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秀春
做了近30年小學教育,參加全腦教育創始人韓宏宇教授主持的“全腦教育課題”和“素質教育與科學考試課題”等研究與實踐20多年,教過300多位小學生,對他們的發展后勁進行調查,我發現,創新能力決定發展后勁。
小學生培養創新意識很重要
很多人認為,創新是大科學家的事情。其實,從我們能夠看得到的人身上,我們就能發現,人人具備創新能力,只是表現不同而已。有的人表現在講故事上,有的人表現在做計算上,有的人表現在做飯上,有的人表現在手工操作上,有的人表現在思想上等等。
小學生培養創新能力,不是要做成什么重大發明創造,而是以培養創新意識和創新精神為目標。我在引導小學生培養創新意識和創新精神上,主要以引導學生“不一樣”為主。比如,做同一道題,我引導小學生從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層面出發,力求發現更活、更巧、更簡單的新方法。以數學算式為例,隨便說出一個數,我引導學生做加、減、乘、除運算,結合生活實際,鼓勵學生贏在創新。學習同樣的一個字,我引導學生拓寬思路、展開聯系,用更少的抄寫遍數記住它,活用它。以“全”字為例,我可以引導學生一遍不用寫就能記下來。我還鼓勵學生養成見到一個字就組三個以上詞、見到一個詞就造三個以上句子的好習慣。學習同一篇文章,我引導學生說出不同的收獲、不同的感悟、不同的實踐。以《知了》為例,我可以引導小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說出自己的收獲和感悟,以及自己今后怎么做。長而久之,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精神就逐漸地培養出來了。

課堂是培養創新精神的主陣地
小學生白天主要在學校,在課堂。因此,課堂應該成為小學生培養創新意識和創新精神的主陣地。其實,小學生也只有在課堂上培養了創新意識和創新精神,才能在課堂內外不斷地展示創新能力。
我在課堂上不搞一言堂,而是引導小學生培養領袖精神,培養學生具有課題組組長李世杰主任倡導的“超過家長、超過老師、超過書本,贏在起點、贏在創新、贏在分享、贏在奉獻”的“三超四贏”思想和實踐意識。
在課堂上,我們班的幾十個小學生,人人充滿信心,人人大有“舍我其誰”的勇氣和力量。我這樣做,就是根據小學生的好強、好勝、好奇的年齡特征和心理特點來組織教學的,就是把全腦教育和素質教育落實到課堂上。
在課堂上,我盡量不問只有一個客觀答案的問題。比如,你幾歲了?你家有幾口人?這樣的問題不是不可以問,不是不讓孩子知道,只是還可以繼續提高問問題的水平,還可以繼續提高孩子的思維能力,尤其是創新思維能力。比如,誰比你大?他有哪些優點和長處?如果這道題讓我們來做,我們怎么想?怎么做?如果這個故事讓我們來講,我們怎么想?怎么講?如果這篇文章讓我們來寫,我們怎么想、怎么寫?這樣一來,孩子們不拘泥于書本,不拘泥于固定的答案,他們展開想象、大膽聯想,不斷地閃爍智慧的火花。
孩子們在課堂上養成了超過家長、超過老師、超過書本,樂于觀察、樂于思考、樂于分享、樂于奉獻的好習慣,是一生受益無窮的巨大財富。
實踐是培養創新能力的主要抓手
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都應該是看得見、可評價的。日常作業和操作實踐是小學生培養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主要抓手。
比如學習“全”字。有的同學說:“比大王還高的人,一定是負責全國的人。”這樣的話,一遍都不用寫就把這個字記住了。當然,我還會繼續引導學生用“全”字組詞,造句。學生把這個字用活了,實現了一通百通的目標。
對學生進行全腦教育,引導學生從小用全腦思維學習,不僅提高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成績,提高學習信心,更重要的是培養了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和創新實踐能力。如此形成了良性循環,無論是平時學習,還是考學、就業,創新能力高,發展后勁就越足。
(作者單位:?河北省三河市西小汪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