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宇
河南省汝南縣人民醫院,河南 汝南 463300
濕熱下注型慢性前列腺炎又稱為慢性非細菌性前列腺炎,多見于青中年人,其臨床表現類似于慢性細菌性前列腺炎,但無反復尿路感染病史,主要有排尿困難、尿路刺激等癥狀或伴慢性盆腔疼痛綜合征,具體為小腹疼痛,會陰部、腰骶部不適及睪丸疼痛等[1]。本研究觀察中藥湯劑治療38例濕熱下注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探究前列湯的臨床療效,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6月至2019年2月期間于我院診治的76例濕熱下注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按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38例。其中,對照組年齡30~57歲,平均年齡(40.86 ±4.37)歲;病程0.5~6年,平均病程(1.63±0.59)年。觀察組年齡31~58歲,平均年齡(40.77±4.72)歲;病程0.5~7年,平均病程(1.78±0.69)年。兩組的一般資料對比無統計學差異(P>0.05)。
1.2 診斷標準[2]主癥:尿頻尿急、灼熱澀痛。次癥:小便黃濁、尿后滴白、陰囊潮濕、心煩氣急、口苦口干;舌脈:舌苔黃膩、脈滑實或弦數。
1.3 納入與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均自愿參與本研究;均符合《中國泌尿外科疾病診斷治療指南(2014年版)》[3]中的濕熱下注型慢性前列腺炎癥狀特征。排除標準:對本文研究藥物過敏者;急性前列腺炎者;伴神經系統疾病者;嚴重肝腎疾病、惡性腫瘤疾病、心腦血管疾病者。
1.4 方法 對照組服用前列舒樂片(新鄉佐今明制藥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Z20060095,規格:0.5 g/片)治療,2.5 g/次,每日3次,持續治療4周。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實施前列湯治療。組方:丹參10 g,澤蘭10 g,赤芍10 g,桃仁10 g,紅花4.5 g,乳香4.5 g,沒藥4.5 g,王不留行10 g,青皮6 g,川楝子6 g,小茴香3 g,白芷6 g,敗醬草20 g,蒲公英20 g,水煎服,每日2次,持續治療4周。
1.5 觀察指標 ①對兩組治療前后的血液進行采集,采用高倍鏡檢測前列腺液白細胞或紅細胞數量、卵磷脂小體數量,并根據中醫證候分級量化標準進行積分,小于10個/HP計0分,高于10個/HP以上,每超一個計1分[4];②兩組治療前后均采用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慢性前列腺炎癥狀指數(NIH-CPSI)[5]對癥狀進行評價,共9個條目,包括疼痛或不適、癥狀是否會影響正常工作、睡眠質量等,分值越高說明癥狀越嚴重。

2.1 兩組治療前后前列腺液中白細胞或紅細胞及卵磷脂小體積分對比 兩組治療后的前列腺液白細胞或紅細胞積分及卵磷脂小體積分與治療前相比均有變化,雖然觀察組的上述指標均低于對照組,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前后前列腺液中白細胞或紅細胞及卵磷脂小體積分對比 (分,
