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小菊



【摘要】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朗誦”這項基本功是必學的。可這同時又是一項易操作而難精的學習內容。學得不好,直接影響語文的學習成效。筆者努力尋找快樂朗誦之跡,以豐富的內容激發學生朗誦興趣開始,以循序漸進的方法務實學生朗誦的基礎,以與語文學習的融合的方法,提高學生的朗誦能力。帶領學生走進一條快樂朗誦之路。
【關鍵詞】快樂;朗誦;語文學習
朗誦,是小學生語文學習中必學的一項基本功。朗誦能力的培養,不僅有助于學生對文章的理解和記憶,更有助于學生學會正確使用語言文字,提高自身的口頭表達能力。而《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9年最新修訂版)》中對小學高年級學生提出了具體的朗讀要求:能用標準的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并且能夠根據文章的載體、寫作的背景,朗讀出不同的情感,每分鐘讀200到250字。作為小學生,每天都離不開朗讀。然而,重復機械地進行傳統朗讀訓練,不僅沒有達到朗讀能力訓練的效果,還掀起了學生“厭讀”情緒而導致“金口難開”,讓朗讀失去了原有的“光彩”,“唱讀”“拖讀”“干讀”等現象此起彼伏,久而久之,學生對朗誦就失去了興趣。因此,筆者對學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過學習與鍛煉,找到快樂朗誦之法,努力提高朗誦能力。
一、豐富內容,激發朗誦興趣
葉圣陶先生曾經說過:“讀書心有境,入境始為親?!边@就是說,學生一旦對朗誦有了濃厚的興趣,就會主動去朗誦,在學習的過程中產生愉快的情緒和體驗。最終,達到快樂學習語文的效果。筆者在嘗試過程中發現,豐富的朗誦內容是可以激發學生朗誦興趣的。就如“讀了一本書,就像對生活打開了一扇窗戶。”那么在提供給學生朗誦的內容越豐富,他們生活里的“窗戶”便打開得越多,可以選擇“欣賞”的“風景”也更多了,當中總有學生喜歡的、適合的。自然,面對自己喜歡的內容,學生對朗誦的興趣就會逐漸加強。因此,從課內延伸到課外,老師選擇整理豐富多彩的朗誦訓練內容,無疑成了朗誦培訓的重要一環。
筆者給學生選擇朗誦內容,會從他們熟悉的內容著手。所謂“遠親不如近鄰”,熟悉的環境能讓人倍感輕松與信任,熟悉的練習內容,更能讓學生容易接受。選取語文書上的教學內容進行練習,可以消除學生對未知的恐懼感,極大地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學生會更感興趣,信心更足。例如,語文書上的《中華少年》《我的中國心》《有的人》《春夜喜雨》《天凈沙·秋》;現代詩《太陽的話》《白樺》《我們去看?!贰渡接辍?,這些詩歌文字優美、動聽,學生既愛學,也易朗誦,可作為指導快樂朗誦的首選作品。
從課本出發,延伸至課外,筆者不斷增加朗誦的內容。《冬思》《風箏的春天》《感恩的心》《荷花》《為了明天》《我驕傲,我是中國人!》《校園早晨》《一只驚天動地的蟲子》《紫藤蘿瀑布》等,帶學生走進清新自然地朗誦世界。更為精彩的是,我們文明古國所積淀的豐富優秀傳統文化詩篇,在拓寬學生視野的同時,為他們的朗誦提供了很好的精品。從《論語》等文化讀本中精選的內容到朗朗上口的唐詩、宋詞,都是非常優秀值得品讀的朗誦作品,大大豐富了朗誦訓練的素材,讓學生興致盎然。
