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向轉
河南省平頂山市第一人民醫院,河南 平頂山 467100
原發性高血壓病的發生、發展與患者生活方式及遺傳等因素有關,患者會出現動脈血壓增高等臨床癥狀[1]。隨著老齡化社會的加劇,老年原發性高血壓患者數量增長明顯,該病對患者心腦、腎等多個器官造成損傷,加之老年人基礎性疾病較多,故對患者生活質量及生命安全均造成嚴重影響[2]。目前,對于老年原發性高血壓的治療方式主要以西醫為主,如卡托普利、苯磺酸氨氯地平等,以調控患者血壓、保護患者靶器官為主,但長期使用易出現不良反應等問題[3]。中醫學認為,高血壓屬于“眩暈”“中風”范疇,病機在于患者臟腑陰陽失調,肝陽上逆,肝腎陰虧,主要治療方向為平抑肝陽。本研究采用的柴胡加龍骨牡蠣湯能夠起到降壓、解熱安神作用,而穴位埋線可以有效刺激患者穴位,平衡陰陽,改善血壓。本研究就二者聯合對老年原發性高血壓患者的療效的影響進行觀察,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8年3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90例老年原發性高血壓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45例)與觀察組(45例)。對照組:男性:25例,女性:20例;年齡60~78歲,平均(67.58±5.47)歲;病程2~11年,平均病程(7.03±2.11)歲;其中冠心病:22例,糖尿病23例。觀察組:男性:27例,女性:18例;年齡62~81歲,平均(68.49±4.38)歲;病程3~12年,平均病程(8.12±2.34)年;其中冠心病:19例,糖尿病26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可比性。
1.2 診斷標準 中醫診斷標準依據《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試行)》[4],診斷為陰虛陽亢證,主癥:眩暈、急躁易怒,次癥:頭痛、面紅、口干,舌脈:舌紅少津,脈弦細而數;西醫診斷標準依據《內科學》[5]中原發性高血壓臨床診斷標準,患者存在頭暈、頭痛、心悸、血壓升高等癥狀。
1.3 納入與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①兩組患者均在我院確診為老年原發性高血壓,中醫診斷標準依據《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試行)》[4],西醫診斷標準依據《內科學》[5]中原發性高血壓臨床診斷標準;③自愿于知情書上簽字。排除標準:①患者存在嚴重全身性疾病;②患者依從性差無法配合研究者。
1.4 方法 ①對照組采取一般西藥治療,卡托普利片(規格:12.5 mg,江西新贛江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36021463)1片/次,2次/d,苯磺酸氨氯地平片(規格:5 mg,蕪湖康奇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103412)1片/次,1次/d;②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聯合柴胡加龍骨牡蠣湯加減聯合穴位埋線治療,組方:牡蠣、龍骨均20 g,茯苓、柴胡均15 g,人參、珍珠母、桂枝各10 g,生姜、半夏、黃芩各9 g,大黃6 g,大棗6枚,失眠心煩者加合歡花10 g、夜交藤 10 g;腰膝酸軟者加枸杞子10 g、何首烏10 g;口苦目赤者加龍膽草15 g、夏枯草10 g;用水煎服,1劑/d,分早晚服用;穴位脈弦:取血壓點、肝俞穴、三足里穴、腎俞穴、心俞穴,對皮膚擦拭消毒后,在穴位兩側約2 cm處進行局麻,采用一次性使用埋線針(河南康灸來醫療科技有限公司 豫械注準20202200373),將羊腸線送進穴位,埋線后使用酒精棉消毒,并用膠布固定,1次/月。兩組患者均連續治療2個月。
