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彩虹 隨漢青
【摘? 要】絲綢之路是商業互通的橋梁,而“一帶一路”則是絲綢之路的創新性拓展。跨國企業貿易活動中外派員工扮演著重要的角色,然而外派員工的業績極易受到目標國文化的影響,跨文化培訓勢在必行。論文基于霍夫斯泰德文化維度理論,從文化的各個維度探討了文化因素與企業外派員工培訓外包管理決策的相互關系。
【Abstract】The Silk Road is a bridge for business interchange, while "the Belt and Road" is an innovative expansion of the Silk Road. Expatriate employee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trade activities of multinational enterprises, yet their performance is very easily affected by the culture of the target country, and cross-cultural training is imperative. Based on Hofstede's cultural dimensions theory, the paper explores the inter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ultural factors and the outsourcing management and decision-making of the training of enterprises' expatriate employees from various dimensions of culture.
【關鍵詞】外派員工;跨文化培訓;外包管理
【Keywords】expatriate employees; cross-cultural training; outsourcing management
【中圖分類號】F272.92?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志碼】A?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章編號】1673-1069(2021)01-0035-02
1 引言
國際化是科技發展的必然結果,尤其為商界提供了貿易互通等千載難逢的機遇,同時,也施與了貿易摩擦等不可忽視的挑戰。在國際化的大背景下,具有競爭力的企業會突破本國區域限制,并實現比在國內更好的業績成果,然而,沒有獨特資源或缺乏核心競爭力的公司則會在此浪潮中很快被淘汰。
“一帶一路”戰略以絲綢之路為基礎,旨在建立一條經濟帶,以深化中國國際化進程,促進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經濟的共同發展。“一帶一路”項目包括64個國家,其中中國與南亞八國(包括印度、巴基斯坦、尼泊爾、孟加拉國、阿富汗、斯里蘭卡、馬爾代夫、不丹王國)之間的交流最為密切,貿易互通過程中遇到的問題與挑戰也更加明顯。因此,本文以印度作為目標國,研究文化差異對中國企業外派員工文化培訓外包決策的影響。
2 員工培訓外包管理
員工培訓外包是人力資源常見的一種可外包職能,并且外包之后會為企業帶來顯著的好處。培訓機構在員工培訓技巧方面和培訓內容方面更加專業和精通,可以獲得更有效的培訓結果。培訓機構在特定的培訓內容方面已經具有成熟的流程和資源,甚至已經達成了規模經濟,所以報價往往比企業自己進行員工培訓的預算更低。因此,將培訓外包給第三方可以降低企業成本,價格戰中的財務壓力能得到一定的緩解,從而提高企業競爭優勢。并且,員工培訓外包能釋放公司目前的勞動力,降低人力資源部門的工作壓力。將非核心競爭力的員工培訓外包出去,能使企業的現有員工專注于達成企業的關鍵成功因子(CSFs)。
在現有的外派員工跨文化培訓模式中,當外派員工抵達目標國后會參加跨文化培訓以適應當地文化。這個階段由于地理位置已經處于目標國,當地的培訓代理機構擁有豐富的當地文化知識,所以單單從便利性、有效性和財務方面來講,選擇將這一階段的跨文化培訓外包給當地的培訓機構看起來是一個更好的選擇。然而,人力資源管理作為戰略決策的一部分,同時,需要與宏觀經濟環境進行協調,文化作為社會大環境的一個重要方面,影響著外派人員培訓的外包決策的正確與否。
本文旨在找出文化因素與外包外派培訓決策之間的相互關系。文化研究理論的基礎是Geert Hofstede提出的文化維度概念,他將文化分為六個維度:權力距離,個人主義與集體主義,男性氣質與女性氣質,不確定性規避,長期取向,放縱與克制。
