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提供_海滄融媒體中心

圖片提供:廈門市海滄融媒體中心
海滄,邁進國際一流海灣城區
廈門第二西通道——海滄隧道的全線貫通,吹響了海滄跨島戰略的新號角,成為廈門市『跨島發展』戰略的又一里程碑。馬鑾灣新城高速崛起,越來越多人涌進海滄成為了『新海滄人』,深具國際水準的海絲文化項目加速落地,日趨完善的基礎設施、山海生態走廊……一幕幕,一曲曲,日新月異地彰顯著海滄作為『跨島發展』先鋒、高顏值高素質的國際一流海灣城區的綽約風姿。而這其中,更有一股鮮活的『海滄大戲』,正在熱火上映……
2月8日,文化與旅游部部長胡和平在《人民日報》撰文指出,“十四五”期間的一大目標,即是“推進‘旅游+’‘+旅游’”。“新晉網紅”工業旅游,儼然其中翹楚,被譽為“朝陽中的朝陽”產業。
西風東漸,青出于藍。在國家政策的東風下,作為一個以港口商貿、工業立區的城市,海滄依托豐富的地域特色,頗具規模的工業產業集群以及完善的生態旅游集成,厲兵秣馬,劍指“工業旅游”。一個含括了工業探秘、科教科普、自然觀光、人文傳承等多重訴求于一體的工業生態旅游,正在高顏崛起。

藏于海滄東孚,有著“中國瑪瑙村”美譽的東埔瑪瑙村——中國最大瑪瑙加工貿易基地。這個2000 多人的村子,竟有大大小小數百家加工產商。其占據了全國瑪瑙原料每年80%的進口量,中國旅游市場流通的瑪瑙也大多來于此。疫情以來,工旅直播風起,延續前店后廠格局,這里的一條街一天光直播銷售便可達90 余萬元,成為以旅促工、抵御疫情的“云上工旅”新樣板。
無獨有偶。東孚另有廈門規模最大的綠植花卉產業基地。新成立的“淘寶福建綠植花卉產業帶直播大樓”則成為全新的發力點。新技術疊加新渠道,為海滄三大產業共融,插上了“云上工旅”的新翅膀。
而為了更充分轉動直播帶貨的引擎,落戶新陽大廈的馬鑾灣新零售中心,則成為海滄打造“一中心多基地”直播帶貨工業電商新型業態的“總部基地”。
從瑪瑙村到新零售中心,從“金秋鷺島i 直播·東孚過云直播節”到“新YOUNG好物·云地攤”工廠直播街……海滄厚植的工業產業集群,為電商直播提供了最優質的工業終端產品;而工業直播化、旅游化,更是反哺推動了傳統與新興工業的全面發展,同時也帶動了鄉村振興。其為城市注入的活力可見一斑。
作為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商埠,福建南部拓海貿易的重要港口,海滄是中國主要的國家級臺商投資區、自貿試驗區、海絲核心區。當我們把視角望向海滄新城,現代化高新產業聚集區則呈現出另一番“工旅相生、科普大觀”的景象。
★海峽兩岸“黃金小鎮”
走進坐落于廈門自貿片區海滄園區的廈門海峽黃金珠寶產業園,仿若置身北上廣CBD 商務中心區。園內已入駐紫金黃金、周大生、今生金飾等22 家企業。這是海滄區第二個產值超百億的項目,從2019年投產到實現年產值101.25億元,竟只用了短短一年多時間。
產業園由紫金礦業集團、金洲慈航集團兩大黃金產業巨頭,與海投集團合力打造。在這里,黃金加工生產、檢測分析、文創設計、工業旅游、批發零售等多功能融于一體。體驗者不僅可以直面工廠參觀,科普黃金珠寶相關知識,還可以與參與設計定制、選購交易。以此為依托創新模式而構筑的黃金珠寶產業全生態鏈特色小鎮,正在全面融入到“工旅旅游”的浪潮中,也必將撬動無限廣大的經濟市場。


★全球首個燕窩交易中心
同位于海滄自貿區內的,還有全國首個燕窩產業園、全球第一個燕窩交易中心——東南燕都。項目總投資7.3 億元,紅遍大江南北的燕窩品牌——燕安居、鄭元道以及近百家企業,紛紛落戶于此。在這個占地面積約2 萬平方米的園區內,國際國內燕窩的加工中心、檢測中心、倉儲物流中心、交易中心、金融中心以及文化展館等全產業鏈都得到了一一展現。
在國家質檢總局為項目配套的國家級燕窩和燕窩制品檢測重點實驗室內,我們能深切感受到一個行業的標準和規范,燕窩行業規范化、產業鏈條化、買賣雙方信譽擔保化、質量認證化、買賣公平化、交易及資金全程監管安全化,還有消費者滿意化的完善體系。相信不久的未來,東南燕都將以全球最大的燕窩貿易集市,呈現于八方來客的體驗之旅中。

