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鵬宇,宋曉波,李鵬,甄政,張雷雷
(1.潞安化工集團有限公司古城煤礦, 山西 長治市 046108;2.潞安化工集團有限公司余吾煤業公司, 山西 長治市 046103;3.潞安化工集團有限公司常村煤礦, 山西 長治市 046102)
在煤礦實際生產過程中,綜采工作面一直面臨著推過空巷的問題。所謂空巷是指在工作面回采前方存在的與工作面平行,或成一定夾角的、已經失去服務功能的廢棄巷道,有些與工作面切眼位于一個水平位置,有些位于切眼上方或下方[1-2]。古城煤礦 N1305工作面是該礦的首個無煤柱開采工作面,回采原50 m護巷煤柱時需推過聯絡巷。在從安全可靠、成本投入、工藝難易程度、資源開采、經濟合理等方面評選各個推過方案時,發現有些方案為經驗定性分析,給合理選擇方案造成很大困難。本文在分析過空巷方案主要影響因素的基礎上,結合層次分析法,構建優選結構模型,通過權重計算給出最優方案,為現場施工方案的決策選擇提供量化的參考。
古城煤礦 N1305工作面地面標高為+915 m~+936 m,埋深為503.8 m~581.4 m,開采3#煤層,煤層賦存穩定,平均厚為6.32 m,煤層傾角為6°。直接頂為0~12.25 m厚的泥巖、砂質泥巖,局部為粉砂巖;直接底為0~3.85 m厚的砂質泥巖、泥巖,局部為細砂巖。工作面采用綜合機械化放頂煤工藝進行回采,采高(3.2±0.1) m。
工作面巷道布置如圖1所示。
為實現無煤柱開采,相鄰工作面回采時采用沿空留巷技術,將一條順槽保留下來作為N1305工作面的輔助進風順槽,該巷道與N1305主要進風順槽之間的護巷煤柱為50 m,每間隔200 m布置有若干聯絡巷。N1305主要進風順槽與輔助進風順槽為沿頂板掘進巷道,回采過程中聯絡巷位于支架上方,受超前支承壓力的作用,兩側煤壁處于破碎狀態,失去承載作用,直接頂和基本頂很容易在空巷上方提前破斷,頂板破碎嚴重,極易形成大面積下沉,甚至可能發生冒頂和壓架事故[3-4]。

圖1 N1305工作面布置
聯絡巷沿頂板掘進,巷寬3.3 m,巷高3.2 m,支護形式為錨網索+梯子梁支護,錨索為“3-3-3”布置,排距為900 mm;每排4根錨桿,排距為900 mm。結合工作面現場情況和其他礦井過空巷經驗,制定了如下4種過高位空巷方案[5-6]。
回采至空巷前不進行支護,依靠原支護維護頂板。揭露空巷時,沿煤層底板直接回采,采用調偽斜方法回采。具體方法為:揭露聯絡巷前,端頭多進4~6個循環,揭露聯絡巷后,只端尾進刀4~6個循環,即端尾進刀后返空刀至工作面中部,再頂溜向端尾割煤進刀,確保快速推過空巷。該方法回采工藝簡單,不增加額外工作量和支護成本,且不會造成煤柱丟失,資源開采率高,但是安全性較低,來壓后可能破壞空巷內現有支護,造成頂板冒落矸石引起壓架事故。
該方法為在回采至空巷前 50 m時,間隔 1.5 m~3 m,提前在聯絡巷內打設11~16個木垛加強支護,并用鋼絲繩將木垛與鋼筋托梁相連。揭露空巷時,沿煤層底板回采,支架稍降前移至木垛下方然后升緊,通過木垛與頂板接頂。該方法與直接法類似,不同的是,回采前和回采時整個過程中木垛始終支護空巷頂板,降低了頂板破壞冒落的風險,但是木垛承載力低,非常容易失穩破壞,而且增加了一定的支護成本。
該方法為在回采至空巷前15 m時,在該區域提前留底煤回采,每循環留底煤150 mm,逐漸上漂。揭露空巷時,沿空巷底板回采,支架與空巷頂板直接接頂。推過空巷后,再每循環向下割底煤150 mm,逐漸向下沿煤層底板回采。該方法會造成少回采3500 t煤炭資源,經濟損失較大。但該方法安全可靠性高,回采工藝簡單,不需要額外的工序和支護成本。
回采至空巷前,在空巷兩側巷口設置圍擋,向巷內充填水泥、高水材料、超高水材料等充填漿液,依靠良好的流動性,自流充滿聯絡巷空間。揭露空巷時,沿煤層底板回采,采煤機直接截割充填體,支架直接與頂板接頂,與截割實體煤無異。該方法雖然回采時工藝簡單,安全可靠性高,也不造成煤柱損失,但是需要額外增加充填設備和工作量,而且需要不少于500 m3的充填物料,成本較高。
層次分析法是將與決策有關的因素分解成目標、準則、方案等層次,在此基礎上對定性問題進行定量分析的一種實用的多準則決策方案[7-12]。根據以上4種可行的過空巷方案,在分析主要影響因素的基礎上,確定層次結構模型,計算準則層權重,最后得出層次總排序權向量,為方案決策提供參考依據。
根據現場經驗和相關文獻,初步將影響過高位空巷方案選擇的影響因素分為回采工藝、施工安全性、成本投入、資源開采4個方面,具體如圖2所示。

圖2 空巷推過方案的層次結構模型
構造判斷矩陣是層次分析法的關鍵步驟,由多個專家根據表1中的標度進行兩兩比較并賦值。

表1 判斷矩陣的標度值
準則層4個影響要素相對于目標層的判斷矩陣A為:

權向量為:

根據層次分析法相關公式對判斷矩陣A的一致性進行檢驗:

因CR<0.1,所以判定矩陣A的不一致程度是可以接受的。根據權向量A,在選擇推過方案時,首先要考慮施工安全性,其次是資源開采,最后考慮回采工藝復雜程度和成本投入,且給出了各個因素確的量化值,為選擇方案提供了具有比較意義的參考。
先從回采工藝復雜程度方面,對4種方案進行兩兩比較,由專家賦值得到判斷矩陣B1:

經計算,B1的權向量為:

故B1的不一致程度可接受,權向量W(B1)為4種方案在回采工藝方面的權重,數值越大,表示工藝越簡單。
類似地,由專家分別從施工安全、成本投入、資源開采 3個方面對 4種方案進行兩兩比較并賦值,得出判斷矩陣B2、B3、B4。

經計算,B2、B3、B4的CR值分別為0.0240、0.0785、0.0192,均小于0.1,所以B2、B3、B4的不一致程度均可接受。對應的權向量分別為:

進行方案總排序計算,結果如下:

根據計算結果可知,綜合考慮全部充填法是最優選、最安全可靠的方案,但從回采工藝和成本投入來說又有明顯的劣勢。漂刀推過法和木垛支護法綜合來看是相差不多的2種方案,現場施工時可以作為備選方案。
(1)從結合古城煤礦施工現場的實際情況,確定了該礦N1305工作面過空巷的4種可行方案:直接推過法、木垛支護法、漂刀推過法和全部充填法,并定性分析各方案的優缺點。
(2)在方案選擇時著重考慮了4個影響因素,且給出了4個因素的權向量。根據權向量大小,應首先考慮施工安全性,其次是資源開采,最后考慮回采工藝復雜程度和成本投入。
(3)運用層次分析法確定了全部充填法為最優方案,且給出了各個方案優劣一個綜合量化值,決策者在選擇方案時可參考該量化值進行決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