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建麗 龍婉婉 胡文杰 柳正葳



摘要?2016年3月至2018年12月,對江西井岡山境內魚類資源進行了本底調查,共采集魚類樣本1 062尾,經鑒定有魚類39種,隸屬4目12科32屬。其中,鯉形目種類最多,24種,占此次調查井岡山魚類物種總數的61.5%,以鯉形目鯉科的泥鰍、側條光唇魚和鯽魚在區域內分布最廣,在井岡山主要溪流均有分布。魚類群落以山區溪流小型魚類為主,其中雜食性魚類最多,占總種數的51.3%;其次是動食性魚類,占總種數的48.7%,此次未捕獲植食性和濾食性魚類。從區系分析結果看,井岡山地區魚類種類分為5個區系復合體,南方平原魚類區系復合體和江河平原區系復合體種類較多,分別占此次調查魚類總種數的46.2%和30.8%;其次是晚第三紀早期區系復合體,占此次調查魚類總種數的12.8%,南方山地和北方山地區系復合體較少,分別占此次調查魚類總種數的5.1%和2.6%。與以前研究結果相比,此次調查新記錄魚類17種;同時,有15種魚類在此次調查中未采集到。
關鍵詞?井岡山;溪流;魚類資源;種類組成
中圖分類號?S932.4?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517-6611(2021)01-0073-04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1.01.019
Abstract?A background survey of fish resources in Jinggang Mountain was conducted from March,2016 to December,2018.And 1 062 fish specimen were collected,and 39 species that belonged to 4 orders,12 families and 32 genera had been identified.Cypriniformes contained 24 species,which accounted for 61.5% of the total fish species.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Acrossocheilus parallens and Cyprinus carpio,belonging to Cyprinidae family,Cypriniformes order,were the most widely distributed species,and distributed from almost all the sampling sites in this study.Small-sized fish in mountainous stream took a large proportion of the total fish collected.Among them, omnivorous fishes was the most abundant,accounting for 51.3%;Zoophagous fishes was the second,accounting for 48.7%.No phytophagous and filter feeding fishes were caught in this survey.According to the fauna analysis,the fish species in Jinggang Mountain region could be divided into five fauna complexes.There were more species in the southern plain fish fauna complex and the river plain fauna complex,accounting for 46.2% and 30.8% of the total species respectively,followed by the early Neogene fauna