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 威,王 慶
(1.廣東省水利電力勘測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廣東 廣州 510635;2.廣東省水利水電技術中心,廣東 廣州 510635)
廣東是水利大省,水害嚴重。改革開放以來,廣東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水利工作,大力推進城鄉防災減災等水利基礎設施建設工作。為了補齊山區防洪減災工作短板,省委、省政府在2014年部署實施《廣東省山區五市中小河流治理實施方案》,在2015—2020年期間,財政預算投入159億元,針對山區洪澇問題最為突出的韶關、梅州、清遠、河源、云浮等5市,全面開展了山區中小河流治理工程,治理河長共計8 264 km。
由于中小河流治理不同于大江大河,而現行的技術規程規范等都不太適應中小河流治理工程,中小河流治理缺乏地方技術規范指導依據,只有一些綱領性指導原則[1],例如,如何合理運用當地材料來治理山區中小河流[2],以及分析中小河流在治理時的規劃、堤防建設,和治理現狀和措施,但技術措施、治理重點的思路尚未完全統一,沒有標準和規范,治理工作不夠規范和明確。
省委、省政府對山區5市中小河流治理制定了5 a基本完成的總體目標。各地在任務重,時間緊情況下,積極探索了以設計為龍頭的工程總承包的治理模式,在工程建設中發揮了積極成效。工程總承包中,如何充分發揮設計、施工和當地政府的聯動機制,提升中小河流治理綜合成效,本文將做詳細論述。
按照廣東省相關文件,并結合省水利廳有關意見,由各地自行決定中小河流治理項目是否實行工程總承包模式招標,并鼓勵打捆招標。韶關、梅州、清遠、河源、云浮等山區5市以粵水建管〔2012〕145號文[3]為政策依據,對中小河流治理工程采用工程總承包模式。具體由項目法人向水行政主管部門或地方政府提出進行總承包招標的書面請示報告,地方政府過會研究、批準同意開展總承包招標,根據政府批準意見再向當地發改部門提出招標核準申請,依據政府批復和發改部門核準意見,依法依規開展項目工程總承包招標及監理招標。
山區5市中小河流治理工程總承包投標人一般為設計、施工聯合體,且絕大多數項目總承包招標明確規定設計單位為聯合體牽頭方。2015—2016年,5市地方政府因治理項目任務重、時間緊,普遍認為采用EPC模式來實施中小河流治理可以保質保量保時完成,實踐中也發現前期進度上優于常規建設模式,因而實施EPC項目較多。經查廣東省山區5市中小河流治理辦公室提供的資料,2015年實施的EPC項目河段數有83宗,占總體宗數的39.2%,占年度投資比例達到54%,2016年實施的EPC項目河段數有105宗,占總體宗數的29.6%,占年度投資比例達到32%。
依據《廣東省山區五市中小河流治理實施方案》[4-5]工程總承包項目以可研成果進行招標。工程總承包單位需要組織項目初步設計、初設報告審批、施工圖設計,因而項目建設實施還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工程總承包合同計價一般采用臨時工程總價、永久工程綜合單價的模式,根據項目總承包風險情況,合理設置激勵條件并明確項目主要材料價差的風險額度、調整方法及調整范圍。項目招標采用簽約價和明確結算依據、計價公式和報下浮率的方式定義合同價格。
總承包合同除依據上述特點外,還要和業主方協商項目管理相關要求,結合具體情況設定或附加相應合同條款。從中小河流治理工程已實施情況看,參建各方和地方政府基本認同這種做法,既解決了項目不確定條件下的合同定價問題,又避免了與地方財政支付政策規定沖突問題。
3.2.1因河施策思想一致
山區中小河流河道情況復雜多變,受無施工通道、施工場地狹窄、征地困難、缺少合適建筑材料、特殊建筑物功能要求及群眾生活功能需要等因素影響,為做好統籌,打造治理亮點,治理過程中要做到設計與施工需求結合、設計與當地政府需求結合、設計與群眾需求結合[6]。設計人員依據《廣東省山區五市中小河流治理實施方案》、《廣東省中小河流治理工程設計指南》,并事前對省水利廳印發的實施方案進行政策解讀和技術跟蹤,參與中小河流治理實施方案規劃,對政策安排和項目目標任務的理解更深刻更到位。施工技術人員也通過參觀學習國內中小河流樣板工程,并向當地施工隊伍請教生態文明建設方面施工方法和經驗。
EPC牽頭[7]的設計單位還整理出《山區中小河流治理工程案例圖冊》,實施“一線工作法”,采用給當地村干部實地培訓、帶群眾參觀樣板河段、做好清違清障宣傳等措施,因河施策,強化項目建設全過程管理,與參建各方充分溝通,確保設計方案符合實際需求。
山區中小河流確定的治理原則是“防災減災、岸固河暢、自然生態、安全經濟、長效管護”,設計結合施工共同確定以“三清一護”(清違、清障、清淤、護岸)為主要措施,堅持綜合治理、系統治理、生態治理理念,堅持不侵占河道、不裁彎取直、不渠化河道,在滿足河道防洪安全前提下,適應河道親水性、生態性、自然性的要求,充分體現人與自然和諧相處愿望,努力實現河道流暢、水清、岸綠、景美的治理目標。
3.2.2因地制宜行動一致
生態文明理念指導下,施工圖設計和施工階段,在滿足防洪安全的前提下盡可能多使用本地材料和生態材料,設計單位牽頭編寫了《廣東省中小河流治理工程格賓石籠技術要求》等技術文件,盡量保留河道沿岸不影響行洪植被,保護河道生態系統。按照《山區中小河流治理工程案例圖冊》盡量保留河流沙洲、淺灘、深潭等原有河流自然地貌形態,在部分河段采用堤路結合的方式。
設計中選用的工程建筑物形式、特殊建筑材料、施工工序工藝盡量和生態結合[8-11],如人工鋪卵石護面、機械疊砌大塊石、當地河床砂石料及新型生態材料使用等,這些工藝比鋼筋混凝土工藝要復雜,且沒有標準定額。為貫徹好生態優先、以人為本、因河施策的理念,設計和施工聯合體單位相互協商和溝通,設計單位在在施工過程中,做好定額寫實工作,直接配合政府水利定額站完成相關補充標準定額[12]。EPC模式下,設計施工結合當地特點因地制宜具體表現見表1所示。
3.2.3保證進度協調一致
組成聯合體的設計、施工單位,在實施總承包中,設計單位可以迅速組織技術力量,開展測量、地勘并編制初步設計報告,同部與施工單位銜接,施工單位根據初步設計成果提前組織施工準備,施工準備過程中發現的問題可直接反饋設計單位,便于設計方案優化。在總承包聯合體內部設計與施工形成深度交叉銜接,且減少了溝通環節,有利于中小河流治理項目快速推進。

