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倩,陶大燕,孫明艷,關世凱,閆海霞,張冬林,周錦業
(1.廣西壯族自治區農業科學院 花卉研究所,廣西南寧 530007;2.The University of Georgia,Athens,U.S.,30605)
以植物園、樹木園和示范基地等為典型代表的植物科普(科學傳播)園區是現代休閑旅游場所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開展植物分類、資源引種馴化、生物技術和園林景觀配置等科學研究的重要場所與機構,此類技術資源和實驗場所也是園區開展科普教育的重要依托[1]。各個國家都對科普類園區的開發十分重視,視科普教育為社會服務的主要功能之一。1987年,成立了國際植物園保護聯盟(BG?CI),其宗旨為促進世界各地植物園在科學研究、社會服務等各方面的發展[2]。據不完全統計,美國是世界上植物科普園區最多的國家,超過340個,每年游客數量超過3 500 萬人次[3]。美國植物科普園區主要有公立和私立兩種類型,均定位成非贏利機構;公立園區更注重科研活動,大多為免費開放,又可分為國(州)立植物園、公立大學植物園和公立自然博物館等[4];私立園區的數量和種類比公立的更多更全,很多私立園區也以無償形式對外開放或進行科普教育[5]。隨著中國經濟實力與綜合國力的增強,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政府也越來越重視植物科研與科普園區的建設。我國現有160 多個各種類型的植物園區,且數量還在不斷增加中[6]。然而,如何在做好科研工作的同時,把園區科研成果及工作進展及時準確又生動形象地展示給公眾,提高全社會的科學素質,一直是園區工作的難點[7]。廣西的植物資源豐富,野生植物種類居全國第三,林業發展居全國前列[8],對相關植物開展保護、科研和科普是林業部門與科研單位的重要工作之一。根據《關于2019年廣西壯族自治區公民科學素質調查結果的函》,2019年廣西科技志愿者與科技志愿者組織數量名列全國前茅,但廣西具備科學素質的公民比例僅為6.82 %,比全國8.47%的比例低出不少,可見廣西的科普工作任重道遠。本文在考察美國東部10余個植物科普園區的基礎上,淺析其如何將科研與科普有效結合,并分析其對廣西植物科普園區建設的借鑒意義。
本文所述美國東部地區主要指美國東海岸(East Coast)地區的14個州,主要與西海岸、五大湖、中部地區和南方地區相對應,涉及新英格蘭、中大西洋地區和東南地區。其地理范圍南北跨度大,氣候類型豐富,主要包括中溫帶海洋性氣候、溫帶半濕潤氣候、暖溫帶氣候、亞熱帶季風氣候及山區局部氣候[9]。2018—2019年,筆者考察了美國東部30余家植物園、自然博物館及植物相關企業,選取了其中較有代表性的12家園區進行分析(表1)。

表1 美國東部主要植物科普園區概況Tab.1 Overview of major botanical gardens in the east coast of the U.S.
美國植物科普園區種類多樣,主要有Botanic Garden or Botanical Garden、Arboretum、Garden 和Herbaria 等。按不同歸屬劃分,可分為國家(州)公立園區、科學研究單位辦園區、教育系統(各大學)所屬園區、私人捐贈或募集基金會承辦的園區等;依據業務范圍,可將其分為以科研為主、以科普為主、為專業服務或專項搜集園區。
美國公立植物科普園區通常歷史悠久,面積較大,性能綜合且資金來源渠道較廣,主要來自財政撥款、投資收入、捐贈、門票收入、培訓收入以及一些專類活動收入等,收入和支出一般由基金會管理[4]。
2.1.1 美國國家植物園
美國國家植物園是完全由政府稅收支持的園區,以植物資源收集為主,同時開展資源保存、品種培育和科學普及等工作,被譽為“美國的活博物館”。園區有幾個極具特色的區域:美國州樹收集展示區,收集了美國50個州的州樹和哥倫比亞區的區樹,為大眾做科普展示;亞洲樹木收集區,種植著從亞洲國家收集來的一些植物,主要以中國原生植物為主,展示中國和日本等地的一些植物科普知識;國家盆景園,是北美地區收藏盆景最多的地方之一,集中展示了來自中國和日本的一些盆栽文化和具有歷史意義的科普知識;兒童園,劃分有100余個不同的種植區,開展播種、種植、澆水、施肥、除草和采摘等科普活動[10-12]。
2.1.2 紐約植物園