3 霍夫斯泰德文化維度理論及其對企業外派員工培訓外包管理的影響
3.1 個人主義與集體主義(individualism/collectivism)
個人主義與集體主義表示個人與群體間的關聯程度。個人主義文化注重個體目標,集體主義文化則更強調集體目標。個人主義文化中,人們應當自己照顧自己和直系家庭,而在集體主義文化中,人們期望他們的內群體或集體來照顧他們。個人主義沒有圈內(in-group)和圈外(out-group)的明顯差別,而集體主義卻有明顯的圈內和圈外的差別。
印度個體主義高于中國,這使得跨國公司的中國外派員工在印度工作時不會被當成圈外人排斥,但是并不會得到太多來自印度團隊的幫助,因為集體照顧個體并不是個人主義文化的合理預期。然而,在出發前的跨文化培訓階段,外派員工對于印度文化沒有深入的了解,這時他們極需要來自外界的幫助以適應異國文化,如同事的鼓勵和支持,因此,將出發前的跨文化培訓外包給外派員工的母國培訓機構更為合理。
3.2 權力距離(power distance)
權力距離表示組織或機構內權力較少的成員對權力分配不平等這一事實的接受程度。權力距離大的文化成員視權力為社會的基本因素,強調強制力和指示性權力,而權力差距小的文化成員則認為權力的運用應當合法,重視專家或合法性的權力。
印度的權力距離大于中國,強調無條件服從上級的指示,個人不會對上級提出任何質疑和挑戰。而外派員工的職責包括將中國總部的戰略決策與商業目標傳達到印度分部,如果外派員工對印度的權力距離適應度過高,沒有將總部的思想有效地傳達,這一外派任務將會無法完成。因此,中國管理者傾向于將所有三個階段的跨文化培訓都外包給中國培訓機構,以避免外派員工過分受到印度文化影響,導致企業內部國際交流的失敗。
3.3 不確定性規避(uncertainty avoidance)
不確定性規避表示人們對未來不確定性的態度。對不確定性規避程度較強的文化往往有明確的社會規范和原則來指導幾乎所有情況下發生的行為,而規避不確定性程度較弱的文化的社會規范和原則就不那么明確和嚴格。
中國的不確定性規避略高于印度,因此,中國的管理者在決策時為了規避外派員工在東道國工作時遇到的所有跨文化障礙,傾向于將出發前的跨文化培訓外包給更了解印度文化的印度跨文化培訓機構;同理,為了規避外派員工在外派任務結束之后,返回母國工作時遇到的所有跨文化障礙,傾向于將返回原國家后的跨文化培訓外包給更了解中國文化的中國跨文化培訓機構。
3.4 剛柔性(masculinity/femininity)
剛柔性表示人們對男性和女性社會角色如何分配的認識。陽剛型社會性別角色有明確的劃分,而陰柔型社會性別角色則有所重疊。
印度社會屬于陽剛型社會,女性的地位十分低下,在職場上通常也是處于弱勢。而中國社會主張男女平等,因此,在外派過程中面臨著較大的跨文化障礙。由于印度跨文化培訓機構對于印度文化有著強烈認同感,容易引起中國外派員工的抵觸情緒,使得跨文化培訓并不能有效進行。另外,為了讓女性外派員工在外派過程中保持自信和積極心態,同時,良好地應對印度文化,管理者更傾向于將跨文化培訓的三個階段外包給中國培訓機構,時刻提高外派員工的文化自信和文化包容度。
3.5 長期導向(long-term orientation)
長期導向表示對待長期生活的態度。長期導向高的社會,人們傾向于通過長期積累,追求未來的穩定和高水平的生活。
中國人注重長期導向的程度遠遠高于印度,在企業決策時也更注重未雨綢繆。因此,為了提前應對外派員工在印度進行外派任務時遇到的跨文化障礙,管理者對于出發前的跨文化培訓更加重視,并希望在這一階段就針對未來所遇到的所有問題得到盡可能好的培訓,以至于傾向將這一階段的跨文化培訓外包給對印度文化認知更深刻的印度跨文化培訓機構。同理,為了提前對外派員工在外派任務結束之后,返回母國工作時遇到的跨文化障礙有所應對,傾向于將返回原國家后的跨文化培訓外包給對中國文化認知更深的中國跨文化培訓機構。
4 結語
為了在復雜多變的國際商業環境中實現企業目標,企業對外派員工的跨文化培訓外包決策需考慮到母國和東道國的文化差異,本文發現文化因素對企業外派員工培訓外包管理決策有著重要的影響。權力距離與剛柔性對跨文化培訓的三個階段都有影響,另外,個人主義與集體主義影響著出發前的跨文化培訓外包決策,不確定性規避和長期導向則同時影響著出發前的跨文化培訓和返回原國家后的跨文化培訓外包決策。針對兩國文化的不同,只有合理進行跨文化培訓外包管理決策,才能使外派員工在東道國圓滿完成外派任務。
【參考文獻】
【1】白云濤,張思娟,蔣經緯.“一帶一路”國家文化差異中企業對外投資策略[J].北方經貿,2019(05):29-32.
【2】黃大森,林琳,王姝琦.外派非洲員工跨文化適應的影響因素及管理對策[J].國際工程與勞務,2015(04):69-72.
【3】喻紅蓮,周平.試論當前跨國公司外派員工的培訓開發[J].全國商情(理論研究),2012(22):1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