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喬,劉哲益,李瑞云,任云杰
(1.山西麗浦創新科技有限公司,山西 太原 030000;2.呂梁市生態環境局交口分局,山西 呂梁 033000)
近年來,伴隨資源型產業的快速發展,煤矸石、粉煤灰、尾礦、冶煉渣、鈣鎂泥等大宗工業固體廢物大量產生。但受經濟水平、市場條件、技術水平等影響,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率和安全處置率均處于較低水平,已成為山西某縣主要行業發展的制約因素。大量工業固體廢物無序堆存、隨意傾倒,引發突出的生態環境問題。為貫徹國家關于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和環境保護工作的總體部署,促進資源型產業健康發展,有效控制環境風險,對該縣工業固體廢物的利用處置進行規劃。
2017年全縣大宗工業固體廢物主要包括煤矸石、粉煤灰、冶煉渣、鈣鎂泥和尾礦等[1],其整體利用情況見表1。

表1 2017年全縣一般工業固體廢物處置情況表
由表可知,全縣的大宗工業固體廢物的綜合利用率整體偏低,利用途徑偏窄。煤矸石利用率為41.2%,主要用于矸石發電、制磚、燒制水泥熟料等;粉煤灰和冶煉渣分別達到36.9%和66.7%,主要用于水泥、混凝土等傳統建材行業;鈣鎂泥被全部排放,尾礦被全部貯存。
根據危險廢物管理系統統計數據,全縣2017年產生工業危險廢物123 619噸,具體處置情況見表2。由于縣域范圍內仍存在大量小企業未執行危廢相關管理制度,其危險廢物產生及處置情況無法進行統計。

