且還針對不斷變動的環境現狀進行優化和改善,使審計質量的調節落到實處,讓審計行為始終遵循在合理的約束范圍中,使審計操作在規范化中實現精準。審計風險準則的出臺大大減緩審計活動偏差,讓社會群眾通過較為精準的審計結果認識到審計工作的可信度。只有完善審計法律法規才能將審計程序規范化,嚴重的風險可以得到有效甄別、評估,審計責任歸責到位追責精準,質量監控高效化,行業整體素質水平也有賴于依靠審計法律法規去監督和完善。有鑒于此,需要不斷順應行業風險的走向趨勢并為了預防風險而采取各種法律法規的改善優化,隨時跟進國際審計準則,實事求是結合我國審計環境,并吸收國際上發達國家解決審計風險的經驗準則,始終圍繞審計風險準則開展審計活動。
只有將審計機構內部質量控制制度不斷優化控制才能高效的阻止防范控制、舞弊等審計風險。在整個審計機構內部控制體系中的各種因素中,質量控制有著獨特的存在意義,處于重要的中心地位,審計機關需要不斷完善優化自身審計業務質量內控制度才能提升自身審計效率及其精準,毫無精確度的質量控制對審計質量毫無幫助。
(三)優化審計方法,強化審計獨立性
積極開發先進審計工具技術,通過技術的前衛提升審計質量的優化,為了實現審計風險的高效控制,所有審計從業人員都應當具備審計風險意識。要想實現最高效的預防審計風險,永遠都需要通過審計質量的完善達成。審計從業者要在觀念思想上深入理解審計風險所蘊含的本質,從而主動優化自身審計手段,將審計程序高效規范化,做到評價和監督的平衡,在服務中嵌入監督。審計方法的不斷開拓創新,可以引進當下最前衛的以風險為導向的風險基礎審計模式,從風險的控制和分析為起步,把推動審計質量的強化作為目標,合理規劃各種審計手段,將審計數據充分利用,提升審計風險預防能力。
五、總結
為了更好的理解審計風險的實質,提升審計工作者的責任感,需要不斷塑造嚴謹的審計風險預防意識,從而提升審計工作的防線防范水平,通過主動高效的控制手段嚴格掌控審計風險,維系財經紀律的穩定和鞏固,從而推動宏觀經濟環境的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周江東.淺析內部審計中的審計風險.經濟宏觀。2020
[2]張軍.審計風險的預防手段.現代管理.2021
[3]王凱波.控制審計風險的具體措施.2019
[4]李思思.盈利機構組織內部審計管理.財會探析.2018
[5]張曦.實現良好審計工作的前提條件.行業建設與發展.2019
作者簡介:
鄭雅雯(2000.6)-,女,漢族,天津,審計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