1.5 觀察指標 ①中醫證候積分:兩組患者治療前、治療2個月后對相關表現(耳鳴、健忘失眠、便秘、腰膝酸軟、急躁易怒、面紅、眩暈、溲赤、五心煩熱、頭痛、口干、口苦、目赤)依據患者嚴重程度分為0~3分,分數越高癥狀越嚴重;②血壓:于治療前、治療2個月后,對收縮壓、舒張壓進行測定記錄。
1.6 療效判定 療效標準:以《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6]為參照,顯效:治療2個月后,患者中醫證候改善明顯,收縮壓下降大于20 mmHg(1 mmHg=0.133 kPa),舒張壓下降大于10 mmHg,并恢復正常水平;有效:患者中醫證候有所好轉,收縮壓下降大于30 mmHg、舒張壓下降大于 20 mmHg,但未恢復至正常水平;無效:患者中醫證候及血壓未有好轉。總有效率=(顯效+有效)/總例數×100%。

2.1 血壓及中醫證候積分比較 經治療后,兩組收縮壓、舒張壓均及中醫證候積分均低于治療前,且對照組高于觀察組(P<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前后血壓及中醫癥候積分對比
2.2 臨床療效 經2個月治療后,對照組治療有效率為71.11%(32/45)低于觀察組91.11%(41/45)(P<0.05)。見表2。

表2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例(%)]
老年原發性高血壓病患者數量逐年上升,由于老年人多數存在基礎性疾病,故老年原發性高血壓病患者的生活質量較低。目前,臨床針對該類患者多采用β受體阻滯劑、擴張血管藥物等方式治療,雖治療效果明顯,但長期使用易出現耳鳴、代謝紊亂等不良發應[7]。此次研究采取中西結合治療方式,將柴胡加龍骨牡蠣湯加減聯合穴位埋線引入治療方式中,取得較好效果。
卡托普利能夠通過對血管緊張素及激肽酶Ⅱ抑制,降低機體中血管緊張素Ⅱ水平,對神經興奮所導致的收縮反應起到拮抗作用,擴張血管,降低血壓[8]。而苯磺酸氨氯地平屬于二羥吡啶類鈣離子通道拮抗劑,是有氨氯地平與苯磺酸配伍而成,據相關研究顯示,氨氯地平能夠阻止鈣離子進入血管平滑肌及心肌,以此改善患者血管平滑肌與心肌,同時降低外周血管阻力及血壓[9]。同時該藥具有長效特點,生物利用率高,對于患者能夠起到長效的治療效果。中醫學認為,高血壓屬于“眩暈”“中風”范疇。《素問·至真要大論》中主張眩暈與患者肝臟失調有關,患者長期郁怒、過及化火,陰陽失調,肝陽上逆,肝腎陰虧,均會出現眩暈。老年原發性高血壓病病機在于患者臟腑陰陽失調,肝陽上逆,肝腎陰虧,導致風陽上擾,清竅失養,因此,治療以平抑肝陽、疏肝解郁為主。柴胡加龍骨牡蠣湯由柴胡、生姜、大黃、半夏、黃岑、龍骨等12味中藥組成。其中黃岑、柴胡可清熱理氣、疏肝解郁;龍骨、牡蠣可安神平肝、平陽補陰;茯苓、桂枝利于化氣利尿、安神降逆;諸藥聯合可以有效起到清熱通氣、疏肝解郁、活絡經脈的效果[10]。在現代藥理研究[11]中,柴胡可以有效降低患者血漿膽固醇,牡蠣可以起到抗凝血、防止血栓形成及降血脂的功效。同時聯合穴位埋線,能夠長時間對患者穴位進行刺激平衡陰陽,調節血壓,通過對足三里穴的刺激可以有效降低患者血壓,刺激心俞穴能夠有效提升患者心功能,改善患者心輸出量,調節患者血液循環,刺激肝俞穴、腎俞穴能夠有效起到平肝陽、補腎陰的效果。
本研究結果顯示,對照組治療有效率低于觀察組,可見柴胡加龍骨牡蠣湯加減聯合穴位埋線能夠有效提升患者治療效率,促進患者康復。同時對照組中醫證候積分及血壓水平高于觀察組,表明柴胡加龍骨牡蠣湯加減聯合穴位能夠有效改善患者癥狀,控制血壓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