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月,有中國觀眾忽然發現,著名美國航天圖像分析企業AGI公司曾經于2019年8月26日,在自己的youtube官方賬號上放出了一期有趣的內容,講述了中國在2016年發射的實踐17號衛星進入地球靜止軌道之后,繞著一顆退役的通信衛星中星5A,作出了許多高難度的動作,“展示了非常精細的軌道控制能力”。
雖然官方沒有公布實踐17號衛星的具體任務,但是按照中國的衛星命名傳統,“實踐”是賦予技術試驗衛星的,也就是把理論和實驗室里研究出來的東西落實到衛星上,再發射到天上去實踐一下。
那么實踐17號繞著中星5A在干些什么?這里沒有什么關子可以賣,早在2016年11月4日,實踐17號剛剛發射成功的第二天,負責研制的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就在官網上大大方方地公布了她的所有使命,其中有這樣一句:太空碎片由退役、失效的空間飛行器形成,目前地球同步軌道的碎片已有上千個,且還在日益增加,這對太空環境極為不利。歐美一些國家也在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而實踐17號衛星此次上天就承擔著試驗高軌空間碎片觀測技術的任務。
地球靜止軌道衛星一旦壽命結束,往往要用自己最后的一點燃料,進入所謂的墓地軌道。這里沒有什么有用的衛星,只有衛星“尸體”在飄蕩。然而有些早年發射的衛星并沒有考慮過進墓地的問題,一直留在靜止軌道上形成風險。對這樣的衛星,就要考慮用另外一顆衛星接近,再用機械手抓住,拖進墓地軌道。要想做到這一點,至少要通過觀察,看清楚如何接近、如何下手,才能討論后續技術的發展,比如機械手、拖帶方式、進入墓地軌道的分離方式等等。實踐17號只是技術發展的第一步。
既然是觀察,那就要繞著被觀察的對象一遍一遍換姿勢。還要嘗試各種不同的接近技術和變軌方案,盡量采集更多的數據。美國情報部門高度關注中國航天發展,對于實踐17號這顆5年前發射的衛星,性質、目的是很清楚的,實踐17號所采用的技術,特別是接近非合作目標的技術,在美國人看來是有軍用潛力的。美軍很早就開始研發所謂的“空間態勢感知”技術,就是用自己的衛星來接近其他國家的衛星,近距離觀察外觀、判斷用途、設計破壞方案。這對觀察衛星的姿態和軌道控制精度有著極高的要求。? ? ? (據環球網 1.28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