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晨業,包曉瑋,王 娟,何夢夢,曾蘭君,張亞濤
(新疆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藥學學院,新疆 烏魯木齊 830052)
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為落葉灌木或小喬木,屬胡頹子科(Elaeagnaceae)[1],不僅能夠防風固沙,還富含蛋白質[2]、多糖[3]、維生素[4]、胡蘿卜素、黃酮[5]、碳水化合物、有機酸、氨基酸[6]和礦物質等[7]營養成分和藥用成分,其不同部位,尤其是漿果,被認為是新疆、內蒙古和西藏的傳統藥物,具有多種活性,如抗菌、抗氧化和抗衰老作用[8]。沙棘多糖(sea buckthorn polysaccharides,SBP)在醫藥方面,具有抗腫瘤,預防心、腦血管系統[9]疾病等作用。多糖是在動物細胞膜、高等植物和微生物細胞壁[10]中發現的天然聚合物,無毒[11]、副作用小、生物活性廣泛,是天然存在的重復單元(單糖或雙寡糖)聚合碳水化合物,通過糖苷鍵連接在一起,是生命活動中必不可少的生物大分子,具有免疫調節[12]、抗腫瘤[13]、抗氧化等功能,在功能和醫學領域得到了廣泛的研究。
氧化對于生物體內能量的產生具有重要的意義,活性氧,例如羥自由基、過氧化氫和超氧陰離子自由基,可以通過多種方式在生物體中產生。在正常生理條件下,產生少量自由基是有益的。然而,過量的活性氧會產生氧化應激和可能引起多種疾病,還有可能會威脅到人類的健康[14]。目前,大多數合成抗氧化劑對人體都有潛在的危害[15],尋找天然抗氧化劑而不是合成抗氧化劑顯得尤為重要。
本實驗通過對沙棘進行提取、分離純化得到SBP,并對其單糖組分、結構表征及抗氧化活性進行分析,旨在為SBP的開發和應用提供理論依據。
沙棘產自新疆阿勒泰;纖維素柱D E A E-5 2北京索萊寶科技有限公司;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DPPH)、2,2’-聯氮基雙(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二銨鹽(2,2’-azinobis-(3-ethylbenzthiazoline-6-sulphonate),ABTS) 美國Sigma公司;三氟乙酸等其他試劑為分析純;單糖標準品:核糖、鼠李糖、阿拉伯糖、木糖、甘露糖、葡萄糖、半乳糖(均為色譜純) 上海源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KQ-250DE超聲波處理器 濟寧金百特電子有限責任公司;7890A-5975C氣相色譜-質譜聯用儀 美國Agilent公司;FDU-2100冷凍干燥機 日本Eyela公司;RE-52AA旋轉蒸發器 上海亞榮生化儀器廠;TU-1810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 北京普析通用儀器有限責任公司;Nicolet iS50型紅外光譜儀 賽默飛世爾科技公司。
1.3.1 沙棘粗多糖的制備
根據課題組研究的方法進行[16]。將200 g沙棘干果粉碎,過40 目篩,加入10 倍體積石油醚回流提取2 次,每次1 h,待除去其中的脂溶性物質,抽濾,留濾渣待用。準確稱取預處理后的沙棘果渣適量,按料液比1∶20(g/mL)加入蒸餾水,70 ℃超聲波輔助提取,提取液濃縮至一定體積,加入3 倍體積無水乙醇,4 ℃靜置12 h使沉淀產生,沉淀離心,用Sevag法[17]除蛋白共5 次,置40 ℃烘箱干燥即得沙棘粗多糖。
1.3.2 SBP的分離純化
稱取100 mg沙棘粗多糖樣品,溶于10 mL蒸餾水中,配制成質量濃度為10 mg/mL的多糖溶液,7 000 r/min離心10 min去除不溶性物質,將離心后的多糖溶液過0.45 μm過濾膜,加樣至DEAE-52纖維素柱[18],用蒸餾水、0.2、0.4、0.6、0.8 mol/L的NaCl溶液進行梯度洗脫,每個梯度洗脫200 min,自動收集器收集(流速為0.6 mL/min,每管收集9 mL),蒽酮-硫酸法[19]檢測多糖,合并主要吸收峰洗脫液,氯化鈉洗脫部分透析48 h除鹽,濃縮冷凍干燥。
1.3.3 SBP單糖組成測定
1.3.3.1 標準單糖的衍生化
分別準確稱取5 mg各標準單糖,包括核糖、鼠李糖、阿拉伯糖、木糖、甘露糖、葡萄糖及半乳糖,放入試管中。分別加入8 mg鹽酸羥胺及0.5 mL吡啶,溶解后置于90 ℃水浴中,使其反應30 min。取出后,冷卻至室溫。接著加入0.5 mL乙酸酐,再置于90 ℃水浴加熱[20],反應30 min,氮吹儀吹干,加入1.0 mL氯仿,產物用于氣相色譜-質譜聯用分析。
1.3.3.2 SBP樣品的水解及衍生化
準確稱取5 mg多糖純品,溶解于4 mL 2 mol/L三氟乙酸中,置于安瓿瓶,酒精噴燈封管。鼓風干燥箱中于110 ℃密閉水解反應6 h。反應結束,酸水解的樣品中加入5 mL甲醇,旋蒸蒸干,重復3 次,除掉剩余的三氟乙酸。按1.3.3.1節標準單糖衍生化方法處理,反應產物進行氣相色譜分析。
1.3.3.3 氣相色譜條件
毛細管色譜柱OV-1701(30 cmh 0.32 mm,0.25 μm);火焰離子化檢測器,檢測器溫度270 ℃;進樣口溫度250 ℃。色譜柱采用程序升溫,起始溫度160 ℃,保留5 min,以5 ℃/min速率升至190 ℃,保留5 min,再以5 ℃/min速率升至230 ℃,保留5 min。以氮氣為載氣[21],進樣體積1 μL。
1.3.4 SBP紅外光譜的測定
稱取多糖樣品各1.5 mg[22]與適量KBr粉末置于瑪瑙研缽中研磨,研磨至極細粉末后壓片。在4 000~400 cm-1范圍內進行紅外光譜掃描。
1.3.5 SBP抗氧化活性分析
1.3.5.1 DPPH自由基清除活性測定
根據馮炘等[23]的方法稍作修改。取不同質量濃度SBP及VC溶液(0.2、0.4、0.6、0.8、1.0 mg/mL)各1 mL,分別加入2 mL 0.2 mol/L DPPH自由基的乙醇溶液,混合均勻,在室溫避光靜置30 min,在波長517 nm處測定吸光度,以VC為陽性對照,清除率按式(1)進行計算:

