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曉蘭
山西省人民醫院,山西030012
股骨骨折是臨床常見的一種骨折類型,多發生于老年病人,嚴重影響病人的身體健康及生活質量[1]。目前,老年股骨骨折以手術治療為主,可在一定程度上恢復髖關節功能,但術后可能出現感染、壓瘡等一系列并發癥,嚴重影響病人的預后[2-3]。因此,積極、有效的護理干預,對降低病人并發癥發生率具有重要意義。PDCA 循環是一種先進的護理模式,通過個性化護理,提高病人的治療依從性[4-5]。基于此,本研究探討PDCA 循環管理模式干預對老年股骨骨折術后病人疾病管理能力、康復效果及預后的影響,以期為臨床優化老年股骨骨折術后病人的治療方案提供依據。
1.1 臨床資料 選取2018 年1 月—2020 年1 月我院收治的80 例老年股骨骨折術后病人,按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n=40)和觀察組(n=40)。對照組:男21例,女19 例;年 齡60~81(70.66±4.20)歲;病 程1~5(3.45±1.15)d;骨折原因:車禍15 例,砸傷10 例,摔傷10 例,其他5 例;骨折類型:Ⅱ型13 例,Ⅲ型10 例,Ⅳ型10 例,Ⅴ性7 例。觀察組:男22 例,女18 例;年齡61~83(70.98±4.35)歲;病程1~7(3.56±1.32)d;骨折原因:車禍16 例,砸傷11 例,摔傷10 例,其他3 例;骨折類型:Ⅱ型15 例,Ⅲ型9 例,Ⅳ型10 例,Ⅴ性6 例。兩組病人性別、年齡、病程、骨折原因及骨折類型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我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并批準。
1.2 納入及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①經X 線、CT 檢查確診,具有明確外傷史;②均為新鮮骨折;③符合手術指證;④未合并其他部位骨折;⑤對本研究知情同意者。排除標準:①伴有惡性骨腫瘤、病理性骨折;②伴有感染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③心、肝、腎等重要器官嚴重損害,且凝血功能異常;④意識模糊、精神障礙、認知功能障礙;⑤臨床資料不完整等。
1.3 研究方法 兩組均給予股骨骨折手術治療。對照組術后給予常規護理干預,即對病人實施健康教育,全面監測并記錄病人生命體征及相關臨床指標,進行用藥指導,保持病室干凈整潔等。觀察組術后在常規護理基礎上給予PDCA 循環管理模式干預。計劃(P):構建PDCA 護理小組,由1 名主治醫生、1 名護士長及2 名責任護士組成,小組成員根據老年股骨骨折病人自身情況,設計護理計劃,護理過程中嚴格控制護理質量,確保各項護理工作落實到位。實施(D):①疾病相關知識宣教。通過開展交流會、組織宣教、發放宣傳冊等形式對老年股骨骨折病人進行疾病相關知識宣教,使病人全面了解醫學常識、疾病發展、治療和護理方法、注意事項等,以提高病人依從性。②心理護理。依據老年股骨骨折病人心理狀況,實施針對性心理護理方案;鼓勵病人訴說心理狀況,通過與病人進行溝通,緩解不良情緒;通過音樂療法、看電視等方式使病人放松,從而消除或緩解病人焦慮、抑郁等不良心理。③嚴格執行無菌操作原則。責任護士嚴格按照醫院相關規定,對干預過程中使用的醫療器械進行消毒,保持病房空氣流通,注意周圍環境消毒,降低感染風險。檢查(C):小組成員全面評估老年股骨骨折病人護理工作,并根據評估結果進行持續改進,以提高護理水平,促進病人髖關節功能的恢復。行動(A):通過定期組織會議規范管理護理工作,細化護理工作流程與方法。兩組均連續干預3 個月。
1.4 觀察指標
1.4.1 臨床指標 統計兩組病人開始下床活動時間、住院時間及住院費用等。
1.4.2 疾病管理能力及疾病知識水平 于干預前、干預3 個月后,采用骨科病人疾病管理能力評定量表[6]評估兩組疾病管理能力,包括情緒管理、飲食管理、康復鍛煉、日常生活管理等方面,共15 項,總分為15~60分,得分越高表示疾病管理能力越好;采用骨科病人疾病知識評分問卷[7]評估兩組病人疾病知識水平,包括圍術期注意事項、對股骨骨折的認識、藥物治療、生活護理、功能鍛煉等方面,共25 項,總分為25~100 分,得分越高表示疾病知識水平越高。
1.4.3 髖關節功能 于干預前、干預3 個月后,采用Harris 髖關節評分(Harris Hip Score,HHS)[8]、功能獨立性量表[9](Function Independent Measure,FIM)評估兩組髖關節功能。HHS 總分100 分,得分越高表示髖關節功能越好;FIM 總分126 分,得分越高表示運動功能、認知功能、獨立性越好。
1.4.4 患肢疼痛率、髖關節功能恢復優良率及護理滿意率 干預3 個月后,采用視覺模擬評分量表[10](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評估兩組患肢疼痛情況,并統計兩組患肢疼痛率,VAS 總分為0~10 分,0 分表示無痛,1~3 分表示輕度疼痛,4~7 分表示中度疼痛,8~10 分表示重度疼痛,患肢疼痛率(%)=(中度疼痛+重度疼痛)例數/總例數×100%。采用HHS 評分評估兩組髖關節功能恢復情況,90~100 分表示優;70~89 分表示良;0~69 分表示差。髖關節功能恢復優良率(%)=(優+良)例數/總例數×100%。采用滿意度調查問卷[11]評估兩組病人護理滿意度情況,總分為0~100 分,90~100 分表示非常滿意,75~89 分表示滿意,≤74 分表示不滿意。護理滿意率(%)=(非常滿意+滿意)例數/總例數×100%。