complex(accounting for 12.8%),and the southern mountainous area and the northern mountainous area fauna complexes were the least,accounting for 5.1% and 2.6%?respectively.Compared with the previous researches,17 species of fishes were newly recorded in this survey,and 15 species of fishes were not collected.
Key words?Jinggang Mountain;Stream;Fish resources;Species composition
井岡山地處江西省西南部,湘贛兩省交界的羅霄山脈中段,總面積為1 308.58 km2,地理位置為113°49′~114°23′E,26°27′~26°49′N。井岡山東西分別與鄱陽湖平原和洞庭湖平原相依,是長江中游鄱陽湖流域與洞庭湖流域的分界性山脈。井岡山地區屬中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區,水熱條件充沛,是亞洲東部生物多樣性高豐度區,也是地球上同緯度最豐富的生物區分地之一[1]。該區域內設有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有中亞熱帶天然常綠闊葉林,是研究我國乃至全球中亞熱帶生物資源的重要基地,是一個具有多功能的綜合性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其完整性、原始性和多樣性位居全省各個自然保護區首位,其保護意義和開發潛力也是其他保護區所無法比擬的[2]。
井岡山水資源豐富,中小河流眾多,樹枝狀水系向四周分流,蜿蜒曲折,流域面積10 km2以上的河流有6條,干支流總長222.3 km,市內主要河流有龍江、鄭溪、拿山河、行洲河、大旺水,屬于贛江水系[3]。井岡山內水系主要為溪流,處于濕地生態系統的生態脆弱帶,易受自然、人為活動的干擾,生態平衡極易受到破壞,所棲息的魚類受環境和人為因素的影響較大。前人對井岡山生物調查研究主要集中于植物和昆蟲[4-9],脊椎動物相關報道相對較少,主要為鳥類、兩棲類、爬行類[10-14],有關魚類報道僅見廖文波等[15]的研究。筆者對井岡山溪流魚類群落結構、多樣性分析及棲息地環境生態現狀的調查分析,旨在明確該地區溪流魚類的組成及其在動物地理區劃中的位置,積累該地區的魚類資源信息,為保護區制定合理的科學管理和保護措施提供參考,并為井岡山溪流魚類資源的保護及其生物地理學分析提供基礎資料。
1?材料與方法
2016年3月至2018年12月,對井岡山野生魚類展開系統調查,選擇廈坪鎮、黃坳鄉、大井、小井、龍市鎮、拿山鄉、茨坪鎮、下七鄉、茅坪鎮、鵝嶺鄉等10個樣點進行了魚類標本的采集,采樣點的分布見圖1。標本在當地漁民協助下進行采集,少數從漁民處購得。將采集的標本統計個體數,對標本進行拍照記錄后,用10%的福爾馬林固定,帶回實驗室,依據相關魚類志進行物種鑒定[16-20]。
2?結果與分析
2.1?區系組成?此次調查共采集魚類標本1 062尾,共39種,隸屬4目12科32屬。其中,鯉形目種類最多(24種),占此次調查井岡山魚類總種數的61.5%;其次是鱸形目和鲇形目,分別有8種和5種,分別占總種數的20.5%和12.8%;合鰓目僅1種,占總種數的2.6%(表1)。鯉形目魚類為此次調查中種類數最多的類群,鯉形目中鯉科魚類共19種,占此次調查魚類種數的48.7%;鯉科魚類共記錄8個亞科,以鮈亞科種類數最多,為8種;鲬丹亞科、鲃亞科、鯉亞科和鲌亞科各2種;鳑鲏亞科、雅羅魚亞科、鰍鮀亞科各1種;其次是鰍科,3種,占7.7%;平鰭鰍科2種,占5.1%。鱸形目魚類共5科,其中鰕虎魚科3種,占此次調查魚類總種數的7.7%;鱧科和塘鱧科各2種,均占總種數的5.1%;絲足鱸科和刺鰍科各1種,均占總種數的2.6%。鲇形目3科,鲿科3種,占此次調查魚類總種數的7.7%;鲇科和胡子鲇科各1種,均占總種數的2.6%;合鰓目僅1科1種,占此次調查魚類總種數的2.6%。
