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大鵬
東晉文人陶淵明筆下的“世外桃源”,傳誦千年,依然為今人苦苦尋覓的神往境地。而位于長沙南城天心區暮云街道暮云新村的興馬洲,或許正符合人們對世外桃源的想象吧。
江中島,原生態,零污染……漸漸地,在都市人向往寧靜、樸實之地的今天,興馬洲開始被人知曉、被人關注,也被來此游玩鑒賞過的人們加上了“世外桃源”的標簽。
興馬洲與湘潭昭山隔湘江相望,長約4000米,洲最寬處約600米,最窄處約200米,古時又稱作“南津洲”。早在唐代,這里就已經被開發。島上有著成片的綠蔭,柔軟的沙灘,清澈的溪流,環境十分優美。2014年,全長4519米的滬昆高鐵湘江特大橋從興馬洲中部打12個大橋墩架梁完成。這不但提高了橋的穩定性和質量,更為興馬洲增添了一道亮麗的現代化風景線。
現在充滿現代化氣息的興馬洲,在古時候也是一塊風水寶地,是傳說中的楚王御馬之地。相傳,五代十國時期,楚王馬殷曾在此放養御馬,興馬洲因此得名。關于這興馬洲,還有一個神奇的傳說哩!傳說楚王馬殷手下的一個宰相聽信了別人的傳言,認為自己的妻子趁自己不在家的時候和別人偷情,于是上朝的時候總是心不在焉,工作也不踏實,每天下了朝以后他就立刻快馬加鞭地趕回去抓奸,但他回到家時妻子都好好地待在那里等著他回來。這個宰相疑心病很重,盡管如此他還是不相信,每天都要趕回去抓人,后來這件事情被楚王知道了,他就命令宰相把他每天騎的那匹馬的尾巴砍去,扔到了湘江之中,這樣這匹馬就跑不動了。經過這件事,這個宰相就再也不敢急急忙忙趕著回家了。而那匹不幸被砍去了尾巴的馬兒,則被養在了湘江之畔,它丟失了尾巴,甚是心痛,于是每天都在江邊尋找著自己的尾巴,但直到死去都沒有找到。最后墜入湘江,就變成了今天的興馬洲。
值得一提的是,興馬洲上還有兩座古廟,洲頭為關圣殿,洲尾為獅王廟,據說建筑年代十分久遠,體現了古代興馬洲居民的美好信仰。
(摘自《帶著文化游名城——老長沙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