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5-16日,2021中國汽車供應鏈大會在重慶隆重召開。這是繼6月中旬在上海嘉定的2021中國汽車論壇之后,中汽協主辦的聚焦汽車產業鏈供應鏈的又一行業頂級盛會。
一年多來,新冠肺炎疫情給全球汽車供應鏈造成了巨大沖擊。“芯片荒”造成全球范圍內汽車生產線減產停產,汽車供應鏈安全問題成為影響全球經濟復蘇和增長的關鍵問題之一。再加上“逆全球浪潮”的影響,汽車供應鏈安全更成為一個影響我國經濟安全的焦點問題。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汽車整車開發和制造能力取得長足進步,中國品牌快速成長,并且在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等方面贏得了局部領先的較好局面。但是,遺憾的是,汽車產業二十多年的高速發展,并未培育出世界一流的本土零部件企業,進而呈現中國汽車產業大而不強的尷尬局面,引人深思。
長期以來,我們對零部件重要性的認識不足。尤其是改革開放之初,由于缺乏經驗,各方面對整車發展足夠重視,但對零部件尤其核心零部件缺乏深刻認識,對其重要性沒有引起足夠重視,各種投入不足,再加上產業基礎薄弱,核心零部件不得不長期依賴進口,或必須依賴外方技術輸入,以至沒有把握住戰略發展機遇。導致今天國內汽車供應鏈仍然存在“斷點”和“短板”。進入“十四五”時期,中國汽車工業到了重新審視整個產業鏈供應鏈穩定的時刻,需要利用產業格局重塑的契機,把握發展機遇。補短板,重點開展產業基礎再制造工程項目,掌握更多核心技術;鍛長板,對具有規模優勢、領先優勢的領域不斷進行改造優化,精耕細作,培育獨門絕技。“十四五”既是解決產業鏈安全的重要時期,也是產業發展的機遇期。
與整車相比,零部件發展更加需要堅定的戰略決心和長遠的戰略定力,更需要企業家情懷。二十年前,有這樣一句話:“干自主,要耐住寂寞二十年”,現在得到了驗證。如果沒有李書福的堅持,就不可能有今天的吉利;如果沒有魏建軍的定力,也不可能有今天的長城;如果沒有任正非的情懷,更不可能有今天的華為。賺快錢容易,干事業難。強大的零部件產業是汽車強國之基,需要政、產、學、研、用全方位的關心和呵護。
電動化、智能化和網聯化為中國汽車產業發展創造了換道超車的新機會,也為中國汽車零部件發展創造了后來居上的絕佳機遇。上下齊心,只爭朝夕;補齊短板,鍛造長板;“耐住寂寞”,苦干實干,強大的中國汽車供應鏈就一定可以煉成。
去年的中國汽車供應鏈大會,匯聚了汽車供應鏈上的所有主流企業,共商汽車供應鏈補鏈強鏈大計,并形成了諸多戰略發展共識;今年中國汽車供應鏈大會同樣備受業內廣泛關注,作為全球汽車供應鏈的年度盛會,對推動中國汽車供應鏈的持續創新和穩健發展繼續發揮重要作用。
作為汽車供應鏈頂級盛會,今年中國汽車供應鏈大會不僅多維度、全面地展現汽車供應鏈的新生態、新希望和新成就,實現整零對接、投資銜接,助推供應鏈創新成果轉化落地,而且直擊汽車供應鏈的“卡點”、“痛點”和“熱點”,共同探索綠色供應鏈的新型發展之路,促進汽車產業“雙碳”目標的早日實現。
今年是“十四五”開局之年,我們應該牢牢抓住汽車產業發展的重要戰略窗口期,高舉“補短鑄長、融合創新”大旗,進一步推動汽車供應鏈轉型升級,重塑汽車供應鏈,打造汽車供應鏈新生態,爭取早日在一些關鍵領域實現重大突破,實現產業鏈供應鏈基本安全可控,助力我國汽車產業高質量發展,從而支持汽車強國戰略目標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