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雅虎新聞網2月28日文章,原題:中國電商席卷世界,亞馬遜、Wish平臺上半數店鋪來自中國就在電商巨頭亞馬遜平臺上開設的店鋪總數,以及年交易額超過100萬美元的商店數量而言,中國商家的數量首次超過美國。今年1月,亞馬遜平臺上新開設的店鋪75%來自中國。毫不夸張地說,中國商家已經“占領”亞馬遜了。
電子商務誕生于美國。亞馬遜于1995年成立,并于2004年進軍中國。當時,阿里巴巴旗下的電商平臺淘寶網才成立1年,而中國另一家知名電商京東也剛剛開始提供服務。然而,到了2019年,美國只有4家電商企業的年銷售額突破1000億美元,而中國有6家。年銷售額突破1萬億美元的美國電商企業只有1家,中國則有3家。
最近20年,隨著中國互聯網飛速發展,輸出中國經驗的“CopyfromChina”(師從中國)的時代已然到來。這其中,以支付寶為代表的移動支付服務,最能夠體現有中國特色的中國互聯網發展。
支付寶借鑒了美國的PayPal,但二者的營利模式并不相同。支付寶的利潤主要來自數字結算、為加盟商提供服務并收取服務費等。但在美國,PayPal的營收主要來自手續費。
2020年12月,被稱為“美國版拼多多”的Wish在納斯達克上市。Wish的經營模式與拼多多類似,也是以手機移動端為主,主要針對中小城市和農村市場。不過,Wish的股票市值最高只有145億美元,拼多多是2000億美元。
最近兩年,在中國頗受歡迎的“直播帶貨”也正在被傳入美國。比如,亞馬遜在其手機App增加了AmazonLive的功能,亞馬遜還效仿“淘寶直播”,搭建了一個類似的直播平臺。谷歌、臉書也都建立了類似的直播平臺。
如今,中國的產品和經營模式正在輸往世界各地。這主要歸功于幕后的生產線工人、倉庫分揀員、快遞員,以及通宵工作的程序員。中國的電商奇跡正是他們創造的,這也是其他國家所難以模仿的。▲
(曾茂譯)
環球時報2021-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