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紐約時報》2月27日文章,原題:中國老年人尋求養老院卻陷入騙局女銷售員用自己的轎車拉著楊瑾中(音)游覽。她(與楊)的每個電話和每次見面都進行同樣的推銷:僅投資一點錢,不僅能確保在某高價養老院獲得一席之地,還能獲得一些額外現金收入。78歲的楊女士并不愿這么做。但不久后,其丈夫罹患腦出血并失去說話能力。在人口正以驚人速度老齡化的中國,老年人很難在能負擔得起的養老院找到床位。最后,楊把相當于3.1萬美元的終生儲蓄交給那家養老公司。
近來,那名女銷售員所在公司卷入有關部門進行的數百起調查或公訴案件。如今,養老院騙局越來越引發中國政府擔憂。迄今,有關調查涉及巨額集資。此類問題已變得非常普遍,以至于中國司法機構將養老產業稱為非法集資的“重災區”。
楊不知能否拿回自己的錢。在她生活的益陽市,一名以做雜工為生的老人(也因受騙)失去一輩子積蓄后萬念俱灰,投河自盡。
中國隱約逼近的養老危機,為騙子和類似龐氏騙局的投資項目提供了可乘之機。專家說,中國人口持續老齡化(如圖),公共服務不足以照顧這個(龐大)群體。(為此)政府承諾為興建養老院的私營公司提供補貼和稅收優惠。但相關建設成本高昂且回報率往往過低,因為大部分人承擔不起優質養老服務。例如,在北京每月的養老院收費可高達1500美元,三倍于普通人的月均退休金。
于是,一些開發商繞開禁止在建成前向入住老人收費的法規。他們并不直接預售(養老院)房間或床位,而是推出一些除了承諾未來享受會員服務之外的附帶高息投資產品。有關部門和專家說,這些金融產品經常演變為龐氏騙局。若湊不到足夠的預售以動工建設,項目就會消失——(被籌集)資金也將隨之蒸發。
此類事件變得非常嚴重,以至于官方已經介入。中國官媒最近把此類養老投資基金的高息分紅稱為“童話”。過去4年來,中國已對銷售養老服務的公司提起1000多起刑事訴訟。過去兩年來僅湖南警方就調查45起案件,涉案金額5.4億美元。▲
(作者亞歷山德拉·史蒂文森等,丁玎譯)
環球時報2021-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