表2 全縣危險廢物產生及處置情況表
規劃期內(2018~2023年)該縣煤炭、煤電、生鐵與鐵合金冶煉行業無規劃新上項目,產能預期總體保持平穩,煤矸石、粉煤灰、冶煉廢渣、尾礦的產生量也將基本維持當前水平。硝基復合肥產品市場需求大,在規劃期末實際產能預期達到200萬噸/年,鈣鎂泥將達10萬噸/年。預期新增焦化產能600萬噸/年,產生煤焦油24萬噸/年、焦油渣1 800噸/年、脫硫廢液12 000噸/年、酸焦油300噸/年、粗苯再生渣600噸/年、蒸氨殘渣300噸/年、焦化污泥1 200噸/年。
該縣大宗一般工業固體廢物的處置主要存在四個問題:(1)產量大,利用率低,20.4%的煤矸石、63.1%的粉煤灰、33.3%的冶煉渣及100%的鈣鎂泥均無法得到規范利用處置;(2)處理途徑較為單一,主要局限于制磚、水泥、混凝土等傳統建材行業;(3)相關政策不完善,區域“限粘”不徹底,鼓勵政策與獎懲措施不完善;(4)市場接受程度低。
危廢處置的主要問題是產生單位多且散,不便于進行系統管理,大量小企業未執行危廢相關管理制度,導致危廢去向不明,造成污染[2]。
當前,我國將環境保護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黨的十九大報告將建設生態文明提升為“千年大計”[3],將污染防治列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三大攻堅戰之一。隨著環保壓力的增大,政策導向也逐漸明確,《煤矸石綜合利用管理辦法》、《粉煤灰綜合利用管理辦法》等得到推動落實,《循環發展引領行動》明確提出推動大宗工業固廢綜合利用,“限粘、禁實”政策也逐步推進,建立了工業固體廢物資源綜合利用第三方評價機制,并統一規范了固廢綜合利用產品的技術條件和要求。同時,“海綿城市”等政策的帶動,為固廢在新型建材產業的綜合利用提供了進一步的需求和市場[4]。
本次規劃年限為2018~2023年,以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為目標,以可持續發展和循環經濟理論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5],按照“減量化、資源化和無害化”原則,對縣域工業固體廢物進行全過程控制。重點解決大宗工業固廢的利用處置、危險廢物的風險管控問題,積極推進固體廢物利用處置能力建設與危險廢物規范化管理,切實提高大宗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水平和利用率,有效防控固體廢物污染環境,保障環境安全。
合理布局縣域工業固廢利用處置設施建設,建立“政府引導,企業主體,社會參與,市場調節”的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和規范處置新格局,到2023年,培育工業固廢綜合利用骨干企業5家,專業處置企業1家,實現大宗工業固廢規范利用處置率達到100%,危險廢物規范化管理水平顯著提高。
為實現規劃目標,設定2018~2023年主要發展任務包括六個方面[6]:
(1)推進固廢建材利用,保障基礎消納
在現有粉煤灰生產水泥、粉煤灰生產混凝土、煤矸石制磚等成熟工藝技術基礎上[7],進一步優化完善,積極引進消化新工藝新技術,淘汰落后生產能力,提高行業裝備水平,穩步發展粉煤灰、煤矸石傳統建材利用市場,充分發揮傳統建材領域規模化消納固廢優勢。同時,抓住無機保溫耐火墻體材料的發展機遇,大力發展利用粉煤灰、煤矸石、礦渣、尾礦等大宗固廢生產新型耐火墻體材料技術。
(2)拓展固廢充填利用,促進規模消納
將煤矸石、粉煤灰、礦渣等工業固廢替代天然土石,做路基或工程基礎填充材料[8]。同時,根據地質條件、施工條件科學制定工程技術方案,推動開展利用低品質粉煤灰、煤矸石、尾礦等大宗固廢進行礦井采空區和沉陷區充填修復工程,努力建設1~2個采空區和沉陷區充填示范項目,并推廣復制,促進工業固廢大規模消納。
(3)探索固廢精細利用,提升經濟效益
充分發掘固體廢物的價值組分,在粉煤灰/煤矸石制備微晶玻璃[9]、土壤調理劑、煤矸石制備煅燒高嶺土、冶煉廢渣生產復合超細功能性微粉技術,冶煉廢渣稀有金屬提取,以及焦化脫硫脫氰廢液提鹽等固體廢物高附加值綜合利用領域加大技術示范和推廣力度,拓寬固廢利用市場,提升工業固廢綜合利用產業的經濟效益。
(4)多元布局集聚發展,推動協同利用
跨區域專業化集中處置是未來主要的固廢處理方式,應推動交城縣與其他區縣固廢利用處置產業協調發展,合理構建大區域產業結構、布局產業集聚區,實現固廢產生者、處理者和處置設施擁有者三贏局面,推動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產業向縱深發展。探索建立技術、業務和數據融合的固廢產生、資源屬性、利用處置、污染防治等相關數據庫,全面摸清家底,打通信息壁壘,形成資源共享開放門戶平臺,實現工業固廢各要素信息共享[10],推動實現精準有效的供需對接、技術轉化與產業落地。
(5)培育典型利廢企業,發揮帶頭作用
加強落實電廠粉煤灰綜合利用和污染防治的主體責任,鼓勵電廠“干濕分排、粗細分排、灰渣分排”,建立粉煤灰分級利用和以建材利用為主的綜合利用生產系統[11]。篩選2~3家水泥、混凝土、加氣砌塊、煤矸石制磚等固廢綜合利用骨干企業,開展固廢綜合利用企業示范,重點從利用水平、產品質量、生產效率、能源效率等方面系統提升,培育標桿企業,引導縣域內綜合利用企業提升綜合競爭力。
(6)厲行固廢規范管理,嚴控環境風險
嚴格執行申報登記、管理計劃、危廢標識、轉移聯單、經營許可等基本制度,加大考核力度,嚴厲打擊危險廢物非法轉移處置,確保無法自行處置的危險廢物全部轉移至持《危險廢物經營許可證》單位規范處置。對全縣范圍內的工業固廢堆場開展調查評估,查擺堆存場址、堆體安全與生態環境方面存在的問題,提出綜合整治與生態恢復方案,并組織實施。
根據規劃確定的發展方向和重點任務,確定2018~2023年縣域重點推介三類項目:道路路基材料利用項目、規模化利用項目、生態治理與固廢處置項目,具體見表3。

表3 縣域規劃重點項目情況表
工業固廢的有效化利用處置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這既是環保問題,也是技術問題、經濟問題和管理問題。因此,需政府部門加強組織保障,成立專門的領導小組,以指導、協調、督促和檢查規劃實施。同時,落實優惠政策,進一步調動企業開展資源利用工作的積極性。加強固廢綜合利用產業招商引資,對新技術、新產品開發給予政策稅收扶持。積極推廣固廢利用產品并嚴厲打擊非法處置,以保證工業固廢利用處置的良性推進,切實保障人體健康和生態環境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