表1 設計施工結合當地特點因地制宜具體表現
3.2.4治理成效追求一致
設計和施工EPC在創造亮點、高質量追求卓越,打造精品工程取得共識,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需求。將中小河流治理成集防洪、生態、景觀、文化、旅游及產業于一體的綜合廊道,提升中小河流治理綜合成效[13]。具體案例如下。
1) 當地石材和卵石疊石設計
當河道周邊大塊石資源豐富,在選擇護岸措施時,為充分利用當地材料,大部分河段采用較為生態的機械疊砌大塊石方案,具有良好的抗沖刷性能(見圖1所示)。


圖1 陽山縣梨頭河疊石護岸設計及效果示意
河道大塊的卵石較多時,清淤后大塊卵石只能外運使用或丟棄,因此,可就地取材,利用河道中的大塊卵石砌筑護岸,實際效果生態美觀(見圖2)。

規則卵石疊石護岸

卵石砌筑護坡

大型卵石疊護岸

卵石貼面護岸
2) 自然景觀節點設計
連州朱崗河泮水段景觀設計考慮陂頭蓄水影響,在擋墻堤腳處不設涉水人行道及緩坡親水平臺。在橋頭位置充分利用現狀寬敞空間新建小型橋頭公園,內置小型停車場和景觀涼亭,并做好綠化景觀設計,讓河流回歸自然,促進人水和諧,加強水生態文明(見圖3)。

圖3 連州市朱崗河泮水村河道景觀設計實施效果
3) 河道生態景觀設計
翁源九仙水河段注重做好河道護岸護腳與生態景觀合理銜接和過渡,形成連續的生態及防洪體系。新建擋墻護岸及齒墻護腳,在堤腳部位預留河中卵石步道,常水位以上采用草皮護坡等景觀護岸,岸頂以完善路面交通及大樹綠化為主(見圖4);充分利用陂頭節點建設波紋陂、魚鱗陂、鋼琴陂等特色陂頭,真正實現一陂一景(見圖5)。


圖4 九仙水河道生態修復和景觀設計及效果

圖5 連州大小龍河段水陂景觀工程
廣東省在山區五市中小河流治理工程總承包實踐中,以設計為龍頭,設計和施工緊密結合,充分發揮設計和施工優勢;因地制宜、因河施策打造典范工程。工程中貫徹了生態文明理念,在保障河道行洪安全基礎上,采用多種生態修復措施,對河道周圍自然生態及生物群落進行多樣性修復,實現了河道流暢、水清、岸綠、景美的治理目標,提高了人們的幸福感,達到河流生態與人文景觀融為一體的綜合治理目標。在山區中小河流治理中具有推廣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