鄺江華,李化旭,喬曉光,鄧志勇,李劍川
1.智能帶電作業技術及裝備(機器人)湖南省重點實驗室(湖南省電力有限公司輸電檢修分公司)
2.帶電巡檢與智能作業技術國家電網公司實驗室(湖南省電力有限公司輸電檢修分公司)
3.湖南中部創新科技集團有限公司
本文提出一種大載重多旋翼無人機防墜落傘降系統的設計方案,重點介紹墜落實時監測的算法及實現裝置。
近年來,隨著多旋翼無人機技術的不斷發展,電力行業已嘗試采用大載重無人機及機器人開展電力線作業,在許多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創新成果。
但是,大載重無人機在作業中一旦意外墜機,就會造成較嚴重的后果。一方面,大載重無人機墜機動能較大且成本較高,撞擊地面后無人機發生解體,經濟損失嚴重;另一方面,大載重無人機墜落將危及地面人員及設施的安全。
如何防止大載重無人機發生意外墜落,其自身防護裝備顯得尤為重要。任務載荷重量超過100kg的重載無人機在100m以下低空飛行的傘降保護技術面臨一系列挑戰。
下面闡述用于輸電線路作業的大載重無人機防墜落傘降系統,并介紹墜落監測時間、快速彈傘裝置及快速開傘技術。本文研究的大載重無人機低空開傘系統達到了預期效果。

圖1 大重載無人機進行電力線作業。
從21世紀60年代開始,傘降保護技術已用于空投和飛機保護。傘降保護裝備的典型代表是美國和俄羅斯產品。俄羅斯大型裝備的傘降保護技術研究起步較早,也較為先進,可以空投重量達幾十噸的裝甲步兵戰車系統。美軍T11 高級戰術傘降系統的開傘高度為150m,投放載荷僅為一個單兵系統,未涉及重載系統。近年來,隨著無人機產業的蓬勃發展,無人機傘降保護技術與應用成為剛需,它是一種防止無人機在空中墜落的有效保護措施,許多院校的研究課題涉及了傘降保護技術。
大載重無人機廣泛應用于輸電線路作業,優勢明顯。當大載重無人機懸吊技術輔助帶電作業時,作業環境或無人機運行狀態可能發生突變導致的無人機墜落,會對作業人員、電網、設備等生命財產造成危害。為最大程度降低大載重無人機墜落造成的影響,須要研制大載重無人機防墜落裝置,使無人機能以較低的速度降落地面,確保生命財產和無人機的安全。

表1 技術信息一覽表(以一種類型裝置為例)。
該傘降保護裝置主要包括特種降落傘、降落傘容器、自動彈射器(發射筒拋射機構)、獨立控制器(包含加速度傳感器、氣壓計、黑匣子系統)、微型傘降北斗接收機(該接收機可選配,經緯度定位,定位精度±3m)、無線通信模塊等設備。其中,傘衣、獨立控制器、微型傘降北斗接收機、無線通信模塊、自動彈傘器是主要功能部件。

圖2 傘降保護系統示意圖。
當大載重無人機在作業中出現能源不足或旋翼損壞等異常情況時,傘降保護系統的實時監測設備可監測到無人機的墜落。無人機墜落通常是垂直墜落或傾斜墜落,一般會使Z軸重力加速度的突變達到一定量值,或氣壓傳感器數值急速增大,這時控制器迅速打開自動彈射器,自動彈射器把降落傘多角牽引繩彈射出去,遇到空氣阻力后降落傘迅速張開,保證無人機緩慢降落,避免大載重無人機直接墜落到地面。
(1)系統上電,監測中央處理器(CPU)與慣性測量單元(IMU)是否正常運轉。
(2)IMU監測到Z軸加速度異常。
(3)5次異常監測(每次1ms,共5ms),確認墜落,發出開傘信號。
(4)發射器發射傘邊緣牽引頭,射出開傘,預計響應時間25ms。
(5)傘降保護系統預計1s開傘后,受風阻影響,傘自動張滿。
(6)無人機以傘降方式自動降落到地面。
在作業過程中,控制器與主控之間可交換數據,通信模式是串口、I2C或SPI。
本文主要研究用于輸電線路作業的大載重無人機防墜落傘降裝置,涉及降落傘裝置的結構設計、彈射策略、傘型分析、降落傘容器設計、降落傘彈射裝置設計、降落傘開傘機構以及降落傘控制電路(彈射執行電路)、低空拋傘的關鍵技術等內容。
其中墜落實時監測技術是最核心關鍵技術,即利用加速度傳感器的數據分析,判定無人機是否處于墜落狀態,從而驅動彈傘裝置執行彈傘操作。下面針對彈傘判斷,做進一步分析與代碼設計。
//先取Z軸加速度,再根據5ms的歐拉角輸出結果,計算出垂直重力方向上的加速度分量,針對IMU的加速度值、低通濾波、保持趨勢的穩定性,其STM32 MCU的C++代碼如下。
acc_Z=acc_Z+0.1*(imu_data.w_acc[Z] - acc_Z);
acc_X=acc_X+0.1*(imu_data.w_acc[X] - acc_X);
acc_Y=acc_Y+0.1*(imu_data.w_acc[Y] - acc_Y);

圖3 加速度傳感器板與MCU監測系統。
//計算垂直重力加速度的分量,即垂直加速度值acc_D。當地導航系定義為北東地NED,C++代碼如下:
acc_D=-sin_pitch*acc_X+sin_roll*cos_pitch*acc_Y+ cos_roll*cos_pitch*acc_Z;
輔助判斷條件可以設置為Z軸速度的判斷,代碼如下。
(1)采用Z軸加速度進行估算的Z軸速度(向上為-,向下為+)
Z_vel_acc=-(imu_data.w_acc[Z]+0)*0.01;
其中,0是補償因子,補償后靜止時加速度值為0,0.01=10ms的采樣周期。
(2)采用高度值進行估算的Z軸速度(20ms采樣一次)
Z_vel_alt=-(baro_h-baro_h_old)*0.01;
//0.01是匹配因子,正常是除以時間獲得速度,這里匹配到個位數的變化,向上為正,向下為負。
(3)互補融合濾波
Z_vel=2.5*(0.5*Z_vel_acc+0.5*Z_vel_alt);
此外,利用高度信息來做彈傘決策也非常準確,其原理比較簡單,本文不贅述。
傘降保護系統設計完后,制作出試驗裝置。微機電(MEMS)加速度傳感器與微控制器(MCU)監測系統詳見圖3、圖4、圖5。若干次高處墜落的試驗數據詳見圖6。

圖4 拋投器與牽引傘管套。

圖5 主傘筒與牽引傘。
根據以上設計與分析,對彈傘策略實現的裝置進行試驗。試驗結果表明,該傘降保護系統工作穩定可靠。當大載重無人機出現墜落時,該系統可以準確彈傘,這種傘降保護方法切實可行。

圖6 上圖和下圖為無人機自由墜落的實時數據記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