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宇倩
聽評課是教師的一項基本功,是衡量教師業務水平的重要指標。通過聽課、評課,教師可以深入挖掘教學活動的核心及教育價值,并在實踐中不斷改進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水平,促進幼兒有效學習。北京市通州區華遠銘悅幼兒園是一所新建園,教師教齡大都在3-4年,存在著施教經驗不足的問題。為此,針對新教師多的現狀,我們將聽評課的工作總結為以下四個方面。
在教育活動中體現兒童觀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以下簡稱《綱要》)中指出:教育活動的組織與實施過程是教師創造性地開展工作的過程。在聽課時,首先要了解課解教師是否樹立了正確的教育觀和兒童觀,是否以兒童的知識經驗和發展水平為中心,以促進兒童身心和諧發展、提高素質能力為目的設計教育活動。
教師的教育觀念和教育行為之間存在一致性,如果教師把教學任務作為教育的重點,而忽略幼兒是有能力的學習者,那么這樣的教育活動從一開始就會偏離教育的本質。新教師的教育觀念比較死板,以教為主,教師說得多,約束多,幼兒在教育活動中是被動接受的。為了盡快讓新教師得到成長,我園改變了以往的聽課形式,增加了師徒互聽、新教師聽骨干、骨干聽班長等小組聽課,使教師通過了解、學習別人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技能,補充、完善自己,同時開闊視野。新教師要在聽課者和做課者兩個角色中互相轉換,在聽課的過程中,獲得更多對自己有益的教學經驗。這種互動聽課模式,激發了教師聽課、評課的積極性,并讓教師開始關注活動內容是否對幼兒有積極意義、是否支持幼兒進行自主探索學習、是否適合開展集體教學活動等。從關注能不能按照教案完整地開展教學活動到關注幼兒學習的有效和發展,這個過程就是教育觀念的轉變。
關注師幼的互動交往及幼兒的發展
《綱要》強調要“面向全體,促進每一個幼兒富有個性的發展”。讓幼兒在教育活動中積極主動、有效地學習,不僅需要教師精心設計和組織教學活動,和諧、平等的師幼關系更是保證一切活動順利開展的前提。
新教師在做課的過程中,通常與幼兒的互動范圍較小,總是擔心孩子不能給出自己想要的答案,于是提問的對象始終是那幾個“熟客”。其實,教師的擔心不應該針對個別幼兒,而是要擔心活動的組織和實施形式是否恰當、合理,要考慮大多數幼兒的接受能力。因此,在聽課中要著重關注教師選擇的活動內容是否與幼兒關鍵經驗習得相關,是否對幼兒后期發展有促進作用,以及師幼互動的頻率與各環節的設計。聽課者應該從以下幾點關注師幼的互動、交往情況:活動氛圍是否民主、和諧;是否尊重和平等對待每一位幼兒;師生間能否相互啟發,有無觀點的碰撞;教師能否尊重幼兒的想法;幼兒能否充分表達自己的意見。當然,也可以將這幾點作為評課的標準,讓新教師在做課、聽評課活動前,仔細學習要求和標準。這些標準公開透明,可以讓教師在設計教育活動時,提前考慮與幼兒相關的問題,這就是我們常說的“備孩子”。
把握教學活動的核心價值
教學活動要建立在幼兒生活經驗的基礎上,需要教師精心、巧妙設計各環節,幫助幼兒發現知識的規律,掌握技能,以避免出現“活動表面上熱熱鬧鬧,實際上流于形式”的現象。新教師要具備核心價值意識,在備課、準備活動前,應充分分析教材和幼兒,做好教學準備,從而設計適宜、有效的策略,使幼兒更好地學。
新教師在聽課過程中,要分析所聽教學活動的內容是以什么為中心,屬于五大領域中的哪個領域,其核心經驗及教育價值有哪些……此外,新教師應不斷思考做課教師所設計的活動環節是否清晰合理,是否圍繞教學活動的核心價值進行了提問和引導,幼兒的專注度、表現出的積極態度和良好行為如何等,同時,在評課時可參考這些內容進行交流。最后,還要檢驗幼兒的學習效果,即目標是否達成。
教師的反思與成長
反思意識和習慣的養成是一個長期積累的過程,新教師在聽評課過程中,除了要了解和學習他人的教學技能,找到教育教學的規律,還要發現自己的短處,不斷完善自己。我園新教師在通過評課剖析教學活動中存在問題和提出改進意見方面的能力還相對較弱,“自我反思”的意識還未受到重視。也因這些原因,我園在聽評課活動前,會給新教師布置不同的聽課任務。比如:工作一年的教師要聽活動目標和組織過程;工作兩年的教師要聽執教教師的提問和重難點的突破;工作三年的教師聽執教教師的教育策略和創新點……評課要圍繞聽課的重點進行分析喝研討,即圍繞一個維度或者一個重點進行分析,為執教者提出符合幼兒實際需要和操作性強的建議。
我園新教師在園保教干部、骨干教師的專業引領下學會了分析、反思教育教學活動的價值,掌握了在教學前“思”,教學中“做”,教學后“悟”的具體作法,在聽評課活動中得到了專業發展,體驗到了反思的樂趣。同時,讓新教師運用主動學習、自主實踐、分享合作的方式進行嘗試,體現了當今新教師應從幼兒適應活動向活動適應幼兒轉變的教學理念,最終實現了新教師專業能力的提升。
(作者單位:北京市通州區華遠銘悅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