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林超
(霍州煤電集團辛置煤礦, 山西 霍州市 031412)
辛置煤礦自 1952年建井以來,經山西省能源局認定核準的生產能力為280萬t/a,現主采2#、10#、11#等煤層。其中+450 m水平位于2#煤層,煤層埋深+306 m~+370 m,走向較為平緩,傾角約為5°,平均厚度為3.75 m。工作面南部為310回風巷、310皮帶巷及310軌道巷,西部為采區回風井與工業廣場保護煤柱。受成煤地質因素影響,煤層透氣性較差,回采中相對瓦斯涌出量高達10.3 m3/t,瓦斯已經成為綜采面安全生產的巨大隱患。
2-2 -559 綜采面所屬煤層整體為單斜構造,單斜軸N13°W,工作面共存在10條斷層,有2條橫穿工作面,落差大于等于4 m的斷層存在6條,對安全回采影響較大。2-2-559綜采面走向平均長度為760 m,傾斜長度為131 m,總綜采面積為99 560 m2。采面的直接頂、老頂由砂質泥巖、砂巖組成,老頂來壓強度、步距較為穩定,因此采用全部垮落法控制巖層坡段,其采面布置如圖1所示。
2-2 -559 綜采面初期采用“U型通風+采煤機噴霧+轉載點噴霧”的常規手段控制瓦斯超限和煤塵污染難題。新鮮風流由2-2-559皮帶巷向回風平巷內流動。在綜采面停采期間,采面配風量為 1360 m3/min,風速為3.53 m3/s,工作面瓦斯平均濃度在0.2%~0.31%之間變化。當綜采面推進至斷層帶或老頂來壓時,瓦斯濃度上升至0.4%~0.6%,達到生產所限定的瓦斯極限濃度,影響后續安全作業。
依據《礦井瓦斯涌出量預測方法》所規定的分源預測法[1-3]對 2#煤層回采期間的瓦斯涌出量情況進行預測,其預測結果表明:開采煤層內地質條件多變,在通風困難時期,開采動壓所形成的卸壓區域和斷層裂隙貫通至臨近煤層,迫使2-2-559綜采面污風內瓦斯含量突增。除此以外,在工作面回采初期,尚未開展采空區密閉與抽采作業,使得采空區內瓦斯無法充分釋放,這也是工作面內瓦斯超限的原因之一。因此,為治理2-2-559工作面瓦斯超限問題,在經收集多方實驗效果后,后期決定采用“順層鉆孔負壓抽采+底抽巷穿層鉆孔抽采+采空區埋管”等綜合治理瓦斯措施。

圖1 2-2-559綜采面平巷布置
1.2.1 順層鉆孔負壓預抽瓦斯
由于辛置煤礦2#煤層內瓦斯賦存含量較高,煤層透氣性又遠低于一水平煤層。為防止2-2-559經綜采面回采期間出現瓦斯涌出風險,向開采煤層開鑿順層鉆孔并實施負壓抽采,達到提前降低瓦斯壓力的目的。根據煤層實際地質情況,鉆孔布置在進風、回風平巷內,采用“兩堵一注”的方式進行封孔作業[4],鉆孔參數和封孔工藝見表1。

表1 鉆孔參數與封孔工藝
1.2.2 底抽巷抽采卸壓瓦斯
當2-2-559綜采面向上山方向推進,受上覆巖層周期性垮落影響,在煤層頂板上方形成頂板冒落帶、裂隙帶和彎曲下沉帶[5],形成范圍較大的瓦斯卸壓區。因此,額外開掘底抽巷,并將抽采鉆孔布置在裂隙帶內,也可達到抽采卸壓區瓦斯的目的。在辛置煤礦,將底抽巷布置在2-2-559綜采面底板內,沿底抽巷頂板方向開掘穿層、扇形鉆孔,達到抽采卸壓區瓦斯的目的,底抽巷參數見表2。

