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愛蓮,郭榮春,吳洪婧,朱欣燕,何福芹青島大學附屬醫院,山東266003
口腔真菌感染是小兒惡性腫瘤、再生障礙性貧血應用化療藥物和免疫抑制劑治療常見并發癥之一,臨床常用碳酸氫鈉溶液漱口、氟康唑局部涂抹治療。氟康唑是一種廣譜抗真菌藥物,病人可以直接用氟康唑膠囊中的粉劑涂抹潰瘍面[1],也可以用生理鹽水[2]或注射用水[3]溶解藥物后涂抹。該方法治療真菌感染效果較好,但對于兒童用藥的安全性及生理鹽水、注射用水作為溶媒是否為最佳藥物溶解方法值得進一步探究。陳熙等[4]研究結果顯示,氟康唑在水中微溶,嘗試以甘油單油酸酯為液晶材料,制備氟康唑立方液晶凝膠。受此啟發,本研究采用開塞露作為氟康唑膠囊粉劑溶媒。現將護理實踐過程報告如下。
1.1 臨床資料 便利選取2017 年2 月—2019 年2 月某三級甲等醫院收治的口腔真菌感染患兒70 例。其中男37 例,女33 例;年齡3~14 歲;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42例,急性非淋巴細胞白血病11例,惡性淋巴瘤13例,再生障礙性貧血4 例。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35 例。兩組患兒性別、年齡、原發疾病、口腔感染真菌種類、發生部位、程度等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納入標準:①確診急性白血病、惡性腫瘤、重型再生障礙性貧血患兒,患兒使用化療藥物、免疫抑制劑治療前口腔黏膜完好;②治療過程中發生口腔潰瘍,經微生物檢測,存在白假絲酵母菌、熱帶假絲酵母菌、光滑假絲酵母菌、新生隱球菌或白色念珠菌中的1 種;③符合世界衛生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口腔潰瘍Ⅰ~Ⅳ度標準[5];④依從性好。排除標準:①微生物檢測未培養出真菌;②合并其他病原菌感染;③依從性差;④入組前有針對口腔潰瘍的治療。
1.2 護理方法 兩組患兒均使用1.4%碳酸氫鈉溶液漱口加氟康唑外涂,氟康唑用量為3 mg/(kg·d)。使用方法:先用1.4%碳酸氫鈉溶液漱口,每日4 次,分別在3 餐后和睡前含漱3 min 后吐出,之后以棉簽蘸氟康唑涂抹潰瘍部位,分4 次將1 d 的藥量用完。觀察組以開塞露為溶媒溶解氟康唑膠囊粉劑,對照組以生理鹽水為溶媒溶解氟康唑膠囊粉劑,每次用量均為0.5~1.0 mL。
1.3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患兒口腔潰瘍數目、部位、程度、愈合時間。由護士長和3 名責任護士負責觀察,4 人均嚴格執行本研究的試驗規定及要求,每次至少2 人在場,每日第1 次口腔護理前進行評估、記錄。口腔潰瘍程度判斷標準:Ⅰ度,口腔黏膜紅斑疼痛,不影響進食;Ⅱ度,口腔黏膜有1 個直徑>1.0 cm 的潰瘍或有散在的潰瘍,疼痛加重,能進半流質飲食;Ⅲ度,口腔黏膜有2 個直徑大于>1.0 cm 的潰瘍,只能進流質飲食;Ⅳ度,潰瘍融合成大片,疼痛劇烈,不能進食[5]。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7.0 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計數資料以例數表示,進行秩和檢驗;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進行兩獨立樣本t 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表1 兩組患兒不同部位口腔潰瘍愈合時間比較(±s) 單位:d

表1 兩組患兒不同部位口腔潰瘍愈合時間比較(±s) 單位:d
腭舌咽唇組別觀察組對照組t 值P例數35 35個數23 19面頰愈合時間6.17±1.67 7.37±2.06個數18 17愈合時間6.11±1.78 7.47±2.12個數10 15齒齦愈合時間5.60±1.26 7.20±2.11個數15 19愈合時間5.67±1.63 7.11±2.08個數個數9 6愈合時間6.67±1.32 8.50±1.87 53愈合時間5.20±0.84 7.00±1.00-2.08<0.05-2.06<0.05-2.15<0.05-2.20<0.05-2.24<0.05-2.76<0.05
表2 兩組患兒不同程度口腔潰瘍愈合時間比較(±s) 單位:d

表2 兩組患兒不同程度口腔潰瘍愈合時間比較(±s) 單位:d
組別觀察組對照組t 值PⅢ度例數12 13Ⅰ度愈合時間4.58±1.44 5.85±1.57-2.09<0.05例數14 12Ⅱ度愈合時間6.00±0.96 6.92±1.24-2.12<0.05例數例數35愈合時間7.00±1.00 9.20±1.30-2.49<0.05 6 5Ⅳ度愈合時間8.83±0.75 10.60±1.14-3.09<0.05
惡性腫瘤患兒聯合化療、重型再生障礙性貧血患兒聯合免疫抑制劑治療后,導致機體免疫功能嚴重抑制,抵抗力下降,易出現粒細胞減少、口腔或消化道黏膜屏障破壞,加之反復大量應用廣譜抗生素致菌群失調,極易造成口腔真菌感染[6]。本研究中兩組患兒首先應用1.4%碳酸氫鈉溶液漱口,可清潔口腔,降低菌落數,溶解黏蛋白,清除有機物,改變口腔內環境,抑制真菌的生長與繁殖。氟康唑為三唑類第3 代抗真菌藥,具有廣譜抗真菌作用,能選擇性地抑制真菌的甾醇合成[7],是臨床常用的抗真菌藥物。開塞露的主要成分是甘油,輔料為純化水,具有收斂、滋潤黏膜和疏水的特性,對潰瘍面形成保護屏障,能夠阻止有害物質對潰瘍的侵蝕,有利于黏膜的修復和再生[8]。甘油的黏稠性、防腐性和吸濕性,對皮膚黏膜有滋潤作用,能使藥物滯留在患處而起延長藥物局部療效的作用[9]。因此,本研究選取開塞露作為氟康唑粉劑溶媒。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兒不同部位、不同程度口腔潰瘍炎愈合時間均較對照組縮短,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以開塞露為溶媒溶解氟康唑粉劑后,給患兒涂藥時摩擦力小,痛感明顯減輕,且開塞露味甘,患兒易接受,依從性好。但是,個別患兒可能對甘油過敏,用藥時應提高警惕。本研究中,觀察組患兒無一例過敏發生。
綜上所述,以開塞露為溶媒溶解氟康唑粉劑后涂抹口腔,可以縮短口腔潰瘍愈合時間,且取材方便,使用方法簡單,經濟實惠,患兒依從性好。但本研究僅在一家三級甲等醫院進行,且樣本量有限,未進行大規模試驗,存在一定局限性,可能會對結果造成一定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