式中:A1為待測樣DPPH自由基的乙醇溶液;A2為待測樣+無水乙醇;A0為無水乙醇+DPPH自由基的乙醇溶液。
1.3.5.2 ABTS陽離子自由基清除活性測定
根據劉宇琪等[24]的方法稍作修改。配制不同質量濃度的SBP溶液各取1 mL,加入4 mL ABTS工作液,完全混合,暗處反應6 min,734 nm波長處測定吸光度,以VC為陽性對照,按式(2)計算其清除率:

式中:A1為試樣與ABTS混合溶液吸光度;A為不含ABTS樣品溶液吸光度;A0為取代樣品溶液的蒸餾水的吸光度。
1.3.5.3 還原能力的測定
根據張瑞娟等[25]的方法稍作改進。配制不同質量濃度的SBP溶液,取1 mL,加入0.2 mol/L的PBS(pH 6.6)2 mL,質量分數1%的鐵氰化鉀溶液2 mL,均勻混合后,在50 ℃水浴中反應20 min,加入10%三氟乙酸溶液2 mL,3 000 r/min離心10 min。取離心后上層液50 μL,加2 000 μL蒸餾水與1%六水氯化鐵200 μL,搖勻,反應10 min。蒸餾水作為空白對照,VC作為陽性對照,在700 nm[26]波長處測定吸光度。

