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倪浩 本報駐德國特約記者 青木 ●張靜 孫壹臣
在3月1日舉行的國務院新聞辦公室新聞發布會上,中國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肖亞慶指出,“十三五”期間我國工業增加值由23.5萬億增加到31.3萬億,連續11年成為世界最大的制造業國家。制造業的占比比重對世界制造業貢獻的比重接近30%。路透社當天報道稱,2020年的新冠疫情對中國產業鏈、供應鏈作了一次實戰的壓力測試。盡管中國率先從疫情中抽身,但仍將致力于“強鏈”與“補鏈”。
高技術制造業快速發展
肖亞慶表示,中國制造業類別最為完整、配套齊全,并深度融入世界產業分工體系,不僅保證中國經濟平穩健康發展,也為世界經濟的增長和發展作出很大的貢獻。
根據肖亞慶的介紹,包括醫藥、航空、航天、電子通信、計算機、醫療儀器、信息化學品等在內的位于上游的高技術制造業在“十三五”期間獲得快速發展,其增加值年均增速達到10.4%,在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中的占比由“十三五”初期的11.8%提高到15.1%。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中的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增加值達到3.8萬億元,同比增長16.9%。占GDP比重由2.5%提升到3.7%。
在5G建設和半導體芯片產業方面,中國5G網絡建設布局較早,基站總量、網絡質量、通信裝備制造水平都達到全球領先。目前中國5G基站超過71.8萬個,終端連接數超過2億。5G戶均移動互聯網接入流量較4G用戶高出約50%,單價降到每GB4.4元。未來還會進一步下降。工信部總工程師田玉龍在發布會上表示,2020年中國芯片產業銷售收入達到8848億元,年均增長20%,為同期全球產業增速的3倍。另外,中國在芯片產業技術創新上也不斷取得突破,制造工藝、封裝技術、關鍵設備材料都有明顯大幅提升。
2020年,中國新能源汽車產銷量連續6年蟬聯世界第一,累計銷售550萬輛。肖亞慶指出,新能源汽車發展還處于爬坡過坎的關鍵時期,市場競爭激烈,技術上、品質上、消費者感受上也還有不少問題需進一步解決。
針對弱項短板增強韌性
肖亞慶表示,在新冠疫情對中國制造業的實戰壓力測試中,中國在彰顯完備的產業體系優勢之外也暴露產業鏈和供應鏈上的短板和弱項?!拔覀円呀涢_始對41個大類的工業和下面的細類進行認真的全面梳理和分析,繪制重點產業鏈的圖譜,找出空白點、弱項和短板。進一步增強中國制造產業鏈的韌性?!?/p>
“我們稀土沒賣出‘稀的價格,賣出了‘土的價格?!毙啈c在發布會上對中國稀土開采加工中的資源浪費、破壞環境、利用率差等問題做出了說明。1月份,工信部發布的《稀土管理條例(征求意見稿)》目的就是用來規范稀土行業中的相應問題。中國對于稀土行業的規范的舉動,在資本市場上得到了反應。3月1日,A股稀土永磁板塊大幅上漲,漲幅名列所有板塊之首。港股中國稀土最高漲近26%。
“中國去年已落實對先進芯片的集成電路企業減稅,會加強提升中國芯片業的材料、工藝、設備產業鏈,并會著力在人才儲備、人才培養?!碧镉颀埍硎荆?020年我國集成電路銷售收入平均增長率達到20%。受消息面影響,當天A股芯片股拉升。截至收盤,中芯國際上漲4.70%,半導體板塊也表現不俗。另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0年集成電路產量2614.7億塊,增長29.6%,繼續站穩2000億水平線。
推動全球制造業復蘇
中國制造業在新冠疫情來襲的不利局面下亮出優異表現,不僅體現出中國經濟的實力與韌性,也用事實證明中國制造業的良好表現正在帶動世界制造業復蘇發展。
“德國制造的春天來了”,德國電視一臺報道稱,德國慕尼黑ifo經濟研究所上周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對9000名經理進行的調查顯示今年2月德國制造業出口預期繼續明顯好轉,這是自2018年11月以來的首次回升。ifo總裁富埃斯特表示這主要是由于強勁的工業活動,特別是中國市場對經濟復蘇至關重要,推動制造行業的需求增加。
根據韓聯社3月1日的報道,韓國產業通商資源部當天發布的數據顯示,韓國2月出口同比增加9.5%,連續4個月保持增勢;進口同比增加13.9%。面向中國、美國、歐盟的出口增加。其中對華出口增幅連續兩個月超過20%。
《日本經濟新聞》稱,中國的鋼需求出現擴大,東京制鐵時隔10年重啟對中國鋼材出口。日本財務省日前公布的統計數據顯示,受中國旺盛需求影響,日本1月出口總額為5.7萬億日元,較去年同期同比增加6.4%,連續2個月保持增加。報道稱,盡管對美國、歐盟的出口呈現減少,但日本對率先從新冠疫情中獲得經濟復蘇的中國的出口增加37.5%,為1.2萬億日元。其中日本向中國出口的半導體設備和塑料等較去年同期增加37.5%?!?/p>
環球時報2021-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