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 璐
(特靈科技亞太研發中心,江蘇太倉 215400)
空調即空氣調節器,是指通過使用人工的手段對建筑/構筑物內環境空氣的溫度、濕度、潔凈度等參數進行調節和控制的設備[1]。空調的結構包括壓縮機,冷凝器,蒸發器,風扇,四通閥和膨脹閥(或毛細管)等部件。空調中使用的驅動電機主要有4 個地方:(1)壓縮機中的電機,用來驅動制冷劑循環;(2)室外機中的電機,用來帶動室外風扇給冷凝器降溫;(3)室內機中的電機,用來帶動室外風機吹出蒸發器產生的冷空氣到室內;(4)室外側驅動搖擺葉片的調整電機。如圖1所示,可見電機在空調運作過程中的重要性,是比較核心的零部件[2]。本文通過對單元機空調中電機選型和應用,詳細總結了單元機空調結構中使用的電機,以便于對單元機空調結構了解,為如何選擇電機提供指導,并為后續對空調中的電機做更一步地研究、提高空調的性能以及開發新產品打下基礎。
圖1 空調原理示意圖
電機俗稱“馬達”,是指依據電磁感應定律實現電能轉換或傳遞的一種電磁裝置。電機在運行時從電系統吸收電功率,向機械系統輸出機械功率[3]。電機的驅動系統主要由電機跟控制器組成,控制器主要用來調節電機運行狀態,使其滿足不同的運行要求。電機按照工作電源類型分為直流電機和交流電機,其中交流電機分為單相電機和三相電機;按照結構和工作原理分為直流電動機、異步電動機和同步電動機;按照用途分為驅動用電動機和控制用電動機,其中控制用電動機可分為步進電動機和伺服電動機等[4]。單元機空調中常用的電機通常有單項異步電機、三相異步電機還有變頻電機。在空調新風系統結構中,其對電機的精度要求比較高,會使用步進電機和永磁同步電機。
單元機空調通常都放在屋頂,通過風管將冷風或者熱水送入室內。綜合考慮單元機空調的工作環境和性能要求等因素,單元機空調中使用的電機應具備以下基本特點:(1)電機的結構要緊湊簡單,增加與整體結構的配合性;(2)電機的重量要輕,以減輕整體的重量;(3)可靠性高,同時要可以控制失效模式;(4)能夠提供良好的驅動力矩以及動態性能;(5)運作效率高,功率損耗低;(6)運行噪聲低,使用方便,操作風險低;(7)調速范圍可控并且適宜;(8)電機的成本低,控制整體費用成本;(9)耐高溫及耐腐蝕,節能環保。
根據單元機空調中部件對電機使用需求的不同,分別對單元機空調的壓縮機電機、風扇電機和其他裝置的電機進行選型以及應用介紹。
壓縮機在空調中也有很多種類,有渦旋式、轉子式、螺桿式、活塞式和離心式。每種類型的壓縮機適用不同的空調,在單元機空調中,一般選用渦旋式壓縮機。根據使用要求,渦旋式壓縮機一般采用單相異步電機、三相異步電機和變頻電機,如表1所示。
表1 單相異步電機、三相異步電機和變頻電機適用范圍及特點比較
在單元機空調中選用三相異步電機跟變頻電機較多,考慮到成本的因素,一般在超高效機型和客戶特殊要求下會更多地選擇變頻電機。壓縮機中電機所在的位置如圖2所示。
1.2.1 室外風機
單元機空調中風扇使用的電機分為室內風扇電機和室外風扇電機[5]。室外機對啟動轉矩和過載能力要求不高,一般采用單相異步電機。室外風扇電機的位置如圖3所示。
圖2 電機在壓縮機中的位置
圖3 室外風扇電機的位置
圖4 室內風扇電機的位置
1.2.2 室內風機
單元機空調中室內機的導風電機對轉矩、效率要求比較高,一般采用三相異步電機,綜合考慮成本等因素,變頻電機使用并不多。室內風扇電機的位置如圖4所示。
單元機空調中除了壓縮機電機和風扇電機外,還有新風裝置上驅動搖擺葉片的電機(圖5)等,一般采用步進電機或永磁同步電機。綜合考慮步進電機跟永磁同步電機的優缺點,如表2所示,單元機空調中會優先選用步進電機。
圖5 電機用于驅動搖擺葉片的位置
隨著空調的使用年限增長,電機在長時間的工作和操作不當的情況下,也會出現如下的故障:
表2 步進電機和永磁同步電機的優缺點比較
(1)噪聲大;
(2)電機不轉(軸承卡死或者電機燒壞);
(3)電機溫升高或頻繁跳停。
根據長期的維修經驗和對失效分析的實驗,總結出造成電機故障的原因如下:
(1)運輸和安裝過程中造成機組變形,產生共振,同時電磁磁場、機械轉動引起噪聲[6];
(2)軸承或者電機受損,電機振動較大;雙電機機組共用一個控制器[7];
(3)軸承過熱,電壓不穩定;
(4)電機本身引起振動,有可能是安裝基礎不平,安裝不到位,緊固件松點造成的;
(5)與電機相配套的啟動電器損壞(啟動電容、接觸器、熱元件等)。
改善運輸環境,嚴格按要求安裝電機,平時對電機要做好維護。電機組不共用控制器,當電機使用年限較長時,要及時更換電機。
綜上所述,通過對單元機空調各種驅動電機以及驅動系統的分析比較,在選擇空調驅動電機的時候,需要考慮的幾個關鍵問題是電機的成本、可靠性、效率和功率,以及電機的維護、耐用性、尺寸和噪聲,同時需要綜合考慮其他相關因素,選擇合適的電機應用到不同的工作情況中。隨著電子通信技術的不斷進步,相信未來的空調系統是以系統性能可靠、結構緊湊、效率高、環保節能為基礎,向高集成化和數字化的方向發展[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