2.2 兩組NIH-CPSI評分變化情況比較 治療前后組內比較,兩組的尿道疼痛、排尿異常、睡眠質量評分及CPSI總評分差異均有降低(P<0.05);治療后觀察組的尿道疼痛、排尿異常、睡眠質量評分及CPSI總評分均高于對照組(P<0.05)。詳見表2。

表2 兩組NIH-CPSI評分變化情況比較 (分,
濕熱下注型前列腺炎的發病機制未明,病因學十分復雜,存在廣泛爭議,其缺乏客觀的、特異性的診斷依據。西醫目前認為病原體、排尿障礙、精神心理因素、神經內分泌、免疫反應、氧化應激、盆腔異常、尿路上皮功能異常等都是濕熱下注型前列腺炎的致病因素,其治療方法包括藥物治療和非藥物治療兩種,常用藥物有抗菌藥物、α-受體阻滯劑、非甾體類抗炎藥及其它M受體阻斷劑等,而非藥物治療有前列腺按摩、生物反饋、心理治療等,但有多數患者在接受上述兩種治療后病情出現反復及久治不愈的情況,臨床治療效果并不明顯[6]。
近年來,大量中醫藥工作人員對濕熱下注型前列腺炎的病因與治療進行了細致深入的探究,總體認為該病的主要病機特征是濕熱蘊結與瘀濁阻滯,并把之歸于淋濁范疇,具體為人體內濕熱之邪難以速去而大量聚集于下焦,導致脈絡阻滯出現瘀濁阻滯的征象,所以“瘀”不單指瘀血,還含有淤積不通之意;“濁”指穢濁或濕濁之分泌物,病理表現為前列腺慢性充血及水腫引起的腺導管梗阻,導致急性前列腺回流受阻,分泌物淤積不去,使患者臨床出現排尿異常、局部疼痛及性功能障礙等癥狀[7]。本次研究中,對照組采用前列舒樂片對患者進行治療,該藥物可以穿透性腺管壁、前列腺包膜和尿腺管壁,具有抑菌、抗炎等藥理作用。現代藥理學[8]證明,該藥物可以對微生物產生抗病原、抗炎,促進機體免疫力提升,從而令局部血液得到循環。但是,該藥物卻無法對機體內的白細胞或紅細胞及卵磷脂小體等進行有效改善,所以無法達到良好的預后效果。
法隨證立,方從法出。中藥的成分復雜,具有通過多途徑、多環節、多靶點作用的特點,在中醫學辨證論治思想指導下,整體調治、對癥施藥,能起到全面綜合的治療效果[9]。前列湯中的丹參性微寒而緩,有活血調經、祛瘀止痛、除煩安神等功效;澤蘭性微溫而苦辛,善利水消腫、活血祛瘀;赤芍性微寒而味苦,具有清熱涼血、散瘀之痛的功效;桃仁性平味甘苦,可活血祛瘀、潤腸通便;紅花性溫而味辛,可活血通經、祛瘀止痛;乳香味辛、苦,性溫,具有活血行氣止痛,消腫生肌的功效;沒藥性平而味辛,有活血止痛、消腫生肌的功效;王不留行性平味苦,可活血通經、利尿通淋;青皮性味苦、辛、溫,具有疏肝破氣、消積化滯的功效;川楝子味苦性寒,行氣止痛,殺蟲;小茴香性溫味辛,散寒止痛,理氣和胃;白芷祛風止痛,解表散寒,燥濕止帶;敗醬草清熱解毒,祛瘀止痛,蒲公英清熱解毒,消腫散結,利濕通淋[10]。上述諸藥結合,可產生清熱除濕、活血化瘀的功效,同時還可行氣止痛,補腎固本,達到標本兼治的效果。前列湯所運用的活血化瘀之藥物皆意在改善前列腺局部的血液循環,使病變組織炎性分泌物得到引流,從而起到消除炎癥反應、病灶水腫,緩解炎性梗阻癥狀的作用;清熱利濕旨在排毒降濁,在接觸全身濕熱癥狀的同時利用其抗炎作用,使藥物進入前列腺內,從而促進局部炎癥消退[11-12]。此外,中藥的藥性溫和,患者服用后所產生的不良反應較小,不會對治療效果產生不利影響,具有安全性高的優勢,更能提高患者的治療依從性。本研究中,兩組患者在治療前后的前列腺液白細胞或紅細胞積分及卵磷脂小體積分的差異均不顯著(P>0.05),但兩組患者在治療前后的NIH-CPSI評分降低差異顯著(P<0.05),證明在基于對該病病機的認識下應用前列湯能較好地緩解患者的尿道疼痛、排尿異常等癥狀,臨床治療效果優于以西藥治療的對照組。
綜上,前列湯治療濕熱下注型慢性前列腺炎效果較好,值得臨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