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嵐峰
摘 要:共享汽車是共享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共享汽車行業有交易風險可控性和交易方便的屬性。共享汽車行業便利了人民群眾的日常出行,同時給當地帶來大量就業機會,促進當地經濟社會發展。然而,共享汽車行業也有自身的風險,第一是對傳統出租車行業的沖擊給當地帶來不穩定社會因素,第二是是共享汽車行業門檻較低,行業內有可能發生違法犯罪的情形,第三是存在著泄露用戶隱私的風險,第四是可能帶來交通安全隱患。針對以上風險,治理對策是:在立法層面,有針對性地進行地方立法;在執法方面,對行業進行嚴格監管;在守法層面,應當促進行業自律,促使網絡平臺履行自身法律義務。
關鍵詞:共享經濟 共享汽車 法律對策
Legal Countermeasures for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Shared Car Industry
Jiang Lanfeng
Abstract:Car sharing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sharing economy. The sharing automobile industry has the attributes of controllable transaction risk and convenient transaction. The car sharing industry facilitates the daily travel of the people, and at the same time brings a lot of employment opportunities to the local people, and promotes the local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However, the car sharing industry also has its own risks. The first is that the impact on the traditional taxi industry brings unstable social factors to the local area; the second is that the threshold of the sharing automobile industry is low, and there may be crimes in the industry; the third is the risk of disclosing users' privacy; the fourth is that it may bring traffic safety risks. In view of the above risks, the countermeasures are: at the legislative level, targeted local legislation; in law enforcement, the industry should be strictly supervised; at the law-abiding level, self-discipline of the industry should be promoted and the network platform should fulfill its legal obligations.
Key words:sharing economy, sharing cars, legal countermeasures
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共享經濟顛覆和重構了傳統的經濟發展模式,共享公寓、共享單車、共享充電寶等新事物應運而生,在交通領域,除了共享單車之外,共享汽車行業開始逐漸引起人們的重視,但是也隨之而來了一些負面的問題。在法治社會中,法律是社會治理的重要工具,也是促進和保障經濟發展的重要手段,因此,面對共享汽車行業發展的諸多困境和風險,我們有必要運用法律的思維,提出有價值的法律對策。
1 共享汽車行業的內涵與特點
共享汽車是共享經濟的一部分,要理解共享汽車行業的內涵,把握共享汽車行業的特點,必須首先明確把握共享經濟的相關概念。共享經濟是由美國學者馬科斯·費爾遜和瓊·斯潘思共同提出的一個重要經濟學概念,這個概念的雛形是“協同消費”,原本的含義與現今的共享經濟由明顯區別,重要的共同點就是:二者都強調需要一個第三方平臺,充當交易保障和中間人的角色,這個概念發展至今,在互聯網時代逐漸演化為現在的“共享經濟”。當前,學者們普遍認為,共享經濟應當有如下特征:第一是共享的財物或資產其所有權和使用權并不同時在一個主體身上,往往有分離的情形;第二是共享經濟必須依靠“互聯網+”的形式,也就是不能離開特定的網絡中介平臺;第三共享經濟的組織形式靈活,不拘一格。