1.4.5 并發癥 觀察并記錄兩組干預期間并發癥發生情況,主要包括感染、壓瘡、下肢深靜脈血栓、關節僵硬等。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1.0 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 檢驗,組內比較采用配對t 檢驗。計數資料以例數(%)表示,進行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病人下床活動時間、住院時間、住院費用比較(見表1)
表1 兩組病人開始下床活動時間、住院時間、住院費用比較(±s)
表1 兩組病人開始下床活動時間、住院時間、住院費用比較(±s)
組別觀察組對照組t 值P例數40 40開始下床活動時間(d)5.87±0.92 8.05±1.17-9.263<0.001住院時間(d)16.69±2.35 23.54±2.64-12.258<0.001住院費用(元)23 780.59±605 0.92 30 150.41±747 0.58-4.191<0.001
2.2 兩組病人干預前后疾病管理能力、疾病知識水平 評分比較(見表2)
表2 兩組病人干預前后疾病管理能力、疾病知識水平評分比較(±s) 單位:分
表2 兩組病人干預前后疾病管理能力、疾病知識水平評分比較(±s) 單位:分
① 與本組干預前比較,P<0.05。
組別觀察組對照組t 值P疾病知識水平干預3 個月后76.59±6.43①58.23±5.19①14.052<0.001例數40 40干預前23.75±3.40 24.38±3.17-0.857>0.05疾病管理能力干預3 個月后51.27±6.25①38.74±5.93①9.198<0.001干預前36.75±2.86 37.39±3.32-0.924>0.05
2.3 兩組病人干預前后髖關節功能評分比較(見 表3)
表3 兩組病人干預前后髖關節功能評分比較(±s) 單位:分
表3 兩組病人干預前后髖關節功能評分比較(±s) 單位:分
① 與本組干預前比較,P<0.05。
組別觀察組對照組t 值P例數40 40 HHS 評 分FIM 評 分干預3 個月后69.58±7.46①57.61±8.15①6.852<0.001干預前54.19±7.53 53.42±8.06 0.442>0.05干預3 個月后70.62±8.77①62.03±6.41①5.001<0.001干預前39.72±5.83 38.95±5.54 0.606>0.05
2.4 兩組干預3 個月后患肢疼痛、髖關節功能恢復優 良及護理滿意情況比較(見表4)
表4 兩組干預3 個月后患肢疼痛、髖關節功能恢復優良及護理滿意情況比較 單位:例(%)
2.5 兩組干預期間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見表5)
表5 兩組干預期間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 單位:例(%)
老年股骨骨折多由撞擊、碾壓等外界因素導致,主要臨床表現為骨折處明顯腫脹、疼痛,嚴重者甚至出現扭曲、成角等畸形[12-13]。流行病學調查結果顯示,國內股骨骨折發生率為5.60%~27.40%[14]。目前,手術是老年股骨骨折治療的主要手段,通過手術能有效復位,恢復骨折部位正常生理功能,但術后制動可導致肌肉萎縮、下肢靜脈血栓等,不利于康復[15]。因此,本研究采用PDCA 循環管理模式干預,并進一步探討該護理方案對老年股骨骨折術后恢復效果的影響。常規護理由于缺乏針對性,易致病人護理依從性差,影響病人功能恢復[16]。PDCA 循環管理模式以病人為中心,以提升病人生存質量為目標,在護理過程中通過給予病人及時、有效的護理措施,可緩解病人患肢疼痛,促進髖關節功能恢復。PDCA 循環管理過程中通過嚴格管理和監督護理工作執行情況,能夠保證護理服務質量,最大限度減少護理誤差,避免護理風險的發生;Ueda等[17]研究發現,PDCA 可不斷完善護理體系,節省醫療資源,從而更易被病人接受和認可。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下床活動時間早于對照組、住院時間短于對照組,住院費用少于對照組;且觀察組髖關節功能恢復優良率、護理滿意率均高于對照組,患肢疼痛率、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提示PDCA 循環管理模式干預可明顯緩解病人患肢疼痛,促進髖關節功能的恢復,進而有助于縮短病人下床活動時間及住院時間,減少并發癥的發生,使得病人對護理工作更滿意。熊素勤等[18]指出,對老年股骨骨折術后病人實施PDCA 循環管理模式干預,可促進病人骨關節功能恢復,改善病人預后,與本研究結果相符。此外,本研究結果還發現,干預3 個月后觀察組疾病管理能力、疾病知識水平、HHS及FIM 評分均高于對照組,提示PDCA 循環管理模式干預可明顯提高老年股骨骨折術后病人疾病管理能力,改善病人髖關節功能,提高康復效果。分析其原因在于:PDCA 循環管理模式干預通過對老年股骨骨折術后病人進行疾病相關知識宣教,有助于提高病人對疾病的了解,進而能夠充分調動病人及其家屬的護理能動性,并在護理過程中根據病人實際狀況,實施針對性的護理方案,從而可明顯提高病人疾病管理能力和疾病知識水平。PDCA 循環管理模式通過認真評估病人肢體功能恢復情況,根據評估結果制定相應護理方案,可最大限度地促進病人髖關節功能的恢復,提高康復效果。張成娟等[19]研究發現,采用PDCA 模式干預,可有效促進老年股骨粗隆間骨折病人骨折愈合,進而提高病人康復效果,與本研究結果相符。
PDCA 循環管理模式干預可提高老年股骨骨折術后病人疾病管理能力,改善病人髖關節功能,提高康復效果。但本研究樣本量較少,存在一定局限性,應擴大樣本量進行進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