39種魚類分別隸屬5個魚類區系復合體,屬于南方平原區系復合體的魚類有側條光唇魚、條紋小鲃、花斑副沙鰍、江西副沙鰍、胡子鲇、黃顙魚、盎堂擬鲿、短須擬鲿、波氏吻鰕虎魚、子陵吻鰕虎魚等18種;屬于江河平原區系復合體的魚類有馬口魚、寬鰭鱲、棒花魚、似鮈、江西鳈、小鳈、花鰕骨、銀鮈、福建小鰾鮈、鳙魚等12種;屬于晚第三紀早期區系復合體有高體鳑鲏、鯽、鯉、泥鰍、鲇等5種;屬于南方山地區系復合體的有原纓口鰍和擬腹吸鰍2種;屬于北方山地區系復合體的僅尖頭鱥1種。另外,井岡山魚類物種數量的分布也表現出一定的區域差異性,其中位于更低海拔的廈坪鎮種類數最多,有22種;黃坳鄉次之,有14種;茨坪鄉和拿山鄉分別為12種;下七鄉為11種;龍市鎮和鵝嶺鄉分別為10種;茅坪鄉為7種;海拔較高的小井和大井種類數最少,分別僅有4種和2種。
2.2?生態類型?從此次調查結果來看,井岡山地區39種魚類中,泥鰍、側條光唇魚和鯽魚在區域內分布最廣,在井岡山主要溪流均有分布,占總種數的7.7%;馬口魚、條紋小鲃、小鳈、花鰕骨、銀鮈、福建小鰾鮈、翹嘴紅鲌、鰍鮀、花斑副沙鰍、江西副沙鰍、盎堂擬鲿、短須擬鲿、斑帶吻鰕虎魚、月鱧、斑鱧、小黃黝魚、刺鰍等17種魚只在1個采樣點采集到,分布相對較窄,占總種數的43.6%。此次采集到的魚類以適應山區溪流環境的小型溪流性魚類為主,比如側條光唇魚、條紋小鲃、馬口魚、寬鰭鱲、、尖頭鱥、麥穗魚、棒花魚、小鳈、原纓口鰍、擬腹吸鰍、盎堂擬鲿、波氏吻鰕虎魚、子陵吻鰕虎魚、斑帶吻鰕虎魚、月鱧、叉尾斗魚、沙塘鱧、小黃黝、刺鰍等,以及部分江河定居性魚類,比如鯉、鯽、高體鳑鲏、銀鮈、泥鰍、黃顙魚、黃鱔等。從食性類型來看,井岡山魚類中雜食性魚類最多,包括鯉科魚類中大部分種類及鰍科魚類共20種,占總種數的51.3%;其次是動食性魚類,主要為鲇形目、鱸形目及合鰓目的種類,共19種,占總種數的48.7%,此次調查未捕獲植食性和濾食性魚類。
3?討論
從此次調查的區系分析結果來看,井岡山地區魚類種類的構成較為復雜,可以分為5個區系復合體。在這些區系中,南方平原魚類區系復合體和江河平原區系復合體種類較多,種類數分別占此次調查魚類總種數的46.2%和30.8%,其次是晚第三紀早期區系復合體,占總種數的12.8%,南方山地和北方山地區系復合體較少,分別占總種數的5.1%和2.6%。這與我國魚類以江河平原復合體為主的區系特點略有不同[21],而與井岡山地區獨特的地理環境相關。井岡山魚類在區系上反映了該地區魚類的分布明顯受自然環境條件的影響,井岡山海拔較高(平均海拔381.5 m,主要山峰海拔大多在1 000 m以上,最高峰海拔1 841 m),水溫較低,水系多為溪流,山勢較高而河流面較窄,水流比較湍急,河流底質多為石礫或卵石,這些生境更有利用于低緯度地區且以具有保護色和輔助呼吸器官為主要特征的南方平原復合體魚類的棲息,因此分布較多。此外,從生態類型來看,井岡山區域內水系的自然條件比較適應急流底棲生活的魚類,如鯉形目鮈亞科(7種)、鲬丹亞科(2種)、鲃亞科(2種)、平鰭鰍科(2種)、鲇形目鲿科(3種)以及鰕虎魚科(3種)的一些種類等。這些魚類口多數是下位或亞下位,鰭、唇和吻均較發達,有的特化為乳突或胸鰭特化為不同程度的吸盤,多數種類具有發達的口須[21]。
關于井岡山地區魚類物種多樣性的研究較少,廖文波等[15]是較早展開系統研究的學者,其研究共記錄38種魚類,與其調查結果相比,該研究增加了條紋小鲃、似鮈、花鰕骨、高體鳑鲏、鯉、尖頭鱥、南方長須鰍鮀、花斑副沙鰍、江西副沙鰍、擬腹吸鰍、胡子鲇、短須擬鲿、斑帶吻鰕虎魚、月鱧、斑鱧、叉尾斗魚、小黃黝魚17種,減少了臺灣白甲魚、蛇鮈、吻鮈、唇鰕骨、興凱鱊、中華花鰍、無斑南鰍、縱紋原纓口鰍、平舟原纓口鰍、東坡長汀品唇鰍、烏蘇擬鲿、細體擬鲿、大鰭鳠、鰻尾鮈央和中華紋胸鮡15種。造成2次研究結果相差較大的原因可能與采樣點的設置及這些魚類在井岡山的分布范圍有關。經研究發現這些增加與減少的物種在井岡山地區的分布范圍較窄,大多僅在一個采樣點或小支流有分布。另外,Yi等[22]指出長江中下游的湖北、湖南和江西報道的鑒定為平舟原纓口鰍的標本應屬于大斑原纓口鰍,同時細體擬鲿為長江上游特有種,但因未檢視該標本,其分類地位還有待進一步確認。
參考文獻
[1]景慧娟,凡強,王蕾,等.江西井岡山地區溝谷季雨林及其超地帶性特征[J].生態學報,2014,34(21):6265-6276.
