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紅
牙周炎通常為慢性發展性疾病,是成人口腔中經常出現的細菌感染性炎性疾病,也是引起牙周炎病人失牙的主要原因[1-2]。慢性牙周炎的病理改變在于牙周袋的形成、牙槽骨的吸收及牙周病活動性增加,需要根據病人牙周炎分型及時治療,常規的治療方法包括齦上潔治,齦下刮治及一些牙周手術等[3]。菌斑微生物及其產物是引發牙周炎的始動因子[4]。病人的日常口腔清潔措施對于保證菌斑的控制,保證牙周治療效果,減少牙周病復發及牙周組織進一步破壞尤為重要[5-7]。本研究旨在通過菌斑顯示液強化口腔衛生宣教,進一步提高牙周炎病人的牙菌斑控制意識,并通過牙菌斑染色與口腔健康教育相結合的方式,有效地降低菌斑指數,提高牙周炎病人的護理滿意度。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9年6月—2019年 12月在深圳市保健委員會綜合門診部口腔科就診的100例牙周炎病人,男52例 ,女48例,年齡18~80歲 。納入標準:①無全身性疾病或者系統性疾病;②在本次研究的近14 d內沒有服用過抗菌藥物;③曲面體層片顯示病人為輕度或中度的牙周炎病人,且16、26、36、46四顆牙齒中至少現存一顆牙齒。排除標準 :①年齡<18歲或>80歲;②不愿配合者;③對染色劑過敏者。將100例病人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50例,兩組病人年齡、病情等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護理方法 在參加研究的牙周炎病人就診時對觀察組和對照組病人均采用棉簽蘸取菌斑染色液,進行牙面的菌斑染色,觀察記錄刷牙前的菌斑指數。同時給予病人口腔衛生宣教,示教正確的刷牙方法。對照組采取常規方法指導刷牙,觀察組加用菌斑顯示劑指導刷牙。
1.2.1 健康宣教 護士解釋該病人口腔疾病與口腔衛生的關系,明確清除菌斑在牙周炎治療期與維護期的重要意義。
1.2.2 宣教正確的刷牙方法 護士通過電腦視頻及現場口腔牙齒模型指導病人使用圓弧法刷牙。①牙刷的選擇:向病人解釋牙刷不宜選用刷毛過硬的材質,一般選取中等硬度,同時刷頭不宜過長,便于在口腔內靈活運動,從而徹底清潔各個牙面。②刷牙方法:刷牙時將刷毛沿著齦緣放置牙刷,呈45°置于齦溝內,短距離(約2 mm)顫動刷牙大約5次,然后向頜面轉動的方法刷牙齒外表面1次;全口牙齒應按一定順序刷,保證刷到每個牙面,每次移動牙刷時確保與之前的刷牙面積有重疊,注意:刷牙時常遺漏下前牙的舌側,上前牙的腭側,這些面應將刷頭直立,行上下移動的方式進行牙面的清潔; 每次刷牙至少3 min,每天刷牙至少早晚各1次。
1.2.3 宣教正確使用牙線及間隙刷 為了便于病人學習及使用,推薦使用牙線棒進行牙齒鄰面的清潔,將牙線作拉鋸式運動輕輕置于2個牙齒之間,并分別沿2個牙齒的表面提拉出來,以去除牙齒鄰面中嵌塞的食物及菌斑。若病人牙縫較大,推薦使用間隙刷,將間隙刷沿著牙齦緣部分插入至牙齒間隙,并行前后移動依次來清潔鄰面,注意勿用蠻力。
觀察組接受刷牙前的菌斑染色,接受口腔衛生宣教。但在觀察組中輔助使用鏡子,病人能通過鏡子行自檢,將刷牙遺漏的位點進行補充刷牙。
1.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①比較兩組刷牙前后菌斑指數:選用Turesky改良的Q-H菌斑指數記錄法,即對每一個位點行1~5分的菌斑指數評分[8]。取樣牙為病人的右上第一磨牙(若缺失或有任意一個牙面缺失,則順延依次選擇左上第一磨牙,左下第一磨牙,右下第一磨牙),刷牙前后分別評估菌斑指數(共2次評估)。牙菌斑指數(plaque index,PLI)是各牙菌斑度數之和與被檢查位點數之比,本試驗所取的位點分別為取樣牙的近中頰面、頰側中央,遠中頰面以及舌面。②比較兩組病人刷牙時間。③調查兩組病人的護理滿意度:在口腔衛生宣教后通過問卷調查的方式調查兩組病人的護理滿意度[9],采用百分制表示,其中≥95分為非常滿意,80~94分為基本滿意,<80分為不滿意。護理滿意度=(非常滿意+基本滿意)/總例數×100%。