借助以上分析,學界一般認為,共享汽車是憑借“互聯網+”平臺,分離那些處于閑置狀態中的汽車的所有權和使用權,通過某一時段使用權的轉讓來獲得收益的一種新型經濟模式,典型的共享汽車經濟就是目前滴滴快車、uber、神州專車等平臺的經營行為。共享汽車行業有兩個典型的特點,第一是交易風險可控的屬性,共享汽車行業有成熟的信用評價體系,乘客和共享汽車司機彼此可以看到對方的信用情況,還可以借助第三方的芝麻信用、小白信用等互聯網信用評價機制,降低交易雙方的信任成本。這樣一來,如果某一司機服務不好,或信用較低,乘客可以選擇其他的司機;第二是交易方便的屬性,“互聯網+”網絡平臺運營模式已經漸趨成熟,響應速度迅速,惡劣天氣或者偏遠地區都可以依靠此平臺快速找到共享汽車。
2 共享汽車行業的優勢
較之于傳統的經濟模式,共享經濟的優勢明顯,發展勢頭迅猛,據國家信息中心信息化研究部的相關統計和研究表明,我國共享經濟增速將一直保持在年均40%左右。共享汽車的重要形式之一是網約車,目前較大的網約車有Uber、滴滴、神州等,這些網約車平臺的運營首先是便利了人民群眾的日常出行,傳統的出租車行業經常發生和外地乘客要高價、不打表、故意繞路的情況,也時常發生拒絕短途乘客、偏遠目的地乘客等拒載情形。共享汽車行業有統一的計費平臺、調度平臺,有成熟的獎懲機制,司機一般不會拒載,也不會故意繞路。司乘之間如果發生爭議,按照平臺的規則和監控錄音、視頻證據,非常容易判定責任,這極大地方便了群眾日常出行。其次是帶動當地社會經濟發展,提供了大量靈活就業機會。由于共享汽車行業一般都是以司機自身所有的汽車作為營運工具,只要有一輛汽車、有駕駛證,就可以加入共享汽車行業,這就為很多實業人員提供了一個門檻較低的就業機會。一個社會的就業率關系到當地社會穩定和發展,這就在一定程度上推動當地經濟社會健康發展。
3 共享汽車行業的風險
首先是共享汽車行業對傳統出租車行業的沖擊給當地帶來不穩定社會因素。新聞報道中已經多次出現以網約車為代表的共享汽車與傳統的營運出租車之間爆發了激烈的矛盾,享汽車行業發展迅猛,吞噬了傳統出租車行業的蛋糕,還引發了多地出租車司機的罷工事件,他們與共享汽車司機之間糾紛頻繁,給當地社會治安帶來了隱患。圍繞共享汽車行業產生的法律糾紛也頻頻出現,比如2015年4月,濟南中院受理了有關網約車合法性的相關案件,被媒體稱為“共享汽車第一案”,2016年上海浦東人民法院受理了典型的共享汽車保險理賠糾紛案,引起媒體和社會的廣泛關注。其次是共享汽車行業門檻較低,行業內有可能發生違法犯罪的情形,例如2019年度人民法院十大刑事案件之一“滴滴順風車司機殺人案”,除此之外,共享汽車行業司機和乘客發生矛盾引發的一般治安案件也并不少見。再次,共享汽車行業存在著泄露用戶隱私的風險。共享汽車平臺已經掌握了乘客和司機的詳細個人信息,在預約出行過程中,還要掌握司乘的地理位置信息,這些信息如果保管不當,可能引發次生的違法和犯罪。最后是共享汽車行業由于競爭激烈,部分司機不遵守交通法規,出現違章駕駛、疲勞駕駛的情況,為降低運營成本,采用不符合安全標準的汽車,這些都給群眾出行和交通安全帶來了隱患,值得我們深入思考和認真對待。
4 共享汽車行業健康發展的法律對策
首先,在立法方面應當不斷完善共享汽車行業相關法律法規。共享汽車行業優勢明顯、潛力巨大,對當地社會經濟發展有積極意義,但是也可能帶來一定的不安定因素與法律風險。作為一種新興的行業,為了防止負面效應擴大,保障共享汽車行業健康發展,第一要務就是必須針對行業內頻繁發生的問題,有針對性地制定法律。除了制定和完善有關整個共享汽車行業的行政法規,由于共享汽車行業在每個地方的實際發展情況、監管重點不一樣,地方立法機關應當在充分調研當地共享汽車行業的基礎上,會同共享汽車監管單位、交警部門、共享汽車行業代表、乘客代表進行廣泛商談和意見吸收,最后能形成科學可行的立法草案,最終有利于促進當地共享汽車行業的健康發展。
其次,在執法方面,交警部門以及其他監管部門應當做好進入門檻的行政審批工作,既要方便堅持便民原則,簡化審批手續,又要對相關從業人員嚴格把關,避免有潛在違法犯罪危險的人員進入到共享汽車行業。另外,還要堅持對共享汽車行業實行嚴格執法,杜絕人情因素,避免懶政和越權,嚴格按照法律的規定對行業施行監管,最大限度地維護司乘雙方的利益。
最后,在守法方面,必須發揮并完善共享汽車行業協會的積極作用,也必須促使共享汽車網絡平臺積極履行自身義務。在新時期的社會治理過程中,強調自治和法治相結合,因此,要調動行業協會的積極性,以行業章程規范行業內從業人員的行為,達到自治的目的。另外,共享汽車網絡平臺對乘客隱私和人身安全保護以及司機身份審核都有相應的義務,政府必須促使他們主動履行這種義務,因為,這是他們主動守法的重要表現。
總言之,如果能在上述立法、執法和守法層面,共同規范共享汽車行業,就可有效避免行業所面臨的諸多亂象和法律風險,就能保證共享汽車行業健康有序發展。
參考文獻:
[1]程絮森,朱潤格,傅詩軒.中國情境下互聯網約租車發展模式探究[J].中國軟科學,2015,(10).
[2]侯登華.共享經濟下網絡平臺的法律地位——以網約車為研究對象[J].政法論壇,2017,(1).
[3]王小芳,趙宇浩.中國網約車規制政策述評[J].長安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3).
[4]唐千皓.中國租賃型共享汽車立法問題研究[J].廣西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8,(2).
[5]唐清利.“專車類”共享經濟的規制路徑[J].中國法學,2015(05).