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葵弟



【摘要】隨著我們不斷對有效線上教學的思考,深刻認識到教師要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和學習軌跡,通過在線學習活動的設計和組織,來引導、促進學生在線學習。本文以《乘法分配律》為例,以線上教學中的導學、互動、作業等重要學習軌跡為線索,闡述對小學數學線上教學有效實施策略的思考。
【關鍵詞】在線學習;設計;組織;有效實施
受疫情影響,2020年春季延期開學期間開展在線教學,也就是“停課不停學”。面對線上教學,教師憂心忡忡,家長焦慮不安,學生也是“千姿百態”。主要體現在:一是學生方面。自覺執行,自控能力較差,對學習又愛又怕,部分學生害怕“自學效果不好,擔心影響自己的成績”;二是教師方面。直播教學以知識輸出為主,學生的參與度和互動性幾乎為零,一味地聽講和被動地記錄,容易疲勞甚至走神,教學質量難以保證;三是家長方面。有心無力,不知如何指導孩子學習,也沒有足夠的時間監管孩子。基于此,我們不斷反思,從“課前—課中—課后”精心設計,保障線上教學的有效實施。
一、課前導學,助學生會學
學習單是學生建構知識能力與自主學習能力培養的支架。在設計任務單時,我們要根據學生的已有認知結構、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以任務驅動、問題導向為基礎。以《乘法分配律》為例,我們是這樣做的。
1.找準起點,引出問題
學生在學習乘法分配律之前,已經學習了長方形周長的不同計算方法、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算理。以學生已有的認知經驗,找準新舊知識之間的聯系,找準切入點,設計以下學習任務(圖1)。
方法一:(25+15)×12=40×12=480(元)
方法二:25×12+15×12=300+180=480(元)
緊接著問:你是怎樣想的?學生進行討論。這一個環節圍繞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和本節課的教學內容展開,旨在對已有的知識復習,并為將要學習的內容鋪墊,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信心。
2.經歷過程,探究問題
本課的教學重點是建構乘法分配律模型。把乘法分配律模型的建構設計成問題串,在這一個環節中,提出了以下三個問題(圖2)。
(1)觀察比較,感知模型
問題一:將上面兩種方法的綜合算式用符號連接起來,觀察等式有什么特點?
生1:第一個算式是先加在乘,第二個算式是先乘再加。
生2:第一個算式中只有3個數據,第二個算式中有4個數據。
生3:第一個算式中有括號,第二個算式中沒有括號。
……
學生從算式的符號和數據特征,初步感知乘法分配律的模型,為乘法分配律建模和模仿舉例乘法分配律合并式與展開式相等的關系打基礎。
(2)模仿舉例,建立模型
問題二:你還能舉幾個這樣的例子?你能用字母公式完整地表示乘法分配律嗎?
生:(40+6)×27=40×27+6×27,(80+9)×35=80×35+9×35
……
通過舉例,為學生提供更豐富的素材,加深學生對乘法分配律的認識。然后引導學生對算式模型進行歸納,但是學生用語言來描述乘法分配律還是有一定的困難,此時順勢提出:你能用字母公式完整地表示乘法分配律嗎?幫助學生順利地建立乘法分配律(a+b)×c=a×c+b×c的符號模型。
(3)對比分析,深化模型
問題三:它與前面運算律中乘法結合律有什么根本的區別?
生1:乘法分配律是含有乘加兩級運算的定律,乘法結合律只含有乘法運算。
生2:乘法分配律合并式只有三個數,展開后有4個數,運用乘法分配律前后都只有3個數。
這一個環節的三個問題循序漸進,讓學生經歷了“感知-模仿-建構-深化”這一乘法分配律模型構建的過程,使學生深刻理解了乘法分配律。
3.及時鞏固,解決問題
構建乘法分配律的模型之后,就需要設計針對規律的認識和理解的鞏固練習。從提交的作業反饋中,可以發現:(1)填空題的正確率為100%,學生通過自主學習已經掌握了乘法分配律的“形”。(2)判斷題的第一題正確率為80%,有部分學生對乘法分配律的本質理解不清。(3)判斷題第三題的正確率為65%。因此,通過學生的預習,我們需要調整教學,在教學中除了需要通過外部特征幫助學生構建乘法分配律的模型,還需要著重于從乘法的意義上理解乘法分配律的算理。
二、課中互動,促學生樂學
在直播中借助交互面板或連麥平臺,適當設計互動環節,有助于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生的參與度。
1.成果展示
在線上直播中,一些計算題或判斷題可以讓學生在互動面板上展示自己的計算結果與思考。如在探究新知時,提出問題:買三套衣服一共花去多少錢?你能用兩種不同的方法解決嗎?這時暫停視頻播放,預留足夠時間給學生在線下列式計算,并通過交互面板發送答案。對于學生來說,老師及時對快速回復的同學表揚鼓勵,大大激發他們學習積極性。
2.研討交流
在線上直播中,只要給予學生機會,他們都會非常愿意表達自己的看法和體會。如在計算99×37時,出現了兩種解題方法(圖3、圖4)。提出問題:你更喜歡哪一種方法?學生在線上暢所欲言,各抒己見,在辯論中形成簡便計算的意識。
三、課后作業,促學生延學
課后作業要立足于基礎知識、基本技能之上,幫助學生鞏固和靈活運用知識,形成技能,深化學習效果。因此,我們設計了三個具有層次性、拓展性、綜合性的練習。(圖5)
從作業的反饋來看,54×99+54的錯誤率最高,達到65%。主要出現兩種錯誤:一種是學生改寫成乘法分配律的展開式后,按四則運算的順序計算。另一種是學生受數據思維定勢的影響,只把99可以改寫成100-1,再按四則運算的順序計算。可見,學生還沒有領悟乘法分配律的內涵,還要加強學生對乘法分配律算理的理解。
總之,線上學習要重在課前學習活動的設計,重在課中學習過程的調動,重在課后學習延續的設計。教師要充分考慮如何從內容導向到學習導向,提高線上學習的有效性,幫助學生自主學習,建構知識形成的過程,關注學生的自我發展。
參考文獻:
[1]趙衛群,陳敏慧.線上教學新認識:從“內容導向”到“學習導向”[J].中小學數字化教學,2020(5).
[2]邱文君.“乘法分配律”教學設計與說明[J].小學數學教育,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