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招霞
2013 年,習近平總書記提出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指出:“推進‘一帶一路’建設,要堅持經濟合作和人文交流共同推進,促進我國同沿線國家教育、旅游、學術、藝術等人文交流,使之提高到一個新的水平”。“一帶一路”是我國重大發展戰略,主張的同沿線國家人文交流、教育跨區域開放交流、培養國際化人才、境外合作辦學等教育理念,為進一步推進我國高等教育國際化、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擴大研究生教育國際競爭優勢、培養研究生的國際視野等指明了道路與方向。因此,在“一帶一路”倡議下,我國提高研究生的培養和教育質量具有重要意義。
一方面,要求培養的研究生是能服務“一帶一路”倡議的高素質人才。“一帶一路”倡議涉及諸多國家,政治、經濟、民族、文化、地理等許多因素相互交織影響,在如此復雜的環境中開展工作,要求工作人員既要有扎實的專業知識和工程實踐能力,還要熟悉沿線國家和地區的政治、人文環境,掌握國際規則等。另一方面,各高校要不斷提升研究生的國際化水平,承擔“一帶一路”的人才重任。我國高等教育具有服務社會發展和國家重大方針的使命,高校應主動對接“一帶一路”的戰略,積極推動研究生教育改革創新,提升研究生的培養質量,開拓研究生的國際視野,提升研究生的國際化水平,為服務“一帶一路”戰略貢獻力量。
目前,研究生國際視野的培養已成為一個熱點問題,國內外均開展了相關研究,主要集中在對研究生教育國際化的內涵、現狀與問題、國際間的比較、探討其發展趨勢與策略等方面。這些研究大多從宏觀層面對研究生的國際化教育進行思考,而較少從本國或本校的實際情況提出研究生國際視野培養的具體實踐方式及路徑,對交通類研究生國際視野培養的研究與實踐則更少。因此,本文以湖南某高校為例,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構建“一帶一路”倡議下交通類研究生國際視野的培養模式。
交通類研究生的國際視野是指掌握交通專業領域的知識,并對其他領域知識有所了解,且至少熟練掌握和使用一種及以上的世界通用語言,具備國際交往能力、跨文化溝通能力和較強的國際意識。
由此可見,要開拓交通類研究生的國際視野,高素質的學生來源和高水平的師資隊伍是必不可少的條件。交通類研究生大多能掌握交通領域的專業知識,但外語水平參差不齊。因此,在培養研究生的過程中,會通過雙語、全英文的授課方式,或開設專業英語等課程來提高學生對英語和專業的掌握程度,培養他們的國際化思維方式。同時,還可以通過邀請國外名師來講學聽取國際大師的學術報告、資助學生出國(境)參加海外研學等方式,來提高學生的素質。另外,要培養具有國際化視野的交通類研究生,還需要具有國際化視野與背景的教師隊伍,為開拓交通類研究生的國際視野提供強有力的保障。
目前,國內具備交通類碩士點的高校不少,主要包括綜合性大學、行業特色鮮明的大學以及地方普通高校。綜合性大學應充分發揮創新優勢,建設“一帶一路”智庫;行業特色大學應服務企業,同企業一起“走出去”;地方普通高校應為“一帶一路”提供國際化的應用人才。但很多高校自身定位還存在模糊化、口號化、趨同化的問題。同時,部分高校教師忽視了“一帶一路”倡議對研究生國際視野培養的重大意義,反而在培養學生時存在主動性不強、反應滯后等問題。此外,大多地方高校以發展本科教學為主,不重視研究生的國際化發展,使得研究生國際視野的培養缺少長期穩定性的發展規劃。這些問題將導致高校在“一帶一路”倡議下人才培養的定位不準確、發展目標不清晰,難以發揮自身特色和優勢來主動服務“一帶一路”戰略。
“一帶一路”倡議下,具備國際視野的研究生應具備扎實的專業基礎,并能通曉多元文化、了解國際運作規則等,然而高校的人才培養模式暫時難以達到此要求。目前,研究生國際視野的培養主要集中在國內重點院校,地方普通高校在研究生國際視野培養方面開展還不多,能出國(境)參加海外學習的研究生人數較少、培養成本較高,而且研學模式陳舊、創新不夠。同時,研究生的國際化教育主要集中在參加國際學術會議、赴海外訪學、聘請外籍教師等方面,形式上略顯單薄,沒有在更高層面構建起完整的研究生國際視野培養體系,且研究生的任課教師和導師的國際化水平、國際性事務參與度等也有待提升。另外,我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合作辦學還不夠普遍,辦學層次不高,制度保障、認證體系以及相應條件等均有待加強。因此,高校應結合自身特色與優勢,構建出針對性強的研究生國際視野培養模式,這是“一帶一路”倡議下的必然選擇。
交通類研究生大多能掌握交通領域的專業知識,但外語水平參差不齊。因此,在培養交通類研究生的過程中,可通過雙語、全英文的授課方式,或開設專業英語等課程來提高學生對英語和專業的掌握程度,鍛煉他們的國際化思維方式,對培養交通類研究生的國際視野和國際意識有重要作用。
培養交通類研究生的國際化視野,最直接的方法就是資助學生去國(境)外著名大學深造學習。高校可與國(境)外知名大學長期開展交流合作項目,資助學生參與國際交流合作項目,在學生實習實踐、學術交流、聯合培養等方面建立穩定關系,充分發揮“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優質教育資源,更好地培養具備國際視野的交通類研究生。
高校可鼓勵并資助學生出國積極參加國際會議和比賽等國際活動來開拓國際視野,提升綜合水平。由于出國參會和比賽的研究生相對較少,受益面不廣,因此,高校可主動承擔國際賽事確保更多研究生參與。
高校還可通過多種途徑引進具有海外留學經歷的教師和專家擔任導師和任課教師,聘請海外名師來校開展講學、報告、論壇和沙龍等,讓大部分學生在國內就能聆聽海外學術大師的課程和報告,更能近距離互動。
“一帶一路”倡議下培養具有國際視野的交通類研究生,也離不開學校和企業在人才培養與輸送等方面的合作。高校可主動輸送研究生前往海外項目參觀學習,開展暑期社會實踐活動,開拓海外實踐基地,提升學生跨文化交流能力,符合“一帶一路”倡議下人才培養的要求。
高校應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立德樹人。培養交通類研究生的國際視野與“一帶一路”倡議對人才的需求高度一致,為響應“一帶一路”倡議的號召,學校應引導學生走出國門,組織學生赴海外交流學習,深入交通企業海外工程,海外研學隊伍不斷擴大,合作高校覆蓋面越來越廣。通過改革教學模式、擴大國際交流合作、鼓勵學生參加國際會議和比賽等國際活動及建設具有國際化環境和氛圍的校園、創新校企合作方式、提升海外實踐能力等途徑,不斷擴大交通類研究生人才的國際視野,為建設“交通強國”添磚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