紐約植物園是世界頂尖的綜合植物園,屬紐約州公立植物園,擁有館藏極豐富的標本館、藏書館和多個專類園,1967年被宣布為“美國國家歷史地標”。園區包含了50 個不同的展區,全年提供各類大型花展,每年參觀游客可達80萬人。在中央核心部,保存有約20 hm2未砍伐過的原始森林——塞恩家族森林(Thain Family Forest),部分樹齡已超過200年,該區域旨在通過科普展示樹立大眾熱愛自然的理念。它還擁有美國最大的植物園圖書館,有20余萬冊藏書和50余萬份資料;園中的威廉和琳達斯狄爾標本館(William and Lynda Steere Herbarium)中,有保存良好的植物標本超過700萬份,部分科普資料網絡免費或付費共享[13-16]。
私立植物科普園區缺少政府資金支持,但資金來源途徑較多,金額較充足,可投入大量資金進行科研、科普及基礎設施的建設,基本保證園區的發展少受外界干擾[17]。
2.2.1 亞特蘭大植物園
年輕的亞特蘭大植物園在行業內以保護野生動植物著稱,主要對一些珍稀瀕危動植物資源進行收集和保育,并設立專類園。園區也會結合植物保護方面的項目向市民普及珍稀動植物保護方面的知識。1989年修建了福奎阿溫室(Fuqua Conserva?tory),在次內溫室開展了一個知名的兩棲動物(以蛙類為主)科普保護計劃;2002年增建了福奎阿蘭花中心(Fuqua Orchid Center),中心由3 個大溫室組成,多年來致力于蘭科植物資源的收集與保育,已成為世界上收集蘭科植物(品)種最多的植物園之一,其極具意義的動植物保育的科普類書籍與系列周邊產品也成為了亞特蘭大市民最受歡迎的科普消費品之一[18-19]。
2.2.2 仙童熱帶植物園
仙童熱帶植物園積極與企業和高校合作,開展熱帶蘭花的繁育、保護與推廣活動。多年來聯合企業大批量生產蘭花組培苗,并與邁阿密當地大學建立暑期實習機制,將蘭花種在當地的棕櫚或喬木上進行科普展示,獲得社會各界高度贊譽。其較有特色的科普園區有美國棕櫚科(Arecaceae)植物研究保護中心、熱帶植物沙生植物區、特色科普蝴蝶溫室、仿野生栽培蘭花保育園等。園區每年出租草坪定期舉行“花園音樂節”“情人節音樂會”“周末之聲”和“假日音樂”等主題音樂會,可以吸引更多游客入園觀賞并接受科普教育,在門票收入和科普周邊銷售方面也收益頗豐[20-21]。
2.2.3 邁阿密海灘植物園
邁阿密海灘植物園主要種植了佛羅里達州當地較有特色或特有的植物,有幾個不同的主題小園,如日式花園、本地植物園、生態園和水景園等。兩大特色園區分別為耐鹽堿的海灘植物區和2012年建成的全美最大濕地松(Pinus elliottii)保育園。雖然每個區域面積都不大,但在植物保護方面的科普宣傳效果較好,受到邁阿密市民的喜愛[22]。
2.2.4 巴特利特樹木園和實驗室
巴特利特樹木園和實驗室由國際知名的巴特利特樹木專家公司創始人弗朗西斯·A·巴特利特(Francis A.Bartlett)創立,他將園區作為培訓基地和研究實驗室。園區參照美式庭院風格,建立了多個家庭樣板,為市民的庭院設計、植物造型和家庭園藝提供參考,同時積極向市民科普植物栽培技術、病蟲害防控技術和空間利用造型技術等,很受歡迎。
美國大學是一個綜合性機構,除了有學歷學位教育和職業教育外,兼有科學研究、科普教育及示范推廣等功能,不少州立大學都設有專門的推廣(Extension)部門兼管本州的一些植物園、推廣站、產業協會或聯盟等。
2.3.1 佐治亞州立植物園與佐治亞大學試種花園
佐治亞州立植物園和佐治亞大學試種花園都是由佐治亞大學管理的科普園區,是該大學園藝系的實訓基地之一,每年都有學生在園區內開展實踐課程和暑期實習。其中,佐治亞大學試種花園不僅在全球承接新品種試種服務工作方面享有盛譽,還會在每年6月分別挑選兩天開展“企業公眾日”和“市民公眾日”活動,邀請園藝植物從業人員和市民對園區內上千個新品種進行投票,選出最受業內與業外人士歡迎的10個新品種,并將數據免費通過網絡共享給全球植物育種者與銷售者,利用科普活動成果增加了市場研發與銷售的融合度。
2.3.2 JC勞爾斯頓植物園
由北卡州立大學管理的JC 勞爾斯頓植物園,在新品種種植示范方面工作成效突出。其園區特色科普方式與上述園區都不同,在每年試種植物輪換的季節通知本市市民,開展1 ~2 天的種植體驗活動,期間穿插講解植物移栽和盆栽造型等科普知識,并將上一季種植的植物贈送給參加活動的市民,對于所在州、市的市民來說,是很好的體驗式科普。
2.3.3 哈佛大學自然歷史博物館植物標本館與阿諾德植物園
