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北大荒”,今朝大糧倉。歷經幾十年的開發建設,這里從“莽莽荒原”到“中國飯碗”,成為我國重要商品糧基地、糧食戰略后備基地和國家級現代化大農業示范區。4400多萬畝耕地每年糧食產能超400億斤,累計為國家提供商品糧超6000億斤,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支援國家建設作出了重大貢獻。
北大荒精神歷久彌新
黝黑、結實,出生于1995年的李光旭,看起來比同齡人老成些。
“總在田間地頭,曬黑的。”李光旭笑著說。2017年大學畢業后,他選擇回到家鄉,成為北大荒建三江國家農業科技園區的一名科研工作者。
李光旭算是個“墾三代”。1951年,李光旭的爺爺李發章來到北大荒。那時,北大荒一片荒蕪,人們住在用木樁和草席搭起來的馬架子里,冬季酷寒無比,早上起來帽子和被子上全部結冰,種地靠人拉犁,生產和生活都十分艱苦。
“每次聽到這些故事,我內心都很受觸動。希望能將學到的先進技術運用到家鄉這片黑土地上,為農業現代化發展作出貢獻,也能改善鄉親們的生活條件。這一切都堅定了我扎根北大荒的決心。”李光旭說。
從小和爺爺長大的李光旭,養成了吃苦耐勞的品質。如今,76歲的爺爺早已不再務農,卻對李光旭的選擇十分認可?!盃敔斆慨斂吹綗o人機作業、大馬力收割機這些新技術裝備,都會感慨農業的進步。我能回來建設家鄉,他特別高興?!崩罟庑裾f。
“小時候覺得北大荒只是個種地的地方,工作后才發現這里有先進的農業技術,對年輕人來說,這里是一個巨大的舞臺?!比ツ辏瑘F隊新入職兩位1997年出生的大學生,李光旭不再是最小的成員?!罢l說種地留不住年輕人?我們團隊平均年齡只有32歲,整個團隊充滿朝氣與希望?!?/p>
電商直播營銷發力
新農墾人奚麗麗10年前才第一次踏上北大荒這片土地。2010年,她從黑龍江八一農墾大學畢業,作為當年的全省優秀畢業生,有大企業向她發出邀請,可這個哈爾濱姑娘卻獨獨鐘情北大荒。
“剛入校時,我在校史館參觀,看到北大荒開發建設的艱苦歷程,當時就被這奇跡般的變化震撼了。在校期間,我一直被北大荒精神鼓舞著,所以畢業時,我一心只想到北大荒去?!鞭甥慃惢貞浀馈?/p>
共青農場位置偏遠,與省會哈爾濱相距500公里,到最近的城市鶴崗也有1小時車程。女兒要獨自離家,母親萬分不舍。奚麗麗軟磨硬泡,一遍遍講述北大荒的歷史故事和自己的北大荒情結,終于說服了家人。2010年7月,她來到向往已久的全國青年志愿墾荒第一場——共青農場。
一開始,從小生活在城里的奚麗麗很不適應。遼闊的黑土地和現代化大農機令人興奮,可難題也擺在眼前:英語專業的她不懂農業技術,連農作物都不會辨認。為了盡快融入,她向書本學、向身旁的同事學;看不懂地號圖,她就騎著電動摩托遛地號、熟悉地況。如今的奚麗麗任共青農場哈爾濱莊管理區書記,說起農業生產,已頭頭是道。
2020年5月,奚麗麗與其他青年黨員一起,義務組建了共青農場電商直播團隊,開展電商直播,宣傳推介農場文化及特色產品。自開播以來,共青農場青春直播團隊共組織直播帶貨583單,營業收入5.2萬元,粉絲6000多人?!捌D苦奮斗、勇于開拓、顧全大局、無私奉獻,這樣的北大荒,多么令人心馳神往!踏上這片土地,我就沒想過離開,此生,我就是北大荒人。”奚麗麗寫在日記里的話,也是無數扎根北大荒年輕人的心里話。
(摘自《人民日報》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