[2]江西省林業廳,江西省環境保護局,江西省科學技術委員會.井岡山自然保護區考察研究[M].北京:新華出版社,1990.
[3]葉張煌,劉嘉麒,尹國勝,等.江西井岡山的地貌特征及其形成機制[J].山地學報,2013,31(2):250-256.
[4]楊立軍,張丹丹.井岡山自然保護區蛾類多樣性及人為干擾的影響[J].環境昆蟲學報,2014,36(5):679-686.
[5]王蕾,施詩,廖文波,等.井岡山地區珍稀瀕危植物及其生存狀況[J].生物多樣性,2013,21(2):163-169.
[6]何桂強,趙健,宋玉贊,等.井岡山地區蝶類資源新記錄[J].井岡山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3,34(4):95-99.
[7]孔令杰,陳春泉,羅火林,等.井岡山自然保護區野生蘭科植物資源分布及特點[J].植物科學學報,2012,30(6):584-590.
[8]肖宜安,何平,李曉紅,等.井岡山自然保護區蕨類植物資源[J].植物研究,2004,24(1):35-40.
[9]鄧賢蘭,黃彩霞.井岡山自然保護區藥用蕨類植物資源區系分析[J].植物研究,2002,22(1):91-97.
[10]承勇,宋玉贊,趙健,等.江西井岡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鳥類資源調查與分析[J].四川動物,2011,30(2):277-282.
[11]黃族豪,宋玉贊,陳春泉,等.江西井岡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爬行動物多樣性研究[J].四川動物,2007,26(2):368-369.
[12]黃族豪,吳華欽,陳東,等.井岡山自然保護區兩棲動物多樣性與保護[J].江西科學,2007,25(5):643-647.
[13]鐘昌富.井岡山自然保護區爬行動物初步調查[J].南昌大學學報(理科版),1986,10(2):71-75.
[14]鄒多錄.井岡山自然保護區兩棲動物及其區系分布[J].南昌大學學報(理科版),1985,9(1):51-55.
[15]廖文波,王英永,李貞.中國井岡山地區生物多樣性綜合科學考察[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4 .
[16]陳宜瑜.中國動物志:硬骨魚綱 鯉形目(中卷)[M].北京:科學出版社,1998.
[17]樂佩琦.中國動物志:硬骨魚綱 鯉形目(下卷)[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0.
[18]伍漢霖,鐘俊生.中國動物志:硬骨魚綱(五) 蝦虎魚亞目[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8.
[19]朱松泉.中國淡水魚類檢索[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1995.
[20]褚新洛,鄭葆珊,戴定遠.中國動物志:硬骨魚綱 鲇形目[M].北京:科學出版社,1999.
[21]李明德.魚類分類學[M].北京:海洋出版社,1998.
[22]YI W J,ZHANG E,SHEN J Z.Vanmanenia maculata,a new species of hillstream loach from the Chang-Jiang Basin,South China (Teleostei:Gastromyzontidae)[J].Zootaxa,2014,3802(1):85-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