表1 兩組病人刷牙前后菌斑指數比較

表2 兩組病人刷牙時間比較 單位:s

表3 兩組病人護理滿意度比較
口腔內存在多樣的微生物群落,其在黏膜和牙齒表面以結構組織生物膜的形式存在,一般來說,這些群落與宿主和諧共生,但有時這種共生關系會失調并導致疾病[10]。菌斑與多種口腔常見疾病的發生息息相關,如齲齒及慢性牙周炎[10-11]。有研究結果顯示,24 h菌斑累積與長期不進行口腔衛生后的炎癥反應之間的關系[12]。
牙周炎患牙所致缺陷使得某些部位的菌斑不易發現并及時清除。由于牙菌斑是引起牙周炎發生和加重的重要因素,所以對牙周炎的治療不能單以改善臨床癥狀為主,控制牙菌斑形成也成為治療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簡單的物理清除方法能夠破壞其附著,清除生物膜[7]。菌斑控制的目的是去除菌斑和防止菌斑的重新出現。其方法有機械、化學或兩者相結合的方法。刷牙是最常規的機械方法,能有效地去除牙面的菌斑[13]。2012年的一篇Meta分析顯示,使用手動的牙刷刷牙可有效地減少牙菌斑及減輕牙齦的炎癥[14]。使用牙線能明顯地減少牙齒鄰面的菌斑[15]。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指導并強化訓練牙周炎病人刷牙,菌斑指數降低顯著,與其他學者研究結果相一致[14]。
本研究結果顯示,兩組病人刷牙后菌斑指數降低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P<0.05)。對照組往往是鄰面的清潔效果不足,病人無法對鏡自檢,忽略了牙線的使用,從而無法及時地將這些位點的菌斑進行有效清除[16]。觀察組刷牙時長高于對照組的刷牙時長,菌斑染色劑能更加清晰地指示未刷到的地方,如牙齒的鄰面、上頜后牙的頰面及下頜后牙的舌面等,從而增加了刷牙時間,提高刷牙的效果。本研究采用的菌斑顯示劑通過與牙表面的菌斑結合而使其顯示為明顯的紅色,可以更直觀地顯示菌斑在牙齒上的附著部位,幫助牙周炎病人養成良好的口腔衛生習慣[18]。菌斑染色劑作為一種口腔清潔用品[19],使用方法簡單、示教直觀,不僅可用于牙周炎病人口腔衛生宣教中,也可應用于正畸病人、兒童多發齲、老年根面齲的病人的口腔衛生護理中。 通過護士詳細地進行口腔衛生宣教,兩組病人口腔均能掌握牙周炎的日常維護[20]。但是兩組病人護理滿意度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在增加了使用菌斑染色液后,增強了護患溝通、優質的護理服務及口腔健康教育,能夠有效提升病人的滿意度[21]。
綜上所述,菌斑顯示液強化口腔衛生宣教在牙周炎病人護理中增加了病人的刷牙時間,有效降低了菌斑指數,提高了病人的刷牙效率,提高了病人的護理滿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