哈佛大學作為世界頂尖綜合性學府,在植物科普教育方面頗有建樹,擁有以收集東方觀賞喬木和灌木聞名的阿諾德植物園,是世界上著名的樹木園之一。植物園內主要種植有東方櫻桃(Cerasus pseu?docerasus)、連翹(Forsythia suspensa)、百合(Lilium browniivar.viridulum)、忍冬(Lonicera japonica)和木蘭(Magnolia liliflora)等各類亞洲樹種6 000 余種,充分向大眾和學生展示東西方自然風貌與歷史人文的科普知識。其最具特色場館為“鎮校之寶”的自然歷史博物館植物標本館內的玻璃花館,館藏的4 400 余份玻璃植物標本栩栩如生,享有“科學中的藝術奇跡,藝術中的科學奇跡”之名。這些植物標本的制作源于當時哈佛植物學教授沒有足夠的資源(植物標本)教學,學校便請世界著名的玻璃工匠利奧波德·布拉施卡(Leopold Blaschka)和他的兒子魯道夫(Rudolf Blaschka)來制作玻璃植物標本,歷時50 余年制作了這些獨一無二的植物標本,涉及164 個科、847 個(品)種,與這些標本相關的周邊產品的銷售也頗受歡迎[23]。
2.3.4 莎拉·杜克花園
莎拉·杜克花園是知名私立大學杜克大學的植物園,雖然杜克大學面積不大,但其意大利風格的花園所占面積卻不小。花園最大的特色為噴泉雕塑和四季鮮花,搭配上校園內世界聞名的大教堂(《哈利波特》書中魔法學校大堂原型),使之成為了室外婚禮的圣地。花園還設有供學生獲得科普知識的專區,其內大量種植了芳香植物與蔬菜,并設有線上植物科普園區,對學生(大眾)提升日常科普知識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24]。
結合以上園區的基本情況與特色,美國的大多數植物園區在建設和運營上都有較為明確的目標、較好的管理方式和較充足的資金鏈,大部分園區也取得了較好的科普成效,但也存在一些不盡如人意的地方。首先,美國的植物園較少主動做宣傳,除全球知名的幾大植物園區外,大多僅在本地有一定知名度,較難吸引外地游客或植物愛好者,科普受眾范圍有限。其次,由于美國地廣人稀,大多數植物園區面積較大,這是其發展的優勢,但也帶來了諸多限制。園區面積大不僅導致管理難度加大,而且園內各景點不夠緊湊,給游客帶來了疲勞感,單次傳播的知識也有限;同時,大多數園區距離市區相對較遠,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游客訪問的頻率。全球著名的植物園,在多年開展植物科普中總結了大量的成功經驗,但也存在或多或少的問題,如何汲取成功經驗,避開誤區,并應用至本地同類園區建設和運行中是我們需要深入思考的問題。
廣西壯族自治區(104°26′ E ~112°04′ E,20°54′ N ~26°20′ N)地處我國南疆,區內喀斯特地貌廣泛分布,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年均氣溫16 ~23 ℃,年均降水量1 500 ~2 000 mm;整體氣候條件與美國東南部地區較相似。良好的水熱條件和豐富的地形地貌造就了廣西豐富的自然資源,擁有大量特有植物與珍稀植物,為廣西林業的持續增長提供了有力保障[25-26]。植物類的科普園區作為廣西最重要的科普力量之一,肩負著提高廣西公民科學素質的重任。分析美國東部主要植物科普園區的優劣勢,對提升廣西科普園區的科普能力和效率有良好的參考價值。
美國各類植物科普園區雖然大體以植物資源收集展示為主,但基本每個科普園區都有1 ~2個特色看點,并且這些特點能夠得到大眾的認可,可對游客進行主動或被動的科普。廣西藥用植物園以中草藥類植物為主打造了各類專園,在廣西有較好的科普效果與口碑。因此,植物園應根據自身現有特色,基于當地或附近地區的需求,開發有特色的項目。保護區或森林公園可在開發森林康養項目的同時,與學校聯合共建自然課堂或研學旅行基地等;科研單位可在做好本職工作的同時,為附近企事業單位和學校等打造開放實驗室、實訓實習基地、自然教育課堂、植物標本館和園藝生活體驗區等;一些植物園、樹木園或在城市中的園區等可充分利用廣西本地的旅游資源,結合廣西桂林山水與喀斯特地貌、北部灣沿海風光、邊境特色旅游、長壽之鄉或少數民族風情等[27]構建康養旅游線路或特色植物旅游園區。只有深入挖掘園區獨特優勢,著眼于內涵打造,才能吸引受眾,在享受自然生活的同時接受科普教育,從而提高公民的環保意識以及綠色文明的生活態度,達到良性循環。