★全國海洋科普教育基地
聚焦盛名遠揚的海滄生物醫藥港,全國海洋科普教育基地、福建省觀光工廠——藍灣科技園,早已聲名在外。這片坐擁45000 平方米的花園式藍灣海洋多糖科技園,已然成為學習實踐海洋生物醫藥科技的最佳研學基地。
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作為全球第一家、也是唯一一家,生產出高純度、高效價比的不含有鉀、鈉、氯離子的高純硫酸氨基葡萄糖(純度>99%),藍灣科技突破了世界性難題,該項目已被列入“國家科技支撐計劃”。從產品研發實驗室、中試車間與生產車間、海洋文化科普長廊、海洋多糖科技展廳、科普講座會場、DIY 互動體驗區,全面展示了人類開發利用海洋生物資源的創新探索和智慧結晶。在體驗生態美的同時真切感受大國的科技魅力,文化自信油然而生。
海滄工旅生態游學的行程表中,不乏眾多“小而美”的工旅企業。如世界頂級工藝坊的全球地毯界“愛馬仕”——太平地毯,“福建省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妙吉祥制香技藝傳習中心,以及敦海藝品陶瓷文化博覽園、多威咖啡夢工廠、華威巧克力糖果王國等……一幅幅色彩奇麗的畫卷,描摹出日新月異的大國新貌。
極精微,可通遠,致廣大。與其說這是一場海滄工旅重鎮的巡禮,不如說是一場無限的時空漫游。在這片熱土上,這是工作生活著的海滄人,以及海滄游學者的另一種詩意旅居。
工業旅游是國之窗口,是科技之舞臺,是新文化的翻譯和演繹。當工旅融合帶來新的可持續發展,工業文明被賦予了新的意義與風貌。
美,未必僅僅所見即所得,還有我思故我在。誠如海滄區委書記林文生所言,“海滄積極融入國家戰略,順應國家大勢,‘聽黨話、跟黨走’,先行一步、提前布局,穩扎穩打,一步步取得目前的成績”:縱觀海滄工旅生態經濟正逐漸走向更多元,跨界交融正促使工業向綠色領域邁進、拓展低碳方式,由此不斷激發產業潛力,打造屬于海滄特色的工業旅游生態發展模式,為海滄未來經濟邁出了堅硬的探索步伐。
TIPS 云想天境·天際旅行達人團親測共推
工旅線路|東埔瑪瑙村-生物醫藥港-新陽工廠直播街-集成電路展館-東南燕都-海峽黃金珠寶產業園-漁人碼頭-海滄灣公園

海納百川,厚積薄發。海滄工旅所以能快速崛起,漸成大觀,正是“產業立區”的遠見和實力使然。“十三五”成績卓越,規上工業產值已超1400 億元,集成電路、生物醫藥、新材料等三大主導產業蓄勢集聚,現代制造業邁向智能化、信息化……為海滄工業旅游拓寬了新領域,更為“十四五”高質量高速度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2020年抗疫關鍵期,全國各地防控人員手持體溫計測量站崗的場景,成為一道獨特“風景”。這種非接觸、秒測量的紅外體溫計,為疫情防控立下了汗馬功勞。其核心——傳感器芯片,多出自廈門海滄燁映電子。燁映電子是國內首家掌握紅外體溫計傳感器核心芯片技術的企業。
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項目攻堅,海滄多措并舉推動產業復興。士蘭化合物半導體芯片制造生產線建設項目、通富微電集成電路先進封裝測試產業化基地(一期)等一批項目無不全力以赴加速度、趕進度。海滄集成電路產業,在疫情時逆勢而為,強力崛起。

士蘭微電子作為國內規模最大的集成電路芯片設計與制造一體化龍頭企業,比肩國際知名企業。其擁有國內首條專用于生產高端模擬芯片的12 英寸特色工藝半導體芯片制造生產線建設項目,建成后將打破國內該領域長期沒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局面。
心有所信,方能行遠。2020年底,海滄又迎來了一個高光時刻——12月28日,半導體產業基地封頂暨重大項目簽約儀式。總投資超150 億元的15 個重大項目落戶海滄,達產后年產值將超250 億元,標志著海滄初步形成了“以產品導向的特色工藝晶圓制造、先進封裝為發展重點”的產業鏈布局,進一步提升了中國半導體集成電路產業競爭力。完成主體封頂的海滄半導體產業基地,正是海滄保持戰略定力,不斷以敢為人先的豪情在集成電路產業發展中闖關探路的一個縮影。從昔日“邊角地”,成為今日“風暴眼”,海滄集成電路產業可謂潮頭弄槳,浪尖起舞。

