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辦發〔2021〕42號
聚焦減輕困難群眾重特大疾病醫療費用負擔,建立健全防范和化解因病致貧返貧長效機制,強化基本醫保、大病保險、醫療救助(以下統稱三重制度)綜合保障,實事求是確定困難群眾醫療保障待遇標準,確保困難群眾基本醫療有保障,不因罹患重特大疾病影響基本生活,同時避免過度保障。促進三重制度綜合保障與慈善救助、商業健康保險等協同發展、有效銜接,構建政府主導、多方參與的多層次醫療保障體系。困難群眾依法參加基本醫保,按規定享有三重制度保障權益。全面落實城鄉居民基本醫保參保財政補助政策,對個人繳費確有困難的群眾給予分類資助。全額資助特困人員,定額資助低保對象、返貧致貧人口。
川人社發〔2021〕24號
工資保證金制度由市(州)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行政部門具體管理。工資保證金按工程施工合同額(或年度合同額)的2%存儲,單個工程存儲額最高不超過800萬元。施工合同低于300萬元的工程,且該工程的施工總承包單位在簽訂施工合同前一年內承建的工程未發生工資拖欠的,各地區可結合行業保障農民工工資支付實際,免除該工程存儲工資保證金。

人社部令第45號
用人單位拖欠農民工工資,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經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行政部門依法責令限期支付工資,逾期未支付的,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行政部門應當作出列入決定,將該用人單位及其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負責人、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列入失信聯合懲戒名單:(一)克扣、無故拖欠農民工工資達到認定拒不支付勞動報酬罪數額標準的;(二)因拖欠農民工工資違法行為引發群體性事件、極端事件造成嚴重不良社會影響的。

人社部發【2021】80號
突出需求導向和目標導向,堅持擴容與提質并重、均等與精準并舉,持續鞏固提升覆蓋全民、貫穿全程、輻射全域、便捷高效的全方位公共就業服務,為減少失業、促進就業提供堅實保障,為扎實推動共同富裕、構建新發展格局提供有力支撐。到2025年,通過實施提升就業服務質量工程,均等化的服務制度更加健全,基本公共就業服務均等化水平明顯提高;廣覆蓋的服務功能和體系不斷完善,更好滿足多樣化、多層次的就業服務需求;專業化智慧化服務能力顯著提升,勞動者和用人單位對就業服務滿意度保持在較高水平。

人社部發〔2021〕69號
各地要按規定切實落實好企業職工、就業重點群體及易返貧致貧人員職業培訓補貼(含職業技能鑒定補貼,下同)和生活費(含交通費)補貼政策,打破戶籍和地域限制,支持幫助有培訓需求的人員就地就近接受培訓,并按規定給予職業培訓補貼和生活費(含交通費)補貼。根據就業需求,適當放寬勞動者參加補貼性職業技能培訓年齡限制,對確有就業能力和培訓需求,達到法定退休年齡但尚未按月領取基本養老金的,可按規定納入職業培訓補貼和生活費補貼范圍。

川人社辦發〔2021〕61號
擴大貫通領域,具備高級工以上職業資格或職業技能等級且從事相關技術技能工作的高技能人才,可參加工程、農業、工藝美術、文物博物(群眾文化)、實驗技術、藝術、體育、技工院校教師等系列職稱評審。優化高技能人才職稱評價標準,強化技術技能貢獻,突出職業能力和工作業績,推行代表性成果評價制度,注重評價科技成果轉化應用、執行操作規程、解決生產難題、參與技術改造革新、工藝改進、傳技帶徒等方面的能力和貢獻,不將學歷、論文、外語、計算機等作為高技能人才參加職稱評審的限制性條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