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郭 因
這是一本“與時下崇尚奢靡、崇尚消費之風完全相對的另一種陳述,另一種宣言。”美國司各特·薩維吉編的《簡樸生活讀本》記敘了一些過著簡樸生活的人的向往與作為。
人生什么是最重要的?他們提出并回答了這個問題:走一條人人相愛的道路,過一種人人相愛的生活。把愛時刻運用在日常生活中。尋求與積累知識也就為著實踐愛。
為了實踐愛,去鄉間的老村莊,找一個老房子和一片土地安家。他們在所經營的土地上,創建了一個多元的、可持續發展、能養育萬物的生態系統,用體力、用手工工具、用低科技生產,種糧種菜,養雞下蛋,做衣服……他們不贊成使用電腦、電視和一切工作都用機器,認為電腦取代了人將使人無法保持符合人性的生活,并將改變后代的大腦結構,使人只成為適應機器世界的人而無法應付種種不可預測的境遇。
他們的社區,家家互相幫助,常常共同勞動。他們的財產既非公有,也非私有,而是在個人責任與完全共享之間求取平衡;他們反對土地資源和一切財富集中在越來越少的人手中;他們反對全球經濟體系,認為這種體系將摧毀非西方文化,摧毀世界各地居民最后一點主權;他們也反對全球性思維,認為全球性思維只能產生一知半解;他們宗教信仰多元,但毫不妨礙他們共同勞動和分享財物。
他們認為,過這樣的簡樸生活能使人誠實、謙虛、堅強,能使環境不被污染,資源持續利用;能使家庭完整和歡樂;能使人在真實的時空過真實的生活,創造豐富的人生,了解多維度的美,從簡單平常的地方找到戲劇性和激動人心的東西;能使人以求知與創造來填補生活中的寂靜時刻;從而有一種完滿的人性。
對于這“另一種宣言”,人們可以有各種不同的看法,但是它畢竟能啟發世人也作這樣的深思:人生到底什么才是最重要的。
《簡樸生活讀本》[美]薩維吉編蔣顯譯光明日報出版社200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