圖1 DEAE-52纖維素柱洗脫結果Fig.1 Elution curve of crude polysaccharides on DEAE-52 cellulose column
如圖1所示,SBP通過DEAE-52層析柱分離,得到3 個明顯的洗脫峰,分別是以蒸餾水、0.2、0.4 mol/L NaCl溶液洗脫得到。在用蒸餾水洗脫時,一些不帶電或帶電能力弱的組分[27],不易被DEAE-52纖維素吸附,因此首先被洗脫出即得到第1個組分SBP-I。從洗脫曲線還可看出,NaCl溶液中的Cl-吸附性強,可將被DEAE-52纖維素吸附的有負電荷的部分洗脫下來,即得到由0.2、0.4 mol/L NaCl溶液洗脫的SBP-II和SBP-III組分。

圖2 SBP-I(A)、SBP-II(B)、SBP-III(C)紅外光譜圖Fig.2 FTIR spectra of SBP-I (A), SBP-II (B) and SBP-III (C)
如圖2所示,在4 000~400 cm-1[28]范圍內3 種組分均出現了典型的多糖吸收峰。3 420 cm-1左右的寬峰為Oü H的伸縮振動峰;2 920 cm-1附近的吸收峰為Cü H伸縮振動峰[29];1 620 cm-1左右的吸收峰是多糖水合振動峰;1 400 cm-1左右是Cü H面內彎曲振動信號峰;1 000~1 200 cm-1之間3 個弱吸收峰是Cü O鍵伸縮振動吸收峰Cü Oü H的彎曲振動峰;835 cm-1附近的吸收峰是α-糖苷的特征峰;880 cm-1附近的吸收峰為β-糖苷的特征峰[30],可推斷SBP-I及SBP-II屬于α-構型的多糖;SBP-III屬于β-構型的多糖。
利用糖腈乙酸酯衍生化方法處理樣品,根據氣相色譜的定性分析,測定3 種多糖組分的單糖組成。所設定條件下測得的混合標準品及樣品的乙酰化衍生物色譜圖如圖3、4所示。SBP-I單糖組成主要有阿拉伯糖(3.11%)、木糖(2.63%)、甘露糖(5.78%)、葡萄糖(84.65%)及半乳糖(3.81%),物質的量比為阿拉伯糖∶木糖∶甘露糖∶葡萄糖∶半乳糖=1.18∶1∶2.20∶32.17∶1.45;SBP-II單糖組成主要有木糖(40%)、甘露糖(11.2%)、葡萄糖(40.8%)及半乳糖(8.0%),物質的量比為木糖∶甘露糖∶葡萄糖∶半乳糖=1∶0.28∶1.02∶0.20;SBP-III單糖組成主要有木糖(29.15%)、葡萄糖(62.68%)及半乳糖(8.16%),物質的量比為木糖∶葡萄糖∶半乳糖=1∶2.15∶0.28。

圖3 單糖標準品氣相色譜圖Fig.3 GC chromatogram of mixed standard monosaccharides

圖4 SBP-I(A)、SBP-II(B)、SBP-III(C)的氣相色譜圖Fig.4 GC chromatograms of SBP-I (A), SBP-II (B) and SBP-III (C)
2.4.1 DPPH自由基清除活性

圖5 SBP-I、SBP-II、SBP-III及粗多糖對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Fig.5 DPPH radical scavenging activities of SBP-I, SBP-II, SBP-III and crude polysaccharides
如圖5所示,SBP-I、SBP-II、SBP-III對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隨質量濃度增加而逐漸升高,SBP-III對自由基清除力略高于其他2 種多糖,當質量濃度達到1 mg/mL時,SBP-III和SBP-II的清除率達到85.19%左右,SBP-I的自由基清除能力在一定質量濃度范圍內有小幅度升高,清除率最高為76.21%,但3 種多糖自由基清除能力均小于VC。多糖的抗氧化活性可能與單糖組分、分子大小、結構和構象有關[31]。多糖中的單糖是還原劑,因為它們可以提供氫,氫可以與自由基結合,形成穩定的DPPH-H終止自由基反應。上述結果中的SBP-I、SBPII、SBP-III可能作為供氫劑,與DPPH自由基反應生成更穩定的產物,從而清除DPPH自由基,推測純化后的多糖可能是清除自由基的主要成分,而粗多糖由于其中含有的復雜成分[32],使得供氫能力減弱,與DPPH自由基結合較少,影響了其抗氧化活性,確切原因尚待進一步研究。
2.4.2 ABTS陽離子自由基清除活性

