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德陽市人社局堅持把做好農民工就業創業工作作為促進農民工增收致富、促進就業大局穩定、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重要舉措,全市農民工工作取得明顯階段性成效。在省委、省政府關于2020年去冬今春農民工服務保障先進單位的通報中,德陽市獲得技能培訓工作先進市稱號,中江縣、羅江區、綿竹市分別獲得轉移就業工作、返鄉創業工作、維權救助工作先進縣(市、區)稱號。
精準送崗,助力轉移就業。積極開展“春風行動”“百日千萬網絡招聘行動”“數字平臺經濟促就業助脫貧行動”等就業扶貧專場招聘活動74場次,提供崗位5.5萬個(次),達成就業意向2043人;開展送崗位信息下鄉入村活動170余場,提供崗位6萬余個。在疫情期間開展“點對點、一站式”專車專列服務,實現外出務工人員“出家門、上車門,下車門、進廠門”,確保勞動力安全有序返崗復工。分別與成都市、浙江省溫州市、重慶市渝北區簽訂《成德眉資區域勞務合作協議》《跨省勞務合作框架協議(備忘錄)》《四川省德陽市、重慶市渝北區推進人力資源協同發展合作協議》,組織符合條件的勞動力到成都平原經濟區、東部沿海等地務工。
精準培訓,促進穩定就業。堅持線上線下培訓相結合,大力實施以勞務品牌和返鄉下鄉創業培訓為主要內容的技能培訓,強化現代產業發展和鄉村振興的人才支撐。2020年,開展扶貧專班、送培訓下鄉122期,培訓3112人。開通四川省職業技能提升網絡培訓平臺德陽分院,免費為農民工、貧困勞動力等群體提供包含81個專業包、1470個課件的線上培訓。
精準設崗,實現兜底就業。依托全市現有的29個就業援助基地、114 個就業扶貧基地、143個就業扶貧示范村,累計吸納和促進3.3萬余名農村勞動力就近就地就業。在鄉鎮、村開發社會治安協管、鄉村道路維護等公益性崗位1.4萬余個,安置1.3萬余名貧困勞動者就業。

創業巡診進園區。
精準扶創,創業帶動就業。全面落實省、市促進返鄉下鄉創業“二十二條”“二十四條”措施,加大返鄉創業人員的服務、指導、培訓力度,充分發揮創業帶動脫貧勞動力就業的倍增效應。2020年,全市返鄉下鄉創業農民工累計達1.61萬人,返鄉創辦企業13593個,實現總產值235.82億元,吸納就業36.68萬人;共為1277名返鄉農民工等重點群體發放創業補貼1065.4萬元;為736名返鄉創業農民工等人員和38家小微企業發放創業擔保貸款20587萬元。
精準獎補,協同推進就業。制定《德陽市創建新型靈活就業引領項目管理辦法》,對全市從事居家、服務、經營、網絡平臺和綜合這五類靈活就業規模達到20人至50人以上的,按每月200元/人、每個項目一年不超過20萬元的標準給予項目創建單位補貼,切實加強對新就業形態的組織引導和帶動,多渠道促進城鄉勞動者就業。中江縣對連續務工1年以上和2年以上的貧困勞動力分別按750元/人和850元/人的標準兌現務工獎補。羅江區對到省外務工的脫貧戶、監測戶給予200元/人的一次性交通補貼。
精準督查,確保工作質效。開展為期10個月的就業扶貧督導工作,印發《德陽市就業扶貧督導工作方案》,抽調24名骨干力量組成督導工作組,通過實地走訪、電話詢問、查閱資料等方式,全面掌握全市就業扶貧“責任落實,政策落實,工作落實”情況,補短板、堵漏洞、強弱項,確保所有未就業貧困勞動力動態清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