朗誦學生接受并喜歡的作品,在朗誦時能徹底放松、全情投入、聲情并茂,自然能“快樂朗誦”,并達到以點帶面的效果。配合筆者講解的朗誦技巧,書本上那一個個“呆板”的文字,在學生眼前就會變得活靈活現,像一個個小精靈,活潑可愛,充滿了吸引力。學生會情不自禁地沉浸在朗誦中,感受自身朗誦帶來的愉悅,朗誦能力不斷提高。
早讀來一番“熱身誦讀”、課前一分鐘進行“個性展示誦讀”,每次朗誦時間不長,不給學生“厭讀”機會,讓熟悉的內容不斷在輪番進行朗誦,學生接受并快樂著。加上老師帶頭誦讀,為學生做出好榜樣。如此進行朗誦訓練,大大擴展了課堂的延伸,激發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既拓寬了學生的視野,又能有效的增加學生學習語文及朗誦的興趣。
二、循序漸進,夯實朗誦基礎
“心急吃不了熱豆腐?!崩收b訓練可以說是一項長期工程,需要非常扎實的基本功夫。于是,以循序漸進的方法,讓學生掌握朗誦的基礎,非常重要。
1.初始朗誦,讀準字音
初步朗誦指導,特別強調音準。例如,翹舌音、舌尖音、前鼻韻母、后鼻韻母、兒化音的讀法,開始朗誦時需要注上拼音進行練習,讀到熟悉后再去掉拼音,就可以避免學生產生依賴的心理。王維的《山居秋暝》,朗誦前應該把難讀準的字音用紅筆劃線,這樣的做法可以引起學生的高度重視。老師逐個帶讀難讀準的字音,讓學生第一時間領悟標準的讀音,為后面的朗誦打下扎實的基礎。能用標準的普通話誦讀古詩、文章,對于廣東人來說是有一定難度的,必須下功夫打基礎。萬事開頭難,但只要用心讀準每一個字音,良好的開端就是成功的一半。
2.再次朗誦,讀準節奏
沒有節奏的朗誦就是唱讀,為了避免唱讀,在語言層次上把握節奏是關鍵,做到停頓正確。如果是朗誦古詩,則可以根據詩的字數句型來把握節奏。一般說來,四言句式的古詩可劃分為二二節奏;五言句式可劃分為二三節奏;七言句式往往劃分為三四節奏。
例如,王維的《山居秋暝》是五言句式,可劃分為二三節奏,方法如下。停頓的地方特別強調注意聲停氣不停,這樣朗誦語感特別好。
山 居 秋 暝 (唐 ?王 維)
空山‖新雨后, 天氣‖ 晚來秋。
明月‖松間照, 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 蓮動‖下漁舟。
隨意‖春芳歇, 王孫‖自可留。
3.品味朗誦,升華情感
情感朗誦要求在誦讀的過程中揣摩作者的感情,并通過朗誦的輕重緩急和聲調的抑揚頓挫表達出來。例如,王維的《山居秋暝》五言句式,開頭兩個字平起,后面三個字需要重讀。
“空山”平起,“新雨后”重讀,“天氣”平起,“晚來秋”重讀。
“明月”平起,“松間照”重讀,“清泉”平起,“石上流”重讀。
“竹喧”平起,“歸浣女”重讀,“蓮動”平起,“下漁舟”重讀。
“隨意”平起,“春芳歇“重讀,“王孫”平起,“自可留”重讀。
一共有四個句子,每一句的朗誦處理又要有區別,第一句平起,第二句中揚,第三句平起,第四句高揚。在這樣的處理下朗誦,抑揚頓挫的語氣就出來了。
山 居 秋 暝 (唐 ?王 維)
空山‖新雨后,天氣‖ 晚來秋。
明月‖松間照, 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 蓮動‖下漁舟。
隨意‖春芳歇, 王孫‖自可留。
詩歌描繪了秋雨初晴后傍晚時分山村的旖旎風光和山居村民的淳樸風尚,表現了詩人寄情山水田園并對隱居生活依然自得的滿足心情。
利用多媒體展示畫面情景,讓學生能夠更加直觀體會作者的情感,領悟會更加透徹。在這樣的基礎上再配上輕音樂《雪的夢幻》,悠揚的笛聲把山村的田園風光展示出無限的美好,空靈般的景色讓人舒暢。欣賞著畫面、聆聽著醉人的音樂,學生的內在情感被調動起來了,這時的朗誦情感變得豐富、美麗動人,教師在一邊用動作加以引導,面部表情一定也要變得豐富起來。學生在豐富情感的渲染下,會情不自禁地舞動起來,達到忘我的境界?!翱鞓防收b”的目的已達到。