圖6 SBP-I、SBP-II、SBP-III及粗多糖對ABTS陽離子自由基的清除能力Fig.6 ABTS cation radical scavenging activities of SBP-I, SBP-II,SBP-III and crude polysaccharides
本實驗基于抗氧化劑通過H原子轉移的自由基猝滅或通過單電子轉移的還原對穩定ABTS陽離子自由基產生清除能力[33]。如圖6所示,粗多糖及3 種純化組分均對ABTS陽離子自由基具有一定的清除能力,且各組分的清除能力均呈現出質量濃度依賴性,當質量濃度達到0.8 mg/mL時,SBP-II、SBP-III的清除率分別為94.3%和95.52%,SBP-I為86.98%,即SBP-III對ABTS陽離子自由基的清除能力最好,其次是SBP-II,SBP-I的清除能力最弱。粗多糖對ABTS陽離子自由基清除率隨質量濃度的增大而不斷增加,且當質量濃度在0.4~0.6 mg/mL時,清除率迅速增高,質量濃度為0.8 mg/mL時,對ABTS陽離子自由基的清除率逐漸趨于穩定。
2.4.3 還原能力
還原性能通常與還原劑的存在有關,還原劑可以通過破壞自由基鏈,給出氫原子并發揮抗氧化作用。因此,化合物或提取物的還原能力可能是其抗氧化活性的一個重要指標[34]。如圖7所示,VC的還原能力在質量濃度0.2~1.0 mg/mL時迅速增加,當質量濃度為1.0 mg/mL時,SBP-III的還原能力略高于SBP-I、SBP-II,但低于VC,粗多糖還原能力最低,且各組分隨著質量濃度的增加,還原能力逐漸增強。有研究表明多糖抗氧化性與其結構有關[31],可能由于酸性多糖SBP-III中含有的—COOH、—OH增大了多糖的抗氧化性[20],而粗多糖分子體積較大且含有復雜成分[35],不利于其跨膜進入生物體內發揮生物活性,即提供氫原子的能力低于SBP-I、SBP-II、SBP-III,使其還原能力減弱。

圖7 SBP-I、SBP-II、SBP-III及粗多糖還原能力Fig.7 Reduction capacities of SBP-I, SBP-II, SBP-III and crude polysaccharides
沙棘粗多糖經DEAE-52纖維素柱分離純化后得到3 種組分中性多糖SBP-I和酸性多糖SBP-II、SBP-III,通過單糖組成分析得出3 種多糖主要由木糖、葡萄糖和半乳糖以不同物質的量比構成,其中葡萄糖含量最高,3 種多糖中葡萄糖占比分別為84.65%、40.8%和62.68%,說明3 種多糖均是由葡萄糖為主要成分組成的雜多糖。紅外光譜表明3 種多糖均含有糖類化合物的特征峰且推斷出SBP-I及SBP-II屬于α-構型的多糖;SBP-III屬于β-構型的多糖。抗氧化結果表明SBP-I、SBP-II、SBP-III及粗多糖對DPPH自由基和ABTS陽離子自由基均具有一定的清除作用,且隨質量濃度的增加清除率逐漸升高,其中SBP-III的清除作用高于SBP-I、SBP-II和粗多糖,還原能力大小依次為:SBP-III>SBP-II>SBP-I>粗多糖。由此可看出酸性多糖SBP-III、SBP-II抗氧化性高于中性多糖SBP-I,推測可能由于酸性多糖中含有—COOH、—OH,增大了多糖的抗氧化性。結果表明SBP作為天然的抗氧化劑,在健康食品的開發和生產中具有一定的研究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