表2 底抽巷參數
1.2.3 采空區埋管和密閉治理瓦斯
為治理垮落煤層釋放瓦斯,在采空區中,提前埋設抽采管路,從而防止上隅角處瓦斯濃度超限。在埋管措施中,沿平巷非開采幫布置1排直徑250 mm的負壓抽采管路,管路每間隔20 m設有三通閥和邁步管。當頂板垮落后,自然埋入采空區內。除上述措施外,還使用擋風簾和密閉墻對瓦斯進行遮擋,以增大采空區瓦斯擴散阻力。最后,所抽采瓦斯經管路排放至地面抽采站。
為考察順層鉆孔抽采瓦斯效果,分別采集了2-2-559綜采面進、回風平巷鉆孔抽采瓦斯濃度和流量,不同抽采時間下瓦斯流量與濃度效果如圖2所示。

圖2 進、回風平巷內瓦斯數據
如圖2(a)所示,在綜采面推進期間,進風巷順層鉆孔內瓦斯濃度在 12%~33.2%之間變化,瓦斯平均濃度為25.72%。鉆孔內瓦斯流量約為1.068 m3/min~8.96 m3/min,平均流量約為4.25 m3/min。圖2(b)中,回風平巷內鉆孔瓦斯濃度在13.2%~33.6%之間變化,平均濃度為18.52%,瓦斯平均流量為3.12 m3/min。使得鉆孔的提前施工和抽采時間對局部、異常高瓦斯賦存治理有較好效果。在綜采面回采前,取樣測試殘余瓦斯含量,從16.7 m3/t降低至 5.78 m3/t,對保護人員和安全回采起到重要作用。
為考察穿層鉆孔抽采效果,自2017年1月起底抽巷開始使用,穿層鉆孔內瓦斯流量與濃度變化如圖3所示。

圖3 底抽巷內瓦斯數據
自2-2-559綜采面開始回采,在穿層鉆孔瓦斯統計數據中,瓦斯變化趨勢與順層鉆孔內瓦斯有明顯不同。在抽采初期,煤層內推進距離較短,上覆巖層頂板垮落范圍較小,最終導致頂板巖層卸壓效果較差。此時,底抽巷內瓦斯濃度僅為 6%,瓦斯純流量為16 m3/min。當工作面推進距離超過200 m后,伴隨老頂的周期性垮落,在頂板與穿層鉆孔內形成良好的裂隙通道。此時,穿層鉆孔逐漸進入高效抽采階段,使得臨近采煤空間內剩余瓦斯快速向穿層鉆孔內流動,促使鉆孔內抽采瓦斯含量快速增加,瓦斯濃度與流量分別穩定在18%和26 m3/min。由此可見,底抽巷對防治臨近層瓦斯和向采空區內瓦斯匯集有較好效果。
采空區內埋設管路內瓦斯含量的統計如圖4所示。

圖4 采空區埋管內瓦斯數據
由圖4可知,隨著上覆巖層的不斷破壞,采空區埋設管路內瓦斯濃度與流量呈現逐漸增加的趨勢。當瓦斯濃度達到峰值后,逐漸趨于穩定。采空區內瓦斯匯集主要是由遺落散煤所釋放,因此,在抽采初期,瓦斯濃度與流量明顯低于其他措施。當回采進入老頂穩定來壓階段后,采空區內散落煤炭量與臨近空間內瓦斯的提高,需額外開展密閉作業,封堵瓦斯向綜采面擴散來源。整個抽采期間,采空區埋管抽采瓦斯濃度0.2%~0.5%之間,平均為0.3%。
當辛置煤礦采用瓦斯綜合治理方式后,工作面煤炭產量顯著提高。以2-2-559綜采面回采效率提高5%(300個工作日)計算,則綜采面年產可增加煤炭產量1.8萬t。采用綜合瓦斯治理方式后,可明顯提高企業的生產效益。
(1)根據辛置煤礦 2-2-559綜采面地質賦存情況,在已有瓦斯治理措施基礎上,通過井下綜采面瓦斯綜合措施的聯合應用,提高了煤層內瓦斯治理效果,減少了工作面處瓦斯超限威脅,提高了煤炭資源回采率。
(2)辛置煤礦在綜采面初期通過負壓鉆孔抽采、采空區埋設管路和密閉抽采的方法,達到了提高抽采瓦斯濃度與流量的目的。煤層內初始瓦斯含量已由17.5 m3/t降低至6.85 m3/t;底抽巷平均抽采瓦斯濃度為17.21%,平均流量為39.74 m3/min;采空區埋管平均抽采瓦斯濃度為3.23%,平均純流量為0.54 m3/min,瓦斯抽采效果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