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潛力無限的海滄工旅,立基于領銜潮頭的海滄產業,其根卻在數百年討海拼搏,在“開臺王”的橫槊創業,在開放、開拓、開源的海絲精神源源流淌中……
早在2003年,海滄就把生物與新醫藥產業列為加快發展的戰略性新興產業。2012年,廈門市科技局和海滄區聯合共建了“廈門生物醫藥港”。疫情以來,生物醫藥成為全球醫藥健康市場中發展勢頭最迅猛的領域,海滄生物醫藥港更是迅猛增長,成績斐然。
2020年防疫期間,萬泰凱瑞、安邦生物、奧德3 家企業自主研發的新冠病毒檢測試劑產品在國內獲批上市,14 家新冠檢測試劑生產企業進入商務部出口白名單。銳珂、安普利、安邦等園區企業深入湖北抗疫一線開展服務,艾德、寶太等多家企業的診斷試劑通過歐盟CE 認證,實現大規模出口……
防疫阻擊戰中海滄的亮眼成績,為廈門生物醫藥港產業發展打響了聲勢。在疫情防控形勢最緊張的2020年2月,艾德、大博、寶太、安普利等一批企業自發捐贈了包括新冠病毒檢測試劑盒、檢測儀器、口罩、防護服、護目鏡、醫用手套、防護面罩等一系列防疫物資,共計金額近3000 萬元。
冬將盡,春漸至。疫情期間,集成電路、生物醫藥的強力崛起和逆勢上揚,展現的是“工旅”風尚背后,海滄產業經濟的雄風。
“青礁慈濟宮”內祈保生,“開臺文化園”里憶古今。人人都知曉明末清初鄭成功收復臺灣,海滄青礁村“開臺王”顏思齊的生平軼事卻鮮為人知。
顏思齊生性豪爽,仗義疏財。因在家鄉打抱不平,被迫逃亡日本,兼營海上貿易,數年后積蓄漸富。其間,團結在顏思齊身邊的閩南志士,不滿日本德川幕府的統治,密謀起事造反,其中就有楊天生、陳衷紀、鄭芝龍(鄭成功父親)等拜盟兄弟。事泄逃海,顏思齊率眾至臺灣島,教化當地人開荒種植,并利用海上交通之便與大陸沿海展開海上貿易。古老的海上絲綢之路上,遂集聚起當時最大的海上力量——顏思齊海商集團,成為“大航船貿易”的主力軍。
時間為長軸,沿著歷史的脈絡尋根溯源。沒有顏思齊,海絲的歷史和方向都會改寫,400年后的中國臺灣將是另一番景象。因為顏思齊,海滄即是臺灣血脈源泉、海絲一大淵藪,終成今日閩臺共生共融的縱深腹地,是共建“臺灣第一家園”的天賦熱土。

一首溫情的《東方紅》名曲報時。矗立在海滄大道1 號海岸線上的海滄鐘樓,在晨陽中交相輝映出海滄作為國際一流海灣城區的“有聲符號”。涵古出新,為慶建黨一百周年全速重建的金沙書院,將出落成21世紀海絲人文的新地標,亦是海滄另一種“無聲符號”。
月港漲潮聲里,遠抵南洋歐美,近拓寶島臺灣,是海絲人文精神之歷史絕唱。海滄,“改革開放”浪潮里的臺商投資首站、臺胞第一家園,“一帶一路”戰略下的“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中心城市”、中歐/中亞班列起點站,是海絲人文精神的當代高歌。從海絲橋堡到海洋強區,海滄所以有雄厚的產業高地,是磅礴自信的文化使然。我們描摹海滄工旅風尚,探微現代產業雄風,更要彰顯高顏值高素質海滄的強大內驅力——海絲人文。以此,海滄穿越時空,臍聯兩岸,引吭高歌在“國際一流海灣城區”之林。
TIPS 云想天境·天際旅行達人團親測共推
人文線路|青礁慈濟宮—院前社—開臺文化園—蓮塘別墅—海滄鐘樓—金沙書院(在建)—海滄區文化中心非遺展館—滄江劇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