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孟侯
我以為扮演我國軍隊高級首長,沒有人比田方(田壯壯的老爸)更出色,那種穩(wěn)重、深邃、慈祥,叫人過目不忘。我沒有看過田方扮演的其他角色,只有《英雄兒女》中的這個王政委。據說他演過話劇《日出》中的流氓黑三,活靈活現,那就是一個壞到骨頭里的二流子。以至于女演員于藍要追求田方,小姐妹們拼命勸她:千萬別追求這種流里流氣的人呀!這門婚姻推扳一眼泡湯。
我以為扮演國民黨情報處長,沒有人比陳述更出神入化,以至于他的名字很多觀眾記不住,提起“情報處長”卻無人不知。“干莊稼活的肩膀上哪里來的紅印子”一句,成了經典。從此,中國電影再無第二個“情報處長”。
我以為扮演日本鬼子軍官,沒有人比方化更入木三分。一般演員演鬼子頭領,雖然滿臉奸詐,但是計謀全無,戇大一只。五六個游擊隊員闖進鬼子據點如入無人之境,打死炸死鬼子上百,然后,毛發(fā)無損地撤退。沒有一個鬼子頭領有像方化那樣真正的狡詐,雙目如燈,鬼火閃爍,他咬牙切齒地下達一條條促狹透頂的命令,那才像八路軍的對手。
我以為扮演狗腿子,沒有一個演得過劉江,那句他自己設計的“高,實在是高”,至今還有人問“那個演壞蛋的叫高啥”;他在《白毛女》中演地主黃世仁,觀眾都要沖上臺去打他;他在《閃閃的紅星》演胡漢三,那句“我胡漢三又回來了”成為名句。壞蛋難道沒有得意的時候?也有嘛。倘若他說一句“我要反攻倒算了”,這人物就味道缺缺了。
我以為蘇聯(lián)電影《列寧在1918》,那個扮演暗殺列寧的女殺手芬妮·卡普蘭的演員,演技絕對精湛,惡毒的鏡頭叫人毛骨悚然。此后,觀眾并沒有把她和真實的女殺手卡普蘭等同起來,她卻越看自己越像殺列寧的人,最后終于瘋了——真正“入戲”了!當然,我不是希望馮遠征回家也真的打自己的老婆。
我以為中國20世紀五六十年代著名的反派演員公認的有五位:劉江、方化、陳強、葛存壯、陳述,中國“五大壞蛋”是也。其實,還有一個反派演員叫石揮,他和趙丹是齊名的。他演過《日出》里那個老謀深算的野心家潘月亭(小品演員郭達哪里能演好這角色),演過投機商、老騙子、愛吹牛的律師、兇殘的警備司令……個個都叫人難以忘懷。只是這個石揮活在世上的日子太短太短了,否則還可以奉獻出很多“反派”來。他說過一句霸氣得一塌糊涂的話:我沒有上臺,叫你們盼我;我上了臺,叫你們看我;我下了臺,叫你們想我!
眼下,要在影視界湊出“新五大壞蛋”不難,“壞蛋”太多了。
馮遠征演過反派,從此人們對他留下了極惡劣的印象,好像他就是家暴,就是狠毒,就是要打梅婷這樣的美少婦的丈夫,他這個人的“人設”從此被定格了——其實,這正是馮遠征演藝事業(yè)的成功——遺憾的是他越努力,越被人冷淡,不少導演還是叫他演壞蛋。馮遠征真怕有一天上街被中年婦女們窮打一頓。其實,反派人物是導演派他去演的,反派人物不是反面人物,絕大多數反派演員在生活中非常正派。
李雪健演過焦裕祿,樹立起一個刻苦耐勞的土里土氣的縣委書記焦裕祿形象;他也演過林彪,那個躲在陰暗角落里陰陽怪氣的林彪,被他演繹得叫人忍俊不禁。
焦晃演過數位皇帝,塑造了霸氣十足的日理萬機的皇帝;他也演過“劉副區(qū)長”,那走路,那微笑,那晃動著的駁殼槍……一舉一動叛徒無疑。
劉奕君的臉長得蠻正,可是他在電視劇《獵狐》里演一個反派王柏林,把一個貪污受賄逃亡國外的人演得很是深刻。
至于陳佩斯能把一個正面的游擊隊隊長演得像漢奸,那是另有一功,那功夫絕對不比他老爸陳強差。
2020年“金掃帚獎”頒布了,獲獎者肖戰(zhàn)。評委會說:人物自始至終沒有立起來,他無法賦予角色性格魅力,表演用力過猛,沒有整體感,人物成了趕場木偶。
肖戰(zhàn)冤煞了,像他這樣有臉無術的男演員多了去了,鹿晗、吳亦凡……都長著一款俊秀的臉,都不會演戲,憑什么獨獨把“金掃帚”送給肖戰(zhàn)?