三、教學融合,提高朗誦能力
朗誦能力的訓練從來都不是單獨存在的。當學生掌握了朗誦的方法與技巧后,就會喜歡誦讀。語文學習,也就可以在誦讀中獲得知識、加深記憶。所謂“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反復朗誦,可以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反復朗誦,可以提高學生的語感;反復朗誦,可以加強學生的寫作水平;反復朗誦,可以習得更好語言文字使用之法。
例如,學習《七律·長征》,由于學生的現實生活與紅軍長征的年代相隔太遠,要學生能切身體會當時的感受,理解毛澤東主席寫作時的心情,那是相當困難的。在朗誦之前要充分利用多媒體,給學生看紅軍爬山涉水的相關畫面,紅軍那堅忍不拔、自強不息、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就能觸動學生的內心深處。這時,再配上音樂《我驕傲,我是龍的傳人》,那氣勢磅礴的音樂再次觸動學生的靈魂。這時候開始朗誦,在濃厚氣氛的渲染中,學生的情愫已被調動,情感倍增,朗誦效果便顯而易見。朗誦時用高昂的語調、略快的節奏,表達對紅軍的贊頌之情。學生那剛勁有力的朗誦,把氣勢磅礴的畫面展示得淋漓盡致。
又如,學習《江畔獨步尋花》時,通過多媒體展示詩歌的意境,時值春暖花開,作者杜甫欣賞美景的喜悅心情、人與自然的親切和諧都躍然紙上。朗誦時應帶著美好、喜悅的心情,用歡快的語調,便把作者對生活的熱愛之情盡情歌頌。
在朗誦時,我們引導學生緊緊抓住:普通話標準、聲音洪亮、節奏分明、全身心放松、全情投入。長期訓練,學生各項語文能力便隨之提升。學生讀到情濃之際,課文的理解難題迎刃而解。甚至寫作時,學生也會把朗誦的感情投入其中,精彩的文字便躍然紙上。有血有肉,具有真情實感的文章便寫出來了,這又可以解決學生怕寫作文、無話可寫的一大難題。
學生掌握了朗誦的方法,并以多媒體配合,流淌著背景音樂,在不斷的朗誦中,仿佛親臨其境,感同身受,難懂的詩詞,學生也能在讀中理解了。這也就達到了語文學習與朗誦雙贏的局面。
在語文課堂上,筆者還根據文本的內容,以多樣化的活動形式激發學生快樂朗誦。例如,采用放聲自由誦讀、分組誦讀、分角色讀、領讀、表演比賽等方法。通過多樣的形式給學生創造了展示自我的平臺,學生通過鍛煉,膽子大了,自信心增強了。加上老師的不斷激勵,讓學生在被認可與贊美中不斷成長。學生便能釋放飽滿的情感,放飛自我。久而久之,學生在朗誦里尋得方法,尋得快樂,尋得以朗誦學習語文的好方法。
同時,會朗誦的學生,其說話能力也大大增強。感情投入、吐字清晰、繪聲繪色……這樣,采用以朗誦與語文的融合之法,讓語文教學給了朗誦源泉,朗誦又成全了語文能力的習得。最終,終生受益的是我們的學生。
朗誦是一門藝術,它能給人以美的藝術享受,掌握了朗誦,可以影響學生的一生。“快樂朗誦”的魅力充分得到發揮。在語文課堂教學中,筆者將繼續重視培養學生的朗誦興趣,打好扎實的朗誦基礎,發揮語文課的功能,把朗誦很好地融進語文課堂中。讓每個學生都喜歡學習語文,熱愛朗誦,快樂朗誦,讓朗讀散發應有的光彩和魅力。
參考文獻:
[1] 張海燕.做一個會朗讀的語文教師[M].語文出版社,2016.
[2]李秀然.誦讀藝術:技巧與訓練[M].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13.
[3]董卿.朗讀者[M].人民文學出版社,2017.
[4]林素韻,胡敏.朗誦 主持 演講[M].湖南師范大學出版社,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