美國許多植物科普園區兼具教學、科研、商業甚至是私人收藏等多重功能,且園區科普宣傳設施和手段完善,每個植物園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并設置了專門的機構保證科普宣傳工作具體化[3]。美國人對于“鄉土植物”的喜愛較深,或者說“鄉愁”情節很重,幾乎每個州都有自己的州樹,且大多數人對于當地土生土長的植物都較了解,近三分之一的州以植物作為本州的別稱,緬因州被稱為“松樹州”(Pine Tree State)、佐治亞州被稱為“桃州”(Peach State)、阿拉巴馬州被稱為“棉花州”(Cotton State)等。因此,美國的許多植物科普園區會開展鄉土樹種的科研工作,同時也會做一些本州珍稀瀕危動植物的保育與科普工作,并取得了不錯的成效。國內大多植物園則以收集的植物種類多少或特殊程度來作為考核依據,對于大家最常見的鄉土植物研究較少。廣西在鄉土植物保護方面表現較好。南寧市金花茶公園以被譽為“茶族皇后”的廣西特有植物金花茶為特色;雅長蘭科植物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利用其獨特的氣候和自然植物資源優勢,成為廣西植物科普園區在結合本地特色上做得最為出色的園區之一,近年來也在專項建設蘭花科普園;作為廣西首批“自治區生態環境科普基地”的北海金海灣紅樹林生態旅游區,在行業內知名度較高。
在我國,大多數科普園區并非僅有科普一項功能,而國家對園區科普的專項資金投入有限,共用其他資金又并非長遠之計,而高定位的門票收入又只會讓人望而卻步,因此,科普園區怎樣才能可持續發展成為一個難題。由于機制體制與市場經濟運營方式的不同,我國少有公益性私立科普園,而公立園區難以在科普工作中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財力,美國植物園的基金會管理方面有一些我們可以借鑒的地方。首先,在美國,無論是公立還是私立園區,都會在游客中心或出入口附近設立商店,銷售一些有特色或實用的周邊產品,如印有園區Logo 或標志性物件的T 恤(最受歡迎產品)、杯子和鑰匙扣等日用品,或是一些繪制有園區特色植物與風景的明信片和小卡片等文藝制品,也有一些地方會銷售園區自制或委托生產的加工產品和書籍等,這些周邊產品售價不低(對比市場同等質量或性質的商品),但大家對于這些“獨家”定制商品及其價格的認可度頗高。在這一點上,目前國內海南的興隆熱帶植物園[28]為其中翹楚,各類產品尤其是飲品與食品深受游客歡迎,每年的銷售產值為園區收入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次,美國的大型園區在場地付費租用(如承接音樂會、草坪婚禮等)、園區付費會員管理(如為入會會員提供線上觀園、科普活動直播、贈書等)等方面均有較成熟的流程與經驗。在廣西,南寧青秀山風景名勝旅游區[29]每年舉辦專類花卉展會及燈會、科普專類活動等,都取得了不錯的效果。因此,廣西地區的園區應在結合市場、推進成果轉化方面走出一些創新之路,只有將市場與科研和科普更緊密的結合才能走得更長更遠。
在網絡信息高度發達的今天,線上(網絡)游覽與分享已十分常見,美國很多科普園區都將自己的館藏圖書、資料和標本等信息進行網絡共享,個別活動豐富的園區還會開展線上直播活動等。在我國,由于2020年新冠疫情影響,線下場館冷清或被封閉,多個新聞媒體或旅游景區先后推出了《數字故宮》《航拍中國》和《布達拉宮官方云春游》等多檔火爆節目。植物科普園區可以結合國內外先進經驗,開展數字植物科普建設,不能僅停留在公眾號發布活動基本信息、推送簡單科普文章等基本的網絡手段上。各類園區可以在繼續共享科研與科研成果、維護公眾號基本運營的前提下,與數字媒體等相關行業企業合作開展線上或3D植物園的打造,可將園區內植物的具體形象與網絡或書本知識相結合,構建更全面、豐富的植物科普館。對園區而言,能較好地拓寬受眾面,提升知名度,也能緩解目前的疫情壓力及今后旅游高峰期的擁擠壓力,達到更好的科普傳播效果。對大眾而言,不僅節約了出行時間,足不出戶就能看到自己喜歡的植物,學習到更有針對性、更詳細的植物科普知識,還能線上、線下結合體驗全新的立體感覺。
各類植物科普園區應在做好自身本職工作的前提下,重視科普工作。首先要積極向政府爭取加大專項資金投入力度;同時,鼓勵社會組織、企業、團體等籌集資金或設立基金會專門用于科普宣傳,以促進園區科普工作的長足發展。此外,在結合我國國情、地區風俗和先進手段等的情況下,謀劃當地園區的可持續發展之路,營造一個能激勵全社會廣泛參與、認識自然和保護自然的科普平臺,實現科技知識與資源的有效科普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