“金掃帚獎”頒發(fā)11年了,楊冪小姐向來是領跑者,已經三次榮獲“金掃帚獎”(林志玲、張柏芝也是)。當然,冪小姐沒去領過獎,那個晦氣的地方哪能去?唯有王寶強兄弟襟懷坦蕩,親自到頒獎晚會領了“金掃帚”,因為他底氣十足。底氣足什么?因為他演什么不像什么,跟演什么像什么的演員具有同樣的功力,很是不容易,他有他自己的堅持。
哦,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我覺得把這樣的“掃帚”演員叫做“反派演員”也是可以的。
有的演員,人長得很“反派”,或猥瑣、或奸詐、或滿臉橫肉、或牙齒七撬八裂,一看就是演特務、流氓、叛徒、二賴子的坯子。可是等他們化好妝,對上鏡頭(比如那個演小品演得很出色的演員林永健)卻一點都“反派”不起來,老實呆滯的樣子,只有愚蠢,沒有壞水。要曉得愚蠢并不是“反派”。
好萊塢有一個龐大的游說團體,他們代表著方方面面:殘疾人、退伍軍人、中央情報局退休特工、少數族裔等等,除了他們,還有一些不知背景的人。他們駐扎在好萊塢是來追星嗎?才不追呢;他們是要搞劇透嗎?才不透呢。他們只關注反派角色,一旦電影中的反派踩到他們的“尾巴”,他們就要回過頭來咬你一口,走出五步就叫儂倒勒地啷。
以往好萊塢電影要塑造一個反派人物很簡單,在黑手黨、納粹、克格勃、敵對陣營里隨便找一款,戴上反派“帽子”便是。現在可行不通!游說團體堅決不答應。好萊塢不得不讓商人來代表反派。比如電影《辛瑞那》,反派人物不再是基地組織、變態(tài)連環(huán)殺人狂、敵對國家特工……而是大型石油公司。這公司神通似乎比托塔李天王還大,它居然操控著社會騷亂、恐怖主義,還有戰(zhàn)爭。
再譬如講,米高梅要翻拍《赤色黎明》,原來影片中入侵美國的反派角色來自中國,是中國人,眼下要翻拍的《赤色黎明》,再拿中國人開涮嗎?不行!中國人不是好吃吃的。導演只能讓朝鮮人來當反派。那么朝鮮人難道不會翻毛腔嗎?不怕它翻,因為朝鮮不發(fā)行好萊塢電影,看不到,不知道。
我們是很在乎正面人物的,美國導演卻最關注反派角色,這也不能“反”,那也不能“反”,結果大企業(yè)被拉來墊背,成了邪惡源頭和典型反派。我們的方海珍、吳瓊花、江水英、少劍波的扮演者,一捧上天,光芒萬丈;至于南霸天、錢守仁、座山雕、鳩山的扮演者,統(tǒng)統(tǒng)到壁角落去!好像他們生活中就是那樣陰險毒辣,其實這幾位都是